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5-07-31曹晓鹏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切牙磨牙种植体

曹晓鹏

口腔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曹晓鹏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74例实施口腔正畸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和对照组(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各37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为(27.61±6.84)°、上中切牙凸距差为(3.99±1.62)mm、磨牙位移(3.71±0.37)mm,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为(12.81±4.07)°、上中切牙凸距差为(2.51±0.83)mm、磨牙位移(5.87±0.76)mm。2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等特点,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口腔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效果

口腔科中,错颌畸形主要通过正畸矫治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带来一定改善。正畸矫治过程中需通过支抗有效纠正牙列拥挤和前突等,提高患者面部美观,如何设计、控制合理稳定的支抗直接影响口腔正畸矫治效果[1]。本研究分析口腔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九江市都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实施口腔正畸患者,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卫生良好,无进展期牙周炎、牙眼炎和其他口腔黏膜病。患者牙体侧面观为凸面型,通过矫治设计后,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或上颌第一及下颌第二双尖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9例;患者年龄13~30岁,平均(21.16±5.61)岁;患者发病类型:13例为开唇露齿,24例为牙弓前突。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患者年龄14~29岁,平均(22.37±6.37)岁;患者发病类型:14例为开唇露齿,23例为牙弓前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发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患者通过口外弓加强支抗,口内配合使用横腭杆。患者每天戴口外弓8~12 h,矫正侧牵引力量为200~300 g,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和制订具体值。

1.2.2 观察组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在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先用洗必泰指引其漱口,之后用利多卡因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之后,用黄铜丝对待植入微型种植体的牙进行分离,并清楚标记植入部位,并对患者患牙拍摄根尖片和全景照片,对患者压根位置、形态和植入部位周围组织结构状况进行充分检查了解,为手术提供科学的依据。做完准备工作后,根据以下步骤为患者植入微型种植体,为有效避免植入时卷入软组织,在牙槽黏膜处切开黏膜,不需在附着牙龈处实施黏骨膜翻瓣。一般在偏向牙根方向2~3 mm或膜龈结合部位将微型种植体植入。术后拍摄根尖照片便于对微型种植体和牙根关系进行确认。为有效防止污染,在患者出院后指引患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使用适量抗生素。微型种植体植入后,用链状橡皮圈或拉簧放在种植体和牵引钩间,通过上述工具进行加压。同时,指引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复诊,并更换拉簧或链状橡皮圈。加力值在50~300 g,具体数值根据植入部位骨质和牙齿移动状况进行设定。在去除微型钛钉时不需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只需通过手动丝锥套住微型钛钉头部,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取出微型钛钉。取出后不需对原先部位创口进行特殊处理,几天后可自行愈合。

1.3 观察指标[2]对2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展开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比较(x±s)

3 讨论

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过程中,均希望矫治患牙可以按照需要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但作为支抗部分的支抗牙尽可能不发生移位或做少量移位,便于保持良好关系[3]。为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应充分设计支抗,尽可能将支抗力分散在多个牙齿上,进而减少支抗牙位移。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能充分支抗,会导致支抗牙出现移位,导致关系紊乱,或支抗牙位移占用矫治间隙导致矫治困难[4-5]。严重的患者因支抗设计错误或是矫治加力错误,导致矫治牙齿移动不多,但支抗牙出现较大移动,致使矫治失败。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出现,有效将口外支抗转化为口内支抗,在正畸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种植体支抗加强支抗,避免牙齿负向移动,使磨牙下垂、前颌骨发育不足等矫正问题得到良好解决,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外观[6-8]。因此,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与通过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唐弘夫[9]学者研究中,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为(27.48±6.95)°、上中切牙凸距差为(3.98±1.63)mm、磨牙位移(3.70±0.33)mm,本研究结果与此较为相似,证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具有显著效果,提高患者外观美观度。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较理想的正畸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姚远.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1):1544-1546.

[2] 杨富山,杨森.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64-65.

[3] 魏玉梅.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4):4542-4543.

[4] 谢冰.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8):909-910.

[5] 唐情.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1):54-55.

[6] 张梅生,陈学群.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50-51.

[7] 靳爱萍,胡晓聪,黄月燕.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03-1004.

[8] 倪志锋.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09,30(11):1000-1001.

[9] 唐弘夫.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74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4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22

江西 332600 九江市都昌县人民医院 (曹晓鹏)

猜你喜欢

切牙磨牙种植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