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美脲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2015-07-31方涛阳玲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格列美空腹胰岛素

方涛 阳玲

格列美脲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方涛 阳玲

目的 研究分析格列美脲起始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25)。对照组给予格列本脲治疗,起始剂量为2.5 mg/d;实验组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起始剂量为2 mg/d。根据患者服药2周和4周后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剂量,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2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显著(P<0.05),治疗前,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为(9.44±1.28)mmol/L,而治疗8周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为(7.76±1.62)mmol/L,实验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是(9.47±1.03)mmol/L,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为(6.99±1.16)mmol/L。对照组治疗前,其餐后2 h血糖是(14.78±2.62)mmol/L,治疗8周后(10.75±2.67)mmol/L,实验组治疗前则是(14.21±2.64)mmol/L,治疗8周后(10.78±1.88)mmol/L。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对照组空腹血糖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4%(21/25)和82%(23/25);实验组空腹血糖改善总有效率为88%(22/25)和100%(25/2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低血糖症),占40%;实验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无低血糖症),占3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无明显低血糖症状。结论 格列美脲起始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安全、可靠。

格列美脲;格列本脲;2型糖尿病;疗效

糖尿病是代谢内分泌疾病中的一种,病程过久容易损害患者机体组织系统、脏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2]。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更加严重。格列美脲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关注甚多。本文旨在研究格列美脲起始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59.2±3.4)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2±2.1)年;实验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59.8±3.6)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7±2.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中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且经单纯饮食控制,使用双胍类药物治疗后血糖仍居高不下。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患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格列本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21024500,2010-08-30,生产单位:大连天阳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5 mg)治疗,早餐前30分钟给患者口服2.5 mg格列本脲,每天1次;实验组给予格列美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20041838,2010-08-11,生产单位: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 mg)治疗,早餐前30 min给患者口服2 mg格列美脲,每天1次。2周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再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若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4.4~7.8 mmol/L,则保持原用剂量不变;若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8~13.0 mmol/L,则每天增服1片;若空腹血糖大于13 mmol/L,则退出实验。服药4周后同样测量患者空腹血糖,调整用药剂量同上。再维持调整后剂量,服用8周。如若用药过程中服用最小剂量患者血糖<4.4 mmol/L,则退出实验;患者服用2~3片血糖<4.4 mmol/L,则减少1片,若减少剂量血糖仍低,再减少1片。详细记录好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数据。治疗过程中患者仍保持原有的饮食治疗、运动疗法,继续使用降糖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测量患者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的空腹血糖。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胰岛素水平,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观察患者血脂谱变化。

参照我国药物监督管理局降糖药物评价标准:空腹血糖降低30%以上或者空腹血糖<7.0 mmol/L则为显效;空腹血糖降低10%~29%或者空腹血糖<8.5 mmol/L则为有效;空腹血糖降低<10%或者无变化则为无效。不良反应按如下5个等级进行评定:药物相关、可能相关、可能不相关、肯定不相关、无法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对照组空腹血糖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4%(21/25)和82%(23/25);实验组空腹血糖改善总有效率为88%(22/25和100%(25/2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为(10.98±5.07)mU/L,对照组为(15.16±5.78)mU/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血糖对比

2.2 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后,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低血糖症),占40%;实验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无低血糖症),占3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格列美脲是新型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它比格列本脲在受体上的转换率高[3-4]。因为两者有不同的受体结合动力学,格列美脲与β细胞磺脲类受体的Mr为65亚单位结合使得格列美脲对不同血糖浓度的反应较快,能稳定控制血糖,从而很少出现低血糖症。格列美脲能够促进葡萄糖代谢,因为其有较强的胰外作用[5-6]。脂肪组织和肌肉中葡萄糖非氧化代谢的主要途径是脂肪和糖原的合成,格列美脲有利于葡萄糖转运体4分布在细胞膜上,并且帮助去除磷酸化,从而方便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代谢。格列美脲对葡萄糖的促进作用优于格列本脲,使得格列美脲能在胰岛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控制好血糖[7-8]。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格列美脲治疗的实验组空腹血糖得到良好改善,胰岛素水平较使用格列本脲治疗的对照组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格列美脲效果安全,可靠,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且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1] 郭晓蕙,吕肖锋,韩萍,等.格列美脲起始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GREAT研究亚组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12):979-983.

[2] 王丹,杨玉芝,冯琨,等.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失效应用不同剂型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的疗效比较[J].黑龙江医学,2012,36(6):401-403.

[3] 汪敏,高方,薛耀明,等.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 31(3):564-566.

[4] 董敬坚,甘利明.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92-2893.

[5] 刘波.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96-1397.

[6] 许小平,郑晓华.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剂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417-1418.

[7] 虞欣,王超,郭晓青,等.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80-1682.

[8] 辛爽清,米垚川,王笑烨,等.预混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3):359-3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91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人民医院 (方涛)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 (阳玲)

猜你喜欢

格列美空腹胰岛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空腹喝水
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格列美脲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的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