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2015-07-31吕薇

当代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终末期维持性医护

吕薇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吕薇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对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干预效果,完善临床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护理和心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7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护理组和干预组(n=35),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医护评分标准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结果 护理前2组的SDS、SAS以及医护评分分别为(67.3±8.2)vs(68.0±9.0)、(65.4±9.7)vs(64.9±7.6)、(8.8±1.3)vs(8.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的SDS、SAS以及医护评分分别为(62.2±9.6)vs(56.4±9.7)、(60.6±7.5)vs(54.1±7.4)、(7.9±1.2)vs(6.1±1.1)。与护理前对比看出护理后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然干预组治疗结果显著优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显著的心理干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从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机排除血液毒素,维持血液水解质、酸碱平衡,是用于模拟肾脏过滤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同时也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1-2]。但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高,治疗费用多,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明显。所以在给患者身体带来伤害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精神压力[3]。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有30%~100%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4]。本文着重说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具有显著、积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治疗的7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以其临床治疗资料为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男43例,女27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8.4±4.5)岁。根据患者病情区分:9例患有狼疮性肾炎,17例患有糖尿病肾病,16例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患有多囊肾,16例患有高血压肾病,5例患有梗阻性肾病,3例患有其他类型肾病。将7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配到护理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对比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5](1)治疗全过程中患者神志清醒;(2)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3)无精神疾病、抑郁症等患病史;(4)自愿入组,并且自愿接受调查,入组前本年未进行过大型外科手术;(5)终末期肾病患者;(6)年龄超过20岁。

1.3 治疗方法 护理组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如心理护理,病理护理,预防感染以及并发症,进行常规医疗知识教育,增强患者对治疗信心,给予全程微笑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以5人为1小组,每3天进行一次团体活动。由护理人员主持,鼓励每个患者发言,并且积极交流治疗心得,将心里压力释放出来,纾解精神压力。找到可以互相慰藉的治疗伙伴,提高治疗信心,积极配合院内的各项治疗。护理人员在其中要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帮助患者建立康复希望。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医疗知识教育,普及终末期肾病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并且表彰表现优异的患者,为本组患者提供精神榜样。每隔一段时间每个组之间进行一次交流,不让患者感觉孤单和无望。

1.4 评价方法[6]本次研究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以及医护评分标准(满分10分)这三种评价模式。SDS与SAS测评表采用常规内容,医护评分以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日常观察为准,主要测评内容有:患者进食差记1分,易怒记1分,经常性或持续性情绪低潮记1分,情绪起伏明显记1分,有独处习惯记1分,经常提及死亡记1分,不易平静记1分,对治疗有抵触心理记1分,经常气喘无力记1分,经常感到精神不振记1分。医护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抑郁症状越明显。测试分2次进行,初次于护理(干预)前,末次于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护理(干预)观察期均为6个月。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数据采用标准统计学计算软件SPSS14.0进行计算,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将2组患者的对比数据统计并汇总,见表1。

表1 护理组与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医护评分统计表(分)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护理组(P<0.05)。不仅如此,干预组中患者的精神面貌也显著提高,并且积极配合院内的各项治疗内容,生活状态和饮食状态也均有所改善,心态趋于乐观,部分患者的病情出现好转。而护理组中少或无该种情况。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由于肾脏是机体的排毒器官,终末期肾病者身体机能不断减退,虽然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够排除机体毒素、恢复血液动态平衡,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病率十分高[7]。加之血液透析属于外侵性治疗,所以患者的精神状态会受到极大的压力。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中40%的患者觉得自己的病无法好转,20%的患者因为生活压力、经济压力而产生心理负担,10%的患者会出现莫名的轻生、情绪低潮、激怒等情绪。团体认识行为干预是利用不同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疏通患者的抑郁情绪,据美国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病程较长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必须要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而团体行为的干预性要强于个体行为[8]。原因在于患者情绪具有感染性,团体行为中会使患者的存在感被唤醒,出现对生存的渴望,并且找到情感依托,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总而言之,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显著的心理干预效果,可改善患者抑郁症,提高生活质量。

[1] 程卫平,刘川,辜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抑郁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18):708-710.

[2] 姜国红,宋日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7):822-823.

[3] 仲君萍.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3:53-55,58.

[4] 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09,7(9):2451-2452.

[5] 李俊,霍桢,俞翔,等.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J].陕西医学杂志,2013,5:553-555.

[6] 王新歌,樊少磊,张守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8:744-746.

[7] 周桂霞,刘建军,张丽萍,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9:829-831.

[8] 周桂霞,张金艳,李国荣.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1:1698-169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97

广东 516001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吕薇)

猜你喜欢

终末期维持性医护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