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2015-07-31孙雨华
孙雨华
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孙雨华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5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介入治疗途径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n=136),股动脉组(n=120);回顾性分析2组穿刺时间、穿刺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排尿困难、肢体疼痛、腰痛发生率。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并介入治疗者136例,共置入支架192枚。经股动脉途径穿刺并介入治疗者120例,共置入支架162枚。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穿刺时间[(10.2±3.6)min vs(6.2±2.4)min]、X线曝光时间[(48.6±21.7)min vs(37.2±23.6)min]延长,平均卧床时间[(2.8±1.6)h vs(18.4±3.6)h]缩短(均P<0.05);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5.9%vs10.8%)、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vs1.7%)减少(均P<0.05)。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腰痛(2.2%vs25%)、排尿困难(0%vs18.3%)、肢体疼痛(8.8%vs20.8%)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合并心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常规介入途径。
冠心病;心力衰竭;桡动脉;股动脉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及器质性病变,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合并心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1]。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多种方案,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介入治疗,能进一步改善预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开展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术后不需要平卧、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较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合并心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6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54例,女102例,年龄65~83岁,平均(76.6±2.2)岁。根据介入治疗途径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136例,股动脉组120例;患者术前均检测完善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3d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0.1g/d,硫酸氢氯吡格雷首剂负荷量300mg,继之以75mg/ d。桡动脉组置入动脉鞘管后经鞘管给予肝素2000U抗凝,硝酸甘油200μg预防桡动脉痉挛,经股动脉组置入动脉鞘管,完善冠脉造影后,追加肝素100U/kg,征得家属同意后依据病变情况行介入治疗。介入过程中每超过1h经导管追加肝素1000U。桡动脉组手术完成后立即拔出动脉鞘管,对于穿刺部位采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发麻或疼痛感、皮肤颜色的变化。股动脉组手术完成后4h拔出动脉鞘管,对穿刺部位进行绷带压迫止血,并以沙袋压迫4h.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U,2次/d,持续5~7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 d,维持至少12个月,阿司匹林0.1g,1次/d,长期服用。比较2组穿刺时间、穿刺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排尿困难、肢体疼痛、腰痛。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 桡动脉组手术穿刺并介入治疗136例,共成功扩张病变184处,其中左主干8枚,前降支75枚,回旋支44枚,右冠状动脉65枚,置入支架192枚。股动脉组手术穿刺并介入治疗者120例,共成功扩张病变162处,其中左主干6枚,前降支74枚,回旋支43枚,右冠状动脉50枚,共行支架置入173枚。2组间介入治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2组治疗及并发症情况 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延长,X线曝光时间延长,但穿刺并发症减少,平均卧床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桡动脉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排尿困难、肢体疼痛、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考虑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口增多等多种因素有关,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根本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因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发展,技术越来越成熟。经股动脉途径是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但术中及术后存在多种并发症,如术后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下肢制动导致动静脉血栓、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性反射等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8%[2-3],对合并有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992年,荷兰的HallIR成功进行了第一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手术,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4]。因为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避免了经股动脉途径的很多外周并发症,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引进该技术治疗冠心病。研究表明[5],两种途径有相似的手术成功率,但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止血方便、局部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使用等诸多优点,尤其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中更易于被接受[6-7]。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似。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延长,X线曝光时间延长,考虑与穿刺的熟练程度及桡动脉较细有关,但穿刺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明显缩短。因为桡动脉组无需长期卧床,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排尿困难、肢体疼痛、腰痛发生率很少发生,经桡动脉途径尤其适合于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国内胡奉环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对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具有与股动脉途径相同的疗效,但外周并发症较股动脉途径明显减少,可作为常规介入途径。
[1] Louvard Y,Krol M,Pezzano M,et a1.Feasibility of routine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a single operators experience[J].J Invasive Cardiol,1999,11:543-548.
[2] 成蕊宁,袁博.不同冠脉介入路径与术后并发症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8):1642-1643.
[3] 刘同库,万凤伟,丁福祥,等.80岁以上高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16-518.
[4] Hall IR,Lo TS,Nolan J.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arm following transradial cardiac catheterization:an unusual complication related to hemostatic technique[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4,62:3468.
[5] 王雅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80-81.
[6] 卢亮.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54-56.
[7] 杨常青.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3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48-449.
[8] 胡奉环,杨跃进,乔树宾,等.80岁以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2):89-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81
北京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心内科(孙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