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疾病的临床护理观察
2015-08-01张成玲
张成玲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疾病的临床护理观察
张成玲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疾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8例接受利普刀治疗的慢性宫颈疾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24例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7.20±3.76)min及出血量(6.21±2.0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3.59±4.76)min、(11.78±1.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87.50%(21/24)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情况较好。
慢性宫颈炎;利普刀;护理;效果
慢性宫颈疾病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为宫颈裂伤而致使宫口变形的一种症状,其易受外界细菌感染[1]。部分患者因对急性宫颈炎予以重视或治疗不当均会导致慢性宫颈炎的发生,甚至诱发子宫颈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因此,对慢性宫颈疾病予以深入探讨,易寻找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对于久治不愈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对48例慢性宫颈疾病患者,予以利普刀治疗后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接受利普刀治疗的慢性宫颈疾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4例。对照组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4.3±4.2)岁,病程0.5~4.5年,平均病程(2.3±1.2)年,5例绝经者;研究组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3.5±4.6)岁,病程0.5~4.7年,平均病程(2.2±1.3)年,6例绝经者;其中宫颈糜烂34例,宫颈肥大伴纳囊11例,宫颈管息肉样增生3例,且2组患者均为经产妇。2组患者在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关于慢性宫颈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无生育要求;均采用利普刀治疗;均在患者了解护理方案的前提下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妇科疾病患者;治疗前采用药物或物理治疗的患者;临床病理检查有恶性病变患者;随访过程失联者;资料不完全者。
1.3 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利普刀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即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等[3]。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予以健康知识宣教,加强患者对自身病情及手术方案的了解,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2)准备:护理人员需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手术准备;(3)术后:根据患者手术情况予以术后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合理作息及饮食安排,注意会阴清洁等;(4)预后:嘱咐患者出院后进行复查,并对患者的随访结果及时处理。
1.4 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等;记录患者术后随访情况[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慢性宫颈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8,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宫颈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情况(±s)
表1 2组慢性宫颈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2组患者预后情况 2组患者术后宫颈体积变小且光滑患者分别为21例(87.50%)、16例(66.67%),术后糜烂面积变小但可见红色肉芽状组织为2例(8.33%)、1例(4.17%),术后无变化为1例(4.17%)、7例(29.17%),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1,P<0.05)。
3 讨论
慢性宫颈疾病属于妇科常见疾病,多由于患者妊娠过程中出现流产等情况损伤宫颈,未得到及时处理情况下出现感染导致[5-6]。患者在病发后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宫颈癌变情况,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消极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7-8]。本研究中针对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根据护理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积极主动调整治疗心态,在手术过程中主动配合治疗手段。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易导致其对手术治疗产生排斥心理,或者是拒绝配合情况,心理状态不稳定情况下会影响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情况。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根据其具体情况,加强心理辅导并讲解成功案例情况,缓解其治疗心理压力。结果表明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可影响手术效果,针对慢性宫颈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前,需加强其手术心理的观察,并加以纾解以降低手术风险。
临床研究过程中针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加以分析,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临床表现情况,如术后患者出现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其出血状况。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经护理人员的引导,加强休息并禁止激烈运动等护理干预,减少术后不良症状的出现。同时根据患者的随访信息,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糜烂情况改善情况较好。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出现各种正常的出血情况,予以正确的引导并进行处理,患者在得到适当处理的情况下缓解不良情绪。患者在术后康复时期需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即少食或不食辛辣类食物,且患者在术后伤口未愈合情况下需禁止性行为。临床手术治疗后,患者多因个人卫生及行为习惯等问题,术后引发各种并发症及感染炎症等情况,研究组护理人员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注意事项,在患者离院前及时予以提醒。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发生的情况,予以及时积极的指导并解决。针对患者的术后不良情况及处理方式,需经过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提出。
综上所述,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疾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1] 张文丽.利普刀治疗100例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9):1773.
[2] 龚琼芳.LEEP刀宫颈环切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10):45-46.
[3] 李昌蓉,王静.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150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50-151.
[4] 徐阳.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2,36(7):549-550.
[5] 刘志霞,张晓静,白艳.LEEP刀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7(14):440-441.
[6] 成明霞.应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2):44-45.
[7] 霍艳芬,董国英.LEEP刀联合高效单体银妇用抗菌凝胶治疗中重度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2(4):161-162.
[8] 廖革红.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1,3(14):2126-21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72
江苏 221400 新沂市人民医院妇科(张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