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炎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分析
2015-08-01林文海
陈 曦 林文海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炎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分析
陈 曦 林文海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炎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ACS患者130例,均成功实施PCI术。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组(20mg/d)与高剂量组(40mg/d),各65例。1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的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LDL-C、T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血清中的LDL-C含量为(2.47±0.24)mmol/L,TC为(4.47±1.05)mmol/L,高剂量组2项指标检测值分别为(1.21±0.41)mmol/L、(3.14±1.07)mmol/L,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含量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的hs-CRP、TF与TFPI含量较低剂量组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中发生心力衰竭7例,心绞痛4例,心肌梗死2例,发生率为13例(20.0%),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的4例(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含量,抑制炎症及血栓形成,且40mg剂量组效果更佳。
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炎症反应;凝血因子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脉发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表征,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3种类型[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ACS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治疗ACS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患者依从性好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其术后的心血管事件仍频见报道。研究表明,冠脉病变不仅是由于冠脉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及血栓的形成也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PCI能够促使粥样斑块发生破裂,使冠脉局部的炎症反应加重,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使病情得以进展[2]。作为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调理血脂,此外还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抗血栓形成以及抗炎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了冠状动脉危险事件的发生[3]。本研究以13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20mg/d和40mg/d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观察其PCI围术期血清炎症及凝血因子的变化,以分析阿托伐他汀在PCI治疗中的确切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30例(男82例,女48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62.41±7.87)岁,均成功实施PCI术。入选标准:ACS诊断以美国心脏病学会所制定的标准为参考依据[4]。排除标准:(1)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2)急慢性感染及肿瘤患者;(3)合并有慢性肌肉疾病者;(4)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对阿托伐他汀过敏的患者。其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9例。将1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组(20mg/d)与高剂量组(40mg/d)。2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及PCI 治疗方面相同,在此基础上低剂量组在入院后30 min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连续1个月为1疗程;高剂量组剂量为40mg/次,其他同低剂量组。
1.3 观察指标 (1)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总胆固醇(TC)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2)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3)对比2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总胆固醇(TC)含量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的LDL-C、T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血清中的LDL-C含量为(2.47±0.24)mmol/L,TC为(4.47±1.05)mmol/L,高剂量组2项指标检测值分别为(1.21±0.41)mmol/L、(3.14±1.07)mmol/L,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含量比较 3项指标治疗前检测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的hs-CRP、TF与TFPI含量较低剂量组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血清中LDL-C与TC对比分析±s,mmol/L)
表1 2组血清中LDL-C与TC对比分析±s,mmol/L)
?
表2 2组血清中hs-CRP、TF与TFPI比较±s)
表2 2组血清中hs-CRP、TF与TFPI比较±s)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中发生心力衰竭7例,心绞痛4例,心肌梗死2例,发生率为13例(20.0%),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的4例(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2,P=0.019<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ACS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性阻塞,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综合征[5]。当富含脂质的粥样斑块破裂后,使得其中的TF暴露,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促使血栓形成。于是在TF的联接下,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两方面相互促进,成为ACS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6]。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器械的更新换代,PCIR的成功率得到明显提升,已成为与药物治疗与外科手术可相提并论的治ACS的重要手段之一[7]。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往往与机体的高凝状态呈明显正相关,因此TF与TFPI可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预后[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高剂量组的LDL-C与TC含量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说明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调脂作用;治疗后高剂量组的hs-CRP、TF与TFPI含量较低剂量组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更能有效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阻碍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使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低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高剂量组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含量,抑制炎症及血栓形成,此外40mg剂量组效果要优于20mg组,提示在安全范围内适当加大阿托伐他汀使用量可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1] 许力壮,单爱军,刘海华,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3(12):5789-5791.
[2] 石金河,陈希妍,任芳,等.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症和凝血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2):510-511.
[3] 卓永隆.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14,3(2):67-69.
[4] Braunwald E,Animan EM,Beasley JW,et al.ACC/AH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laretion.A report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e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am Coll Cardiol,2000,36(3):970.
[5] 李斌,张奇峰.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6(3):518-520.
[6] 高远,关启刚,孙宇姣,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汀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8(3):235-239.
[7] 黄璟,熊龙根,李国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8(4):411-413.
[8] 张慧敏,刘彦玲,艾辉,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糖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8(6):1623-1625.
[9] 孙建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2(6):79-80.
[10] 曹洁.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78
广东 518000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陈曦 林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