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化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分析

2015-07-31何亮陈淑芳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全程经皮心肌梗死

何亮 陈淑芳

全程优化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分析

何亮 陈淑芳

目的 观察全程优化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全程优化护理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各3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耗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0.52±0.32)min、(4.45±0.88)min、(4.68±1.90)min、(40.35±6.24)min、3.23%、3.23%、(10.25±3.35)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全程优化护理措施效果较为理想,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全程优化护理;急诊;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心肌梗死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健康带来较大威胁,其病死率较高,同时也为诱发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我国近年来在心脏介入治疗上得到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方法[1]。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急诊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配合科学和规范的护理措施。本研究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2年3月~2014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6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典型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0.5 h;发病时间到救治时间≤6 h,伴有心绞痛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显示≥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结果异常升高的患者[2]。同时将发病时间≥24 h、感染并发症明显的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排除在外。其中,观察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48~81岁,平均(64.58±2.84)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9~80岁,平均(65.02±3.51)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自行或是通过急救车送入,首先评估患者病情,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确诊后直接急救,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为其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并为患者制订简单的护理流程和护理质量控制措施等。

1.2.2 观察组 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措施:(1)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对全部患者进行急救,之后挂号缴费等。接诊后,分诊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抢救室,并通知临床医师进行紧急抢救。(2)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入院评估、早期检查和评估等,优化患者病情评估流程。其中,初评主要包含患者意识状态、呼吸、疼痛性质、体位、发病时间和治疗史等内容,该阶段评估时间需30 s左右。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后,应即刻为其接通心电图检测,开展初步抢救。帮助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病情,并定期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状况进行检测,掌握患者动态病情变化状况,进而为顺利急救提供科学依据。(3)实施四定模式:①定时,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后2 min,给以其吸氧,确保呼吸流畅,并检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5 min内对患者进行完血液标本采集、建立静脉通道和检测心电图等工作。②定人,并设定责任护士对特定患者进行抢救,必要时护士长协调救治工作。③定位和定责,高年资护士站在患者右侧对其心电图进行检测,并连接除颤仪,告知医生检测结果。确诊后,通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通过止痛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同时,采好血液样本生化检测结果。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责任护士在患者右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检测心电图和除颤。对于必要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稳定患者情绪。(4)制订完整的转运交接流程,对于需要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通知介入室做好手术准备,同时与患者家属做好交流沟通,在患者家属签订同意书后进行转运。并填写转运通知单,对患者呼吸、心电图和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转运到科室后对其进行二次监测,并协助患者过床,做好转运交接表等。

1.3 观察指标[3]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耗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率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比较(x±s,min)

2.2 2组患者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2组患者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给患者健康带来较大威胁,具有较高病死率,同时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给患者正常生活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其具有较高的管状动脉再通率,为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5]。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其使堵塞的血管迅速再通,有效实现心肌再灌注,并且有效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避免出现心室扩发重塑,预防心力衰竭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6]。全程优质护理措施为一项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好疗效的护理措施,需全体医护人员相互配合[7]。其主要是通过定时、定人、定位和定责模式对患者进行急救,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有效控制临床治疗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8]。因此,在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过程中全程优化护理措施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全程优化护理措施护理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耗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通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P<0.05)。

综上所述,全程优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1] 李然,郭学苹.优化的急诊流程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4,49(8):950-951.

[2] 唐迎红,赵芝香,肖可喜.外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转运到导管室救治的体会[J].护理学报,2014,21(21):41-42.

[3] 姜爱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价值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807-809.

[4] 熊恩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166-168.

[5] 赵文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5,23(3):224-225.

[6] 崔琳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99-100.

[7] 袁宇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228-229.

[8] 陈卓芳,林雪英,梁菊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5,13(17):1619-16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60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亮 陈淑芳)

猜你喜欢

全程经皮心肌梗死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