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7-31陈志坚

当代医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细胞阴性

陈志坚

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陈志坚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CT灌注成像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区HBV、HBF、HAF、PS、MTT各指标为:(32±18)mL/100mL、(230±168)mL/(100mL·min)、(0.435±0.203)、(29.0±18)mL/(100mL·min)、(8.5±5.0)s,非病灶区各指标为:(26±15)mL/100mL、(174±78)mL/(100mL·min)、(0.098±0.116)、(58.7±26)mL/(100mL·min)、(14.6±7.8)s。与非病灶区相比,病灶区HAF显著增加,PS和MTT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和H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可明显反映出肝细胞癌患者的血供情况,在AFP呈阴性或增强CT表现不典型的肝细胞癌诊断中极具参考价值。

肝细胞癌诊断;CT灌注成像;应用价值

目前,主要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与增强CT对肝细胞癌进行定位、定性诊断,若AFP呈阴性或CT表现不典型,则会影响诊断结果[1]。CT灌注成像(CTPI)属于功能影像学,通过对患者肝脏局部进行连续动态扫描来获取病灶区及非病灶区的血流参数,根据其差异诊断病灶性质,实用性较强,在国内外广受关注[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CTPI资料,探讨CTPI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江西省中医院接受诊治的40例(男28例,女12例)肝细胞癌患者,共有55个病灶,年龄40~70岁,平均(58.7±4.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表面硬结节等症状,全部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确诊,病灶直径2~8cm,平均(4.1±0.6)cm。排除有碘过敏史、心肾功能严重障碍、患有明显呼吸系统疾病者。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学有关部门批准,40例患者对相关事项均有详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深呼吸屏气,使用Discovery CT750 HD(美国GE公司)平扫患者上腹部;确定病灶最大层面,以之为中心对上下4cm范围进行灌注扫描,第一肝门尽量在扫描范围内;关闭自动呼叫系统,结束扫描状态,调为电影模式,将10mL生理盐水、40mL碘普罗胺注射液370经肘静脉注入患者体内,注射速度为4mL/s。注射后6~8s叮嘱患者深呼吸并屏气,扫描所选部位,总曝光时间:40~50s,对扫描后的图像使用专业软件(GE公司AW4.6工作站)处理并计算相关感兴趣区(ROI)的灌注参数:包括肝血容量(HBV)、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

2 结果

经观察对比,病灶区HAF显著高于非病灶区,PS、MTT均显著低于非病灶区(见图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区与非病灶区HBV、H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病灶区与非病灶区CTPI灌注参数对比(x±s)

3 讨论

肝细胞癌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需及时发现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出患者病灶部位、性质,AFP和CT增强扫描是当前常用诊断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5]。若AFP呈阴性或CT增强扫描不典型,势必会干扰诊断结果。而CT灌注成像(CTPI)则是利用病灶区与非病灶区血流参数间的差异对病灶性质加以推断,可提高肿瘤诊断正确性,且能用于肿瘤分级,判断预后,从而减少病理活检的麻烦,目前广受关注[6]。

CTPI是一种功能成像,能够同时显示形态学变化和生理功能变化情况,血流将氧和其他营养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网输送至组织细胞的过程称为灌注[7],在临床治疗中常利用影像学技术实现灌注成像,对局部组织血液灌注及其功能变化进行测量观察。CT常规增强扫描对时间分辨率无过高要求,侧重反映对比剂在病灶内浓聚及消退的过程,而CT灌注成像则重在反映对比剂从进入病灶直到离开病灶的过程,与组织灌注规律相符,所以对时间分辨率有着极高要求,扫描间隔通常要控制在1s以内。由于该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病变组织血液循环情况,常被用于临床诊断[8]。

本研究中,40例肝细胞癌患者55个病灶区灌注参数与非病灶区加以对比,HAF、PS、MTT均有明显变化,前者升高,后两者降低,特别是HAF变化较大。人体肝脏有肝动脉和门静脉2套供血系统,二者灌流量之和即为总灌流量,肿瘤局部动脉灌流量与其比值即为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表示肿瘤的动脉供血百分比。经实践诊断发现,若病灶直径超过2000μm,则只有动脉向病灶供血,所以患者肝癌细胞如果乏血,CT增强扫描很难辨识病灶性质。但病灶区肝动脉灌注分数却比非病灶区明显要高,而且相对于绝对数形式的其他灌注参数来说,肝动脉灌注分数是相对数,受肿瘤组织结构、心功能等干扰较小,所以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可利用这一特性提高诊断准确性。血管表面通透性(PS)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在本研究中呈降低趋势,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大量新生血管形成、门静脉遭肿瘤侵犯、缺乏血管基底膜等。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肝细胞癌与其他良性病灶鉴别诊断的参考。此外,病灶区肝血容量(HBV)及肝血流量(HBF)稍高于非病灶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在实际临床诊断中意义不大。

图1 肝细胞癌患者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分析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干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肝癌细胞可以合成血清甲胎蛋白,所以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血清甲胎蛋白明显升高。虽然血清甲胎蛋白是早期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但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并非一定是患了肝癌,还可能是肝炎或其他肿瘤转移所致,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查。阴性AFP会干扰HCC诊断,术前术后阳性到阴性的转变更是增加了诊断难度,本研究结果提示肝细胞癌患者的CT灌注参数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在诊断AFP阴性患者时价值更为明显。总之,随着CT灌注成像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必将在肝细胞癌诊断,特别是AFP呈阴性或增强CT表现不典型的肝细胞癌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1] 苏日成.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0):20.

[4] 谢佩怡,单鸿,孟晓春.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4):16-19.

[3] 吴嘉兴,梅铭惠,邱维加,等.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7):543-546.

[4] 王新凤.CT灌注成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5):1037-1038.

[5] 董家鸿.肝细胞癌治疗理念与策略的转变[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14(2):576-577.

[6] 吴嘉兴.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D].桂林:桂林医学院,2010.

[7] 李亮,王钧.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诊断和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7):943-944.

[8] 丁可,杨新官,吴嘉兴,等.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2,25(2):158-1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6.008

江西 330006 江西省中医院放射科 (陈志坚)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肝细胞阴性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