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观察

2015-07-31庄芹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血液

庄芹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观察

庄芹

目的 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 96例采血患者,随机均分为静脉组(应用静脉采血,n=48)和末梢组(应用末梢采血,n=48),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指标。结果 经检测显示,静脉组与末梢组WBC、Hb、Hct、RBC、MCV、MCHC、PL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C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存在较为明显差异,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所得结果更为精确,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检验结果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是最基础的一种化验检查方法,为全身体检的最基础检验项目。对血常规检查时主要指标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等[1]。对细胞数量及形态分布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全身性病变情况,对于病情诊断具有促进作用[2]。本研究选取96例采血患者,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婺源县地方病防治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96例采血患者,随机均分为静脉组(应用静脉采血,n=48)和末梢组(应用末梢采血,n=48)。静脉组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38.5±3.1)岁。末梢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12~64岁,平均年龄(37.6±3.2)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于早起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检测,静脉组采集静脉血液,末梢组患者则采集末梢血液,所采集血液样本均放置到真空试管内,且经稀释液充分稀释,摇晃均匀后放置到抗凝管中,应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样本实施血常规检测,注意样本均在采集2 h内完成全部指标检测。

1.3 观察指标[3]2组患者血液样本血常规检测指标主要为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对比 2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显示,静脉组与末梢组WBC、Hb、RBC、Hc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WBC、Hb、RBC及Hct水平对比(x±s)

2.2 2组患者CV值比较 2组患者平均CV值显示,静脉组与末梢组MCV、MCHC、PLT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MCV、MCHC、MCH及PLT水平对比(x±s)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用血常规检查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检查措施,而且由于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医疗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中具有较为广泛应用。此分析仪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相比常规检验方法,此方法在分析时速度明显加快,测定结果更为准确,而且经多次重复测定后所得结果一致性较高[4]。有研究显示,对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末梢采集的血液作为样本,在检查时显示血小板、白细胞直方图出现程度不一情况,有时数量虚升或虚降,但10 min后对血样检测显示数值回复到正常水平。近年来很多报道说明不同血液样本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测时所得结果出现一定差异性[5]。

末梢血是自末梢毛细血管处采集的血液,此位置出血量通常较少,不容易进行采集,对末梢血进行采集时往往予以微量吸管完成血样吸取,存在较为明显的人为因素,受穿刺位置因为受到挤压,使得组织液及空气极有可能混入,造成误差发生率较高[6],特别是对血小板水平检测时所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值存在假性降低现象,且自指尖处采集血液,因空气及组织液混入的影响,使得仪器应用寿命及精密度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经指尖采血时,“十指连心”[7],往往使得被检验者出现明显的痛苦,因此末梢处采集血液检测方法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由静脉采集血液时经真空试管进行血液收集,真空负压管含有抗凝水剂[8],使得血小板不会出现快速聚集现象,而且不会在长时间放置后发生变化,抗凝剂和血液构成比具有固定值,即便其对血液存在稀释效应,也由于具有明显的封闭效果,不会与外界空气发生接触,使得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明显降低[9]。虽然环境会发生改变,但静脉血液内各种成分并不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采集到体外的静脉血与体内静脉血的成分、性质以及构成比例均保持较高的相似性,可以较为明确地反映机体血液循环的真实情况。采集的静脉血通常量较多,可以进行多次测定,重复性较为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组与末梢组患者采集血液标准进行血常规检验时,2组患者WBC、Hb、Hct、RBC、MCV、MCHC、PL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C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通常认为是末梢血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也说明对末梢处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期稳定性明显不如静脉血样。总之,在临床中实施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史加圣.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2(11):563-564.

[2] 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24):674-675.

[3] 张依军.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53-54.

[4] 肖莉.血常规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影响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5):28-29.

[5] 陆培育,刘丽萍.末梢血和静脉血与血小板测定比较[J].包头医学,2011,35(3):138.

[6] 韩秋青,王爱玲,韩凤杰.不同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1):85-86.

[7] 韩品江.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0):150-151.

[8] 李晶.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91-92.

[9] 何昭霞,李灵,陈杰.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10):1504-15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21

江西 333200 婺源县地方病防治院 (庄芹)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血液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采用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值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