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法人治理问题

2015-07-31单大妹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摘要: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是由多方力量实现公共服务目标而共同治理,主要由政府机构、社会公众与公共图书馆并行管理。随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公共图书馆的治理机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治理结构、治理制度以及治理规定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并完善。因此,本文就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法人治理 共同治理

在事业单位中,法人治理能够适应科学组织的发展需求。通俗而言,监督部门、执行部门、决策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同从表层到深层次形成了法人治理体系,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也是这样。现阶段,法人治理制度在西方国家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例如,新加坡的图书馆顾问委员会、美国的图书馆理事会等。在我国,为了实现公共图书馆管理机制的深化改革,建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是最佳途径。

一、我国现行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信息中心,它能够给人们提供想要了解的信息与知识,造福读者与社会群体,给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自主决策的依据以及文化发展的条件。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是一种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是由国家和政府投资创建。这就表示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它能够制定制约公共图书馆的制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基本上是实施全面管理模式,导致公共图书馆过分依赖政府部门,难以进行自主管理。下文就我国现行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

(一)缺乏法人治理制度

目前,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还在试行阶段,我国一线城市已经拥有单独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措施,但这些地方的公共图书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例如公共图书馆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机制有所欠缺,呈现工作无序化、管理无效化的态势,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来解决。

(二)公共图书馆定位不明

公共图书馆比较明确的概念就是由国家或政府投资建设并实行集中管理的图书馆。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对公共图书馆是实行全面管理,而公共图书馆独立性较差,缺乏自主组织管理的能力。像图书馆采购图书种类都需政府批准,这就导致公共图书馆定位不明。同时,由于政府的大包大揽,公共图书馆没有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资本,难以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使公共图书馆职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造成公共图书馆定位模糊不明。

(三)馆长负责制存在不足

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现行的管理制度主要采用馆长负责制,因此,馆长对图书馆有决策权、财务权和任免权。一方面,这一制度虽然确定了馆长的权利范围以及法人代表身份,凸显了公共图书馆是具有法人办馆资格;另一方面,促使馆长权利过于集中,使其不思进取,没有全心致力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从而导致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进而导致公共图书馆发展困难,缺乏民主机制。总而言之,馆长负责制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肯定其优点,也要改进并完善其不足。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公共图书馆的监督主要由政府部门完成,一般利用图书馆内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制约。因此,靠馆内的规章制度是难以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作用。不完善的监督机制会使工作人员丧失工作热情,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

二、实施措施

一要完善立法,对图书馆实施法制化管理,公共图书馆想要明确在社会群众心中的地位必须依靠健全的图书馆相关法律来确定,从而获取人们以及社会群众的信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必须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加大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促进与社会各处的互动交流。完善图书馆立法还需具备另一个条件,就是组建一支专业的研究图书馆立法的领导小组,这一小组成员必须具备高专业、高素质、高前瞻的特点。当组建好领导小组工作后,就能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法律文献,在法律的保障下,才能引领公共图书馆走向正确的管理道路。此外,我国在制定图书馆法律文献时,还可借鉴国外已经成功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法律,从而改进并完善我国的图书馆立法。

二要理顺图书馆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公共图书馆是在社会中立足的,与之存在利益关系是多方面的,例如政府、上级图书馆、读者以及相关竞争者,这些都是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保障公共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促使法人治理道路越走越远。

首先,理顺公共图书馆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应该对公共图书馆实行宏观管理,对图书馆的发展战略、事业规划等进行管理,不应大包大揽的管理,应将行政事务分开,公共图书馆应该在政府的帮助下自行组织管理,协调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其次,理顺上下级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公共图书馆上下级之间应该相互指导工作,上级图书馆应该关怀下级图书馆,对下级的困难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公共图书馆可以实行总馆分馆制度,强化上下级之间的互动交流,方便集中管理。

第三,理顺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读者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读者提供需求的知识或信息。读者也应强化自己纳税人的意识,树立自己理应获取优质服务的观念,可以对不满意的服务态度提出宝贵的意见,从而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理顺公共图书馆与相关竞争者的关系,随着社会不断文明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度与日俱增,针对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相继涌现出各种提供知识信息的机构,主要有:民办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以及在线检索、网络阅读等,由于上述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均高于公共图书馆,加大了公共图书馆的竞争难度。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改变服务观念,完善自身不足,可以与竞争者互通有无,实现双赢。

第五,建立理事会制,优化馆内运行机制,由于传统的馆长负责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借助国外理事会成功的管理经验,我国在馆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理事会制。在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过程中,重大行政事务应高交由理事会决策,理事会的主要力量是由政府指派,其中包括政府杰出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馆内领导,根据馆内的服务内容的变更,理事会成员应该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理事会要对每一项决策负责到底。公共图书馆内的馆内领导主要管理馆内的日常事务,成员主要有馆长、副馆长。馆长不仅需要定期向理事会汇报馆内运行工作,还需要转达理事会的各项决策,引导基层人员贯彻并落实。基层执行人员主要落实理事会以及中级管理层的各项决策,各个部门都有基层执行人员,占据馆内工作人数的以多数,当执行人员发现图书馆的运行问题或者执行中遇到困难,都需要向上级进行汇报,从而优化馆内运行机制。

三、结语

建立一套健全的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创建管理机制,公共图书馆不能将国外先进的法人治理机制原样照搬,需要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实际情况,创建出适应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法人治理机制,从而构建一套完善健全的结构体系与运行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冬阳.机构法定·理事会治理·岗位管理——基于公共图书馆推行法人治理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2014(1):31—33

[2]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前瞻[J].图书与情报,2014(2):1-6

[3]周建华.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实证研究——基于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实践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4(6):69—73

[4]肖容梅.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与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22—28

[5]王冬阳.试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几个发展阶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34—40

[6]曾友和.试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J].红河学院学报,2011(3):93—97

(单大妹,1964年生,浙江东阳人,青海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