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血压升高的临床意义
2015-07-31袁善斌吴永花
袁善斌 吴永花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血压升高的临床意义
袁善斌 吴永花
目的 分析并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患者血压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采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569例患者中选择恢复期收缩压(SBP)≥200mmHg(1mmHg=0.133kPa)受检者49例,将其作为血压增高组;随机选择经确诊为高血压病且在恢复期血压反应正常的受检者48例,将其作为高血压反应正常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受检者50例,对比3组在运动与血压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血压增高组49例受检者运动前静息状态下的SBP、DBP分别为(143.22±11.41)mmHg、(88.41±9.89)mmHg,均高于高血压反应正常组[(133.20±15.24)mmHg、(79.59±7.42)mmHg]和正常对照组[(128.17±10.02)mmHg、(79.11±7.34)mmHg](均P<0.05);血压增高组恢复期SBP、DBP分别为(203.90±8.03)mmHg、(91.42±10.28)mmHg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169.21±14.38)mmHg、(81.08±6.38)mmHg]和正常对照组[(161.96±14.86)mmHg、(79.68±6.98)mmHg]显著升高(均P<0.05);血压增高组恢复期SBP、DBP上升幅度(△SBP、△DBP)分别为(61.62±11.91)mmHg、(2.91±0.09)mmHg,均高于血压反应正常组[(39.20±13.24)mmHg、(0.59±0.34)mmHg]和正常对照组[(34.17±11.62)mmHg、(1.81±0.14)mmHg](均P<0.05)。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运动时间为(6.62±1.41)min,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7.30±1.64)min]和正常对照组[(7.47±1.72)min]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代谢当量为(8.13±1.19)MET,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8.89±1.62)MET]和正常对照组[(8.81±1.64)MET]显著降低(P<0.05)。结论 恢复期血压上升可提示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高血压患者在恢复期应重视对血压高峰的控制,合理制订运动处方。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血压反应;运动耐量;临床意义
人体各种活动以及睡眠均会对血压查收较大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正常健康人群或临界高血压患者以及确定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与心率上升的幅度差异不大。然而在运动过程中血压大幅升高,对平时血压正常者常常预示以后将转变为持久性高血压,针对已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若其发生运动中SBP大幅升高,将使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大。通常在运动阶段的血压都是升高的,而恢复期血压应逐渐下降,但有些患者在恢复期血压反而升高。因此,针对在恢复期的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应加以重视。近些年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也被用于高血压的测定分析[1],但不同学者对恢复期的血压异常升高的临床意义的观点不一[2-3]。本研究旨在为高血压患者在恢复期如何有效控制血压高峰并合理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采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569例患者中选择恢复期SBP≥200mmHg(1mmHg=0.133kPa)的受检者49例,将其作为血压增高组,其中男31例,女18例;患者年龄37~74岁,平均(59±8)岁;其中高血压病者43例,冠心病者6例,高血压伴冠心病者12例;其中SBP≤140mmHg患者28例,SBP 141~160mmHg者21例。随机选择经确诊为高血压病且在恢复期血压反应正常的受检者48例,将其作为高血压反应正常组,其中男25例,女23例,受检者年龄37~75岁,平均(57±9)岁;其中SBP≤140mmHg的受检者33例,SBP141~160mmHg者15例。2组受检者SBP处于141~160mmHg的样本数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2组患者在接受试验前3d停止使用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以及利尿药等心血管活性物质,经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于检查前3d停止用药。另选择正常对照组受检者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受检者年龄47~73岁,平均(57±8)岁,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均无高血压病史及家族病史,且经病史询问、各项体检、动态血压监测(ABPM)、拍摄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实验室指标检查等结果显示未见异常。
1.2 方法 受检者实施Marquette MAX-1活动平板与Bruce检查方案,满足最大预计心率的85%~95%范围内为目标心率,在检查过程中严格地掌控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操作规程。受检者在运动前处于静息状态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定血压,肱动脉血压通过袖带法进行人工测量,根据受检者的身高对血压计高度进行合理调节。在恢复期在各级负荷的第2分钟测量血压,最高SBP通常在受检者运动量最大或运动停止时即刻测定,对运动时间以及代谢当量(METs)进行记录。密切监测受检者的血压及心率,直至运动结束后6~8min。运动过程中受检者出现心绞痛,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升高至250/120mmHg或SBP降低≥10mmHg者,应即刻停止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5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受检者运动与血压反应关系对比结果 血压增高组49例受检者运动前静息状态下的血压(SBP/DBP)均高于高血压反应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恢复期SBP以及血压上升幅度(△SBP)均明显升高(均P<0.01)。见表1。
2.2 3组受检者运动时间以及代谢当量比较结果 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运动时间以及METs均低于高血压反应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见表2。
3 讨论
日常运动、健身活动、工作及做家务劳动等各种活动均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健康正常人群对动态运动的反应是SBP增高,舒张压稳定不变或略微降低。SBP增高通常与耗氧量及负荷功率增加呈线性关系,一般MET每升高1个单位,SBP则上升8~12mmHg[4]。通常在运动阶段的人体的血压都是升高的,而恢复期血压则应逐渐下降,但有些患者在恢复期血压反而升高。对于轻度及中度高血压患者在动态运动过程中,其心输出量与外周血管总阻力均增大,故而SBP与DBP均高于正常人群。有些人在静息状态下的血压正常,但运动时呈触发性高血压,Gholami Fesharaki等[5]报道,约1/3左右的运动触发性高血压者(ABPmax≥200mmHg)在3~5年后转变为静息高血压,也有报道在运动试验中SBP上升且≥200mmHg为运动性高血压[6]。本研究中,高血压病43例,其中有10例是因胸闷而来院就诊,其既往并无高血压病史,通过活动平板试验检测显示恢复期血压迅速升高,再通过动态血压测量等检查确诊为高血压病。对确诊为高血压病者实施降压措施后,血压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其靶器官的损害却仍旧加重。这与恢复期发生的血压迅速上升等心血管系统异常反应相关。一部分轻度及中度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在就诊时血压水平正常,但这并不代表其血压高峰也正常,而血压高峰值越高,其血压就越不稳定,最终其高血压并发症就越严重。若在血压高峰时血压同样正常,在血压低峰时无低血压反应,方可真正避免出现高血压并发症。Adebayo等[7]的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血压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增高组49例受检者中,6例为冠心病,高血压伴冠心病者12例,共18例,占36.73%,与Adebayo等[7]的研究结果相符。
研究显示[8],高血压患者中约超过半数存在舒张功能障碍,运动过程中心室的充盈速度下降,导致运动时心室充盈及搏出不能随之升高,心输出量下降,运动耐量降低,时间缩短。本研究中的血压增高组患者的运动耐量显著低于高血压反应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这与上述论述完全相符。采取降压措施后血压反应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血压反应及运动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统计学意义。因此,对恢复期血压迅速增高者除了考虑降低静息状态下或活动中的血压外,还需要注意在恢复期控制血压高峰。代谢当量能够对心脏的功能容量进行定量,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代谢当量的监测可以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上评价疗效以及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发生血压迅速升高者,一定要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住后,慎重辅以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临界高血压、高血压I期及高血压II期患者的运动疗法应该从小运动量做起,起始过程应缓慢运动,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在运动过程中的代谢当量应在1.6~3.9代谢当量的小强度及4.0~5.9代谢当量的中等强度的运动为宜。在运动之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应尤其注意血压、心率、身体的运动反应以及自我感觉,控制心率处于102~125次/min内,或运动后心率增大低于运动前的30%为合适,而且还应按照患者运动后的反应来控制运动量,不可进行竟技性运动,尤其是静力性的闭气运动。所以,采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显示恢复期血压迅速增高,则预示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而针对高血压患者应控制恢复期的血压高峰,防止激烈活动,避免血压上升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表1 3组受检者运动与血压反应关系比较(x±s,mmHg)
表2 3组受检者运动时间及代谢当量(METs)比较结果(x±s)
[1] Bai Z,Yang X,Han X,et al.Comparison between coronary plaque 64-slice spiral CT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nd Mongolian[J].Pak J Med Sci,2013,29(4):933-937.
[2] Mesdag V,Andrieux J,Coulon C,et al.Pathogenesis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Additional clues regarding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ndothelin system[J].Am J Med Genet A,2014,164(1):208-212.
[3] Scherpbier-de Haan ND,Vervoort GM,van Weel C,et al.Effect of shared care on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r J Gen Pract,2013,63(617):798-806.
[4] Khan AA,Jahangir U,Jalees F,et al.Efficacy of a classical antiobesity Unani pharmacopial formulation (Safoof-e-Muhazzil) i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A randomized,open-labeled,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J Adv Pharm Technol Res,2013,4(4):190-197.
[5] Gholami Fesharaki M,Kazemnejad A,Zayeri F,et al.Historical cohort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blood pressure in workers of polyacryl iran corporation using bayesian multilevel modeling with skew T distribution[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3,15(5):418-423.
[6] Moon JY,Park KJ,Hwangbo Y,et al.A trend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by age group[J].J Prev Med Public Health,2013,46(6):353-359.
[7] Adebayo RA,Balogun MO,Adedoyin RA,et al.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three rural communities of Ife North Local Government Area of Osun State,South West Nigeria[J].Int J Gen Med,2013,3(6):863-868.
[8] Adamu UG,Okuku GA,Oladele CO,et al.Serum lipid profile and correlates in newly presenting Nigerians with arterial hypertension[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3,9(7):763-7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2.022
江西 341600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袁善斌)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科教科 (吴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