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英语专业观摩课为例

2015-07-31杜益梅王英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语言

杜益梅王英

(1.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外语系云南·昆明650106;2.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外语系云南·昆明650093)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英语专业观摩课为例

杜益梅1王英2

(1.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外语系云南·昆明650106;2.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外语系云南·昆明650093)

本文从英语专业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英语专业观摩课的教学情况,分析英语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试图探索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指出,在英语专业的语言技能课上,学生的学习很被动、缺乏创造性的内容;而文化知识课则忽略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一个高效优秀的英语课堂,应该把“教”和“学”紧密衔接,实现语言输入和语言产出的协同合作,把语言技能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融合贯通,既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又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英语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课问题对策

一、引言

2013―2014下学年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外语系开展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其中4门英语专业课程。这些观摩课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著名学者陈瑶在《课堂观察指导》一书中指出“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她认为,“课堂观察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观察对课堂内教与学的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改进课堂教学,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率。”[1]总之,课堂观察能帮助观察教师与被观察教师发现各自教学的优点与缺陷,促进二者的相互学习与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教学作调整,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一)英语专业课程类型及教学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新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类: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在大纲的指导下,津桥学院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纯语言类课程(英语技能和英语知识课),语言、文化知识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纯语言类课程教授英语语言使用的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训练,旨在打好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语言、文化知识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前提下学习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并通过学习英语文化学习英语。这类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原著的能力、基本的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2]依此说法,本次教学观摩课中,《英语语音》和《基础英语》属于英语技能课,《西方文化入门》和《英国文学》属于语言文化知识课。

二、问题分析

(一)英语技能课问题分析

1.“教”和“学”分离,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不协同

“外语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语言理解和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两者结合产生协同效应,结合得越紧密,协同效应越强,外语学习效果也就越佳。”[3]而在学习过程中,听、读是语言理解的主要方式,说、写是语言产出的主要方式。在《基础英语》课上,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包括话题导入,知识点讲解,观看视频,课文内容分析,例句剖析,提问,语言点练习等。教师带着学生顺利完成每个环节设定的任务,但总的来说,教师的自我展示过多,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陈述话题、讲解知识点、和解释内容,没有给学生足够思索、讨论、练习甚至是回答问题的时间;即便学生回答,其方式多是集体回答、在教师过度提示下回答、甚至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较少独立自主的、用自己的语言、发表个人看法的回答;另外,学生的答语也相对简单,成片段式。本课程的授课老师在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时说:“讲课过程中分析过多,给学生说和写的时间相对较少,知识讲解时间较长,词汇讲解时间过多,时间分配不够合理”。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表达自我、独立思维和语言交流的机会。即使交流,对象只有教师,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把教师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对象,而是知识权威,期待后者给自己的回答作对错评价,以此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

2.语言技能操练偏模仿、轻创造

2013年5月3日,海南师范大学韩刚教授在津桥学院外语系做了题为“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以“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教学个案为例”的讲座,她说道,如果语言的练习内容只是照搬课文内容,学生永远只是在说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话语。

在《基础英语》课上,教师设计的语言练习多来自于课本文后练习或其它辅导练习材料;而操练形式多填空,选择等有现成答案的练习,内容多词汇、短语或单句练习,较少对话或笔头练习,即便有也是浅层次的对话或复述练习。在提问方面,韩刚教授认为有些英语课堂“无启发与挑战学生思维的问题”。一位观课教师评价观摩课时说“教学内容过于拘泥于课本”。在这种训练中,学生并非在真实语境中操练,只是在“坐听他人语、坐观他人言”,其结果是学生只是懂得了语言使用规则,却仍不会运用规则。

不仅如此,这种形式的语言操练还导致学生思辨能力的缺乏,即“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所造成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思辨缺席”的因素有多种,但就课堂练习内容和形式而言,主要是“重语言轻内容,重模仿轻创造”[4]。语言学习离不开记忆、背诵和模仿,但这些方法只向学生灌输语言使用的道理,不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语言内容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变得不爱思考,不喜创造,懒于思辨,逐渐失去独立分析问题、独立思维和创造的能力。

(二)文化知识课问题分析

1.教学重知识介绍、轻思维启发

韩刚教授在讲座中谈及“有效大学英语教学的标准”时说,“教学过程应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思维方式等产生积极、具体的引领作用。”在《西方文化入门》、《英国文学》的语言文化课堂上,授课教师以课本内容为本,结合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文本资料,给学生介绍历史地理,人文思想,文学文化等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习重点文化语汇与表达式。学生对异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学习兴趣很浓。但获得文化知识信息是一回事,把信息材料进行筛选、利用,取得一定效应,又是另一回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收文学文化信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理解这些现象,该从哪些视角去评价,该如何批判和做学术研究,这些文化源于何处,走向如何,对了解异国文化、对理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有什么启发,该如何解释各种文化现象,如何思考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喜欢“听”教师讲解知识或“读”课本内容,直接获取别人思考后的东西,却很少自己去总结思考。这种教学过程缺乏教会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批评的教学环节,所以,课后当学生谈论起类似话题时,只是从模糊的记忆中抽取有限的信息进行陈述,要么言之无物,要么人云亦云,很难有深层次的讨论,辩论或理性批评。

2.缺乏语言技能的综合性训练

学生“无话可说”还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有关。英语专业文化知识课程开设在三、四年级,该阶段的重点应在“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增强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之在交际中体现宽容性。”[5]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语言历史,英语国家文化,文学,经济,政治等知识。在文化知识课中,学生很可能会把很多时间花在文化信息的积累上,而在听说读写技能的学习上却很被动,时间一长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始下降。不少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考完专业四级之后,就开始松懈语言技能的训练,到了三四年级,总有学生会抱怨自己的语言能力比低年级不进还退,而一旦探讨文化相关问题时,就会觉得“诉之无言”。

三、解决问题

(一)加强“教”与“学”的衔接,促进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的协同

韩刚教授认为,“学习的目标在于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学习和思维的方式与经验,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与整个课堂积极互动的“社会建构”,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与课文作者、学习同伴、老师及整个课堂环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任务目标明确、形式清晰简洁、难易结合、思维衔接连贯的教学活动,提供充分机会给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注重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评估与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师、学生、课本、知识构成的三角有线联系、循环畅通,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保证学习者更有效的理解和内化输入的语言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任务,分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组织语言和回答问题及相互交流的时间,协调好模仿型语言学习和产出型语言学习的关系。总之,教师要充当好知识的信息源,为学生创建高质量的听、读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又要做好运用语言知识的指挥部和监控中心,设计说、写等语言产出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挑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潜能。

(二)加强创造性语言训练活动,增强学生思辨能力

韩刚教授指出,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学生语言知识交流能力和思维方式等各种能力训练的特定需要。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教学环节使语言的模仿、复现和创造性使用相结合。既强调语言的记忆、模仿和复现,又注重激发思考和启发潜能,让学生在“把握文本后作者的用词、思维、写作等意图后,能获得解释与创造个人知识的机会,”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展开口头或笔头的交际。比如,教师讲解完语言文化知识点后,可以布置学生就相关题目写短评或学习心得,在评估时,既关注语言的表达技能,也注重语言传达的思想内容和独创性。如此,学生既能内化已经学到的语言文化知识,又能扩大知识面和文化视野,同时通过听、说、读、写、译的相互融合,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学生就会通过思想的交锋,开发思维潜能,提高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语言技能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加强语言综合技能训练

一方面,学外语若没有文化内容的准备,只学形式,往往事倍功半。语言技能课只讲解单词,语法,句法,章法未免单调枯燥,只是为学语言规则而学,而且,外国语词语积累得多,又习惯于外国文化中的一些说法以至想法,学起外语来就比较容易。所以,在语言技能课上,教师可指导学活智慧的启迪。

在本次观摩教学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学观念,学习到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此后的日常教学中,他们积极尝试各种教学行为,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专业成长,积极的推动了津桥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而最终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A].对话西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05-215.

[3]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152(5):2-6.

[4]黄源深.思辨缺席.对话西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02-204.

[5]黄源深.二十一世纪的外语人才[A].对话西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16-223.

G642.0

A

1009-8534(2015)06-0128-02

2015-09-24

杜益梅(1977―)女,湖北武汉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教学。

王英(1970―)女,云南昆明人,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技能语言
语言是刀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