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设计“匠心”*

2015-07-31杜春兰DUChunlanLUOXin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巴蜀匠心山地

杜春兰 罗 馨 DU Chunlan, LUO Xin

◎风景园林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设计“匠心”*

杜春兰 罗 馨 DU Chunlan, LUO Xin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成一派园林艺术表现风格,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巴蜀地区白帝城、张飞庙、峨眉山清音阁等山地园林造园手法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真山真水、多维多向、曲折开合、因势就形、雅野自成的传统山地园林的内在“匠心”,提出了形态、生态、业态、情态综合作用的山地景观适应性设计思想,以期对当今山地园林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也对未来山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有所裨益。

山地环境;园林匠心;造景手法;适应性体系

0 引 言

在城镇建设高速推进的当下,仍然存在不顾原有的山水脉络,对山地景观的营造采取大挖大填的平地式设计手法,严重破坏了山地空间的生态环境和原真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指导思想,旨在倡导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山水共融的城镇环境,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和载体,巴蜀传统山地园林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立足于巴蜀地区的地域环境,相地布局巧妙利用山水关系,造园中所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设计思想及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值得山地景观设计工作深入研究和借鉴学习。

近年来,巴蜀园林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如贾玲利博士论文《四川园林发展研究》[1]对巴蜀两地园林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刘庭风的《巴蜀园林欣赏(一)杜甫草堂》[2]、《巴蜀园林欣赏(二)武侯祠》[3]等系列文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分别从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园林布局及景点营造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又如戴秋思的《议伦理意蕴浸润下的巴蜀纪念园林》[4],探索了人文风俗、地域文化对巴蜀园林布局、风格等的影响。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缺乏对巴蜀传统园林如何适应与利用山地地域环境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此方面着手,重点研究总结巴蜀山地园林所体现的设计“匠心”。

1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形成因素

1.1 自然因素

1.1.1 地形地貌

“园地惟山林最胜”[5],山地环境由古至今皆为造园相地的理想基址。山地的地形地貌极为丰富,包括平地、凸地、山脊、凹地、谷地,以及由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形类型组合而形成的复合形态的地形,简称复合地形[6]。不同的地形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给使用者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山地空间丰富的地形地貌构成了巴蜀园林的自然基底,地形的多样变化塑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使得巴蜀园林的布局只需稍作修饰,即成天然之趣。

1.1.2 生态生境

山地中有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如飞岩叠石、盘虬卧龙、繁花覆地、万壑流青,巴蜀园林将这些千姿百态的构景要素巧妙组合,与亭台廊榭互相映衬,往往成为园中的点睛之笔,更是其情趣之所在。同时,山地为生物物种群落的生长提供了多样的环境,巴蜀园林往往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①的意境中显得更加妙趣横生。

1.1.3 气候季相

变化多端的气候条件也是山地地区独特的环境特征,天色是山地自然景观要素中最为神奇多变且多姿多彩的一类。加之植物四季更替产生丰富的季相变化,更使巴蜀园林在山地环境中展现出如梦如幻、若隐若现的园林意境。

1.1.4 风水元素

此外,传统风水思想对巴蜀园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山地环境中营造园林要尽可能地选择避风向阳、山清水秀、草木欣欣、莺歌燕舞之地,这符合风水寻求“生气”的宗旨。园林植物的选择搭配除了根据“喜阴喜阳”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同时也需符合“相生相克”的道理。《论阳宅》中就提出“路要环,水要缠”,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因此,巴蜀园林偏好山环水绕的格局,对园路的设置也是曲折前进,百转千回,这不仅能延长游览路线,增加空间层次,又能引导风向,避免对人体有害的虚风②的产生。

1.2 人文因素

1.2.1 先贤崇拜

巴蜀地区历来有深厚的山水情节,上古时期表现为崇山敬水的山水崇拜,其后演化为对先贤的崇拜。无论是本土名仕还是迁客骚人,他们曾经生活寓居的地方,多以园林的形式演变成拜谒的场所,表现出明显的公共园林性质,其历来都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推崇和维护。有些园林在历史的变迁中虽几经兴废,但仍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尽管没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精致、皇家园林的气势,但却蕴含了浓浓的乡愁,更显质朴自然。

1.2.2 道家思想

巴蜀是道教的发源地,道家推崇的“道法自然”对巴蜀园林的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表现为造园顺应自然,少用斧凿,与环境有机协调,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主体、建筑点缀为辅的山地园林景观风格,保持了自然山水脉理,存其自然之势而得其天然之趣[7]。

1.2.3 文人名仕审美思想

文人名仕的造园活动及审美思想对巴蜀园林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白居易热爱栽种,忠州三年,这个手不识闲的大园艺家,硬是在“巴蜀不爱花”的民俗中,给忠州人留下了一个“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花枝荫我头,花蕊落我怀”③的花卉园林胜景[8]!再如李白诗中描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④,也为巴蜀山地园林增添了诸多神韵和风采。

1.2.4 民风民俗

巴蜀地区地处内陆,多山地,自古少战乱,人民工巧文慧,少愁苦、多逸乐,喜好集会游乐[9],把节日活动融入园林之中,如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使巴蜀园林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文特征,更增添了几分情趣。

1.3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因素小结

巴蜀地区丰富的地形地貌、山水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鲜明的地域风俗文化造就了巴蜀山地园林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造园家立足于巴蜀地区的山地环境,用他们独到的哲学观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多样的园林形式表达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审美情趣所在,使其在历代的传承延续中不断完善和升华。

2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匠心”解析

“匠心”,原意是指能工巧匠精巧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构思。清代钱泳说“造园如作诗文”,对巴蜀传统山地园林而言,“匠心”则表现为巴蜀地区的造园家基于山地环境特征及地域风俗文化,充分运用丰富多元、乡土质朴的园林设计语言,融合艺术化的情感和心态来设计、表达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山地园林,营造或雅或野的园林意境。

2.1 真山真水的园林环境

巴蜀山地园林选址常占据城内或城郊的山水胜地,择风光旖旎处进行布局。因此,稍加修饰就可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自然山水园,无需像江南私家园林在市井地中叠石理水、移花栽木以进行人工的缩拟自然。

以巴蜀地区为例,境内多峡江、山地水系的环境,这使得巴蜀园林多依山面江,园外借景江流山川的恢弘气势,园内巧用各种自然水体形态并与自然山地诸要素相融相生,形成巴蜀园林真山真水、大山大水、实山活水、雄奇壮阔、朴野灵动的自然山水园林特征[10]。巴蜀地区的选址尤以江山纵览的山顶园林最具特色。始建于西汉末年,位于长江北岸,作为入川门户的奉节白帝城纪念园林,三面环水,一面傍山,雄踞白帝山上,显得气象萧森。三峡库区蓄水后,白帝城山体成为江中孤山,在“两山对崔嵬,势如塞乾坤”⑤的夔门山水中,又显得格外秀丽(图1)。从山脚拾级而上,江风徐来,夹道古木掩映,怪石嶙峋,亭廊依山,斑驳苍凉。攀登近千级曲折蜿蜒的石阶,到达山顶白帝庙门前(图2),这里可远眺一江碧水争夔门的雄壮气势,绕至庙后,又可见蜿蜒秀丽的草堂河从白帝山下入江(图3)。再如渝中鹅岭礼园,倚山城,高挑出世,挟两江而西望,览尽雄、险、旷、秀的自然风光。此外,鬼斧神工的云阳磐石城纪念园林,在《磐石城赋》中如是说道:“襟两江水带龙脊岭,托六缸石挟下岩寺。”这些都是巴蜀山顶园林的代表。

图1 白帝城鸟瞰Fig.1 the aerial view of Baidi Town

图2 白帝庙入口Fig.2 the entrance of Baidi Town

图3 从白帝庙前观景平台眺望夔门Fig.3 view of Kuimen from the viewing deck of Baidi Temple

总之,在这样真山真水环境中缔造的巴蜀传统山地园林,更巧得自然山水的灵气,更少人工斧凿的痕迹。

2.2 多维多向的复合层次

在山地环境中,多维度的山地空间对于塑造深邃悠远的园林意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低变化的地形、曲直结合的路径、虚实相生的景物,有着不同高度、角度的视觉体验,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较平原景观有很大的延伸,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峰峦的前后相叠、若隐若现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巴蜀园林善于利用原始山体的形式关系,恰到好处地搭配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关系,使得园林空间呈现出维度多、方向多、层次多的复合特征。素有“巴蜀胜境”的云阳张飞庙现位于云阳县盘石镇狮子岩下,园林点染、竹木掩映,在空间布局上就很好地体现出以上特征。祠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岩,直面长江,秀美清幽的山水环境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相互映衬(图4)。从江面望去,张飞庙整体立面布局严谨,其以山林为背景勾勒出第一层自然轮廓线,作为远景;正殿、偏殿、助风阁、障川阁、财神殿构成第二层建筑轮廓线,作为中景;其下结义楼、望云轩、杜鹃亭构成了第三层建筑轮廓线,作为近景。祠庙轮廓展现出飞檐反宇、层迭错落的关系,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

对巴蜀山地园林的观赏除常见的平视外,还有仰望、俯瞰、远眺以及各种观赏角度(图5)。由于可以借助山地地形充分仰视和俯视,巴蜀传统山地园林呈现出“第五立面”,建筑、地形、植物等都处在复合的维度中,各要素之间都有不同的视觉联系,从而成就了“被看”与“看”的景观点和观景点的生成。

因此,游走于巴蜀山地园林中,空间层次和景深关系随着不同高度台地的起伏、建筑围合空间的收放而不断变化,视觉体验也是在“看”与“被看”之间灵活转换,这样巧妙的园林布局把山地园林的维度和层次表达得淋漓尽致。

2.3 曲折开合的空间序列

与平原地区不同,在山地地区营造园林,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平面空间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空间序列不必拘泥于几何对称的中轴线。为更好地融入并体现自然,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序列空间与建筑物通常顺应等高线组织排布,这就决定了空间的轴线表现出局部直线、总体曲线这样非对称的态势[11],以路径的联系作为实轴,视线的联系作为虚轴,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图6)。在空间的组织上也尽可能“百步九折萦岩峦”,展现步移景异的变化。

图4 张飞庙正立面天际线分析Fig.4 the facade skyline analysis of Zhang Fei Temple

被誉为“江上明珠”的石宝寨在序列组织上就显得跌宕起伏。石宝寨将入口设置在长江对岸,与玉印山隔江相望。游览首先进入以水景为中心的小院,接着穿过江心索桥,极目所至,视野开阔,江岸与青山尽收眼底。这样,安排游览的前区空间被延长,足以让游览者整理心情,从远望到步步接近,与登楼时的紧张情绪形成鲜明对比。过江后,路径稍作转折,行至“必自卑”青石坊,正如《礼记·中庸》有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此处景色古木参天,清幽静谧,右侧山体壁立千仞,老树盘根,不远处石宝寨尽收眼前。此部分承接开篇,空间逐渐由开敞到郁闭,从心理上已为登楼作好准备。行至寨门,轴线作90°转折,正对山体。石宝寨寨身依附悬崖绝壁修建,飞檐展翼,势插云霄(图7)。从寨楼陡峭的木楼梯逐级上行,一侧是裸露的崖壁,一侧是寨身的木楼,远处江景从木楼的圆窗中透进来,仿佛一幅山水画。攀登9层阁楼,穿过魁星阁,便是玉印山山顶。这段游览序列是体验的高潮,随着高度的攀升,空间愈发狭窄,情绪却越发高涨,登至玉印山山顶之时,空间又变得开阔,滚滚长江,碧空帆影,青山起伏,一览无余,达到体验高潮。接着进入山顶的天子殿(图8),闲庭信步,接着从崖体另一层的石台阶可慢慢下山。此段序列则是游览的尾声,情绪由高涨到平静,整个游览在不断回味中慢慢结束。

图5 “看”与“被看”的视觉关系Fig.5 the visual relationship of “seeing” and“being seen”

图6 山地园林轴线特点Fig.6 the axis features of the mountainous landscape

图7 石宝寨外观Fig.7 the facade of Shibao Stockaded Village

总之,巴蜀山地园林布局因循地势,随曲合方,并不简单拘泥于建筑规制,妙用轴线,在百转千回中巧妙安排出“起、承、转、合”的园林空间(图9),引导游人的情绪随之波动,体会徜徉山水的乐趣。

2.4 因势就形的造景手法

山地园林造景的核心要素是注重因势就形,造园家奉行对场所环境尊重的宗旨,在随坡就势、利用空间、植物造景、路径安排等诸方面都尽可能与山体环境融合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巴蜀园林建筑物的布置在山地景观的营造中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例如:在山顶设置塔、阁,既可作登高望远之用,又能形成景点视线的聚焦,激发人们的游览兴致;在山间构筑亭台,与山间溪流、水面等相映成趣,既能独自成景,又能提供短暂休憩的场所;在山腰修建庙宇,钟声悠扬、飞檐翘角在林间若隐若现,尽显深山古寺的脱俗意境。

图9 石宝寨景区总平面图Fig.9 general layout plan of Shibao Stockaded Village

峨眉山清音阁被誉为“水胜双绝”之一的“双桥清音”即是因势就形造景的典范。园林空间安排充分利用山间奔腾而下的黑白二水,在其上分跨双飞桥,形如双翼,状如彩虹,并于两水交汇处构筑牛心亭,飞檐红柱,凭栏赏景(图10-11)。加之惊涛拍石,撒珠喷雪,回声深谷幽林,顿至婉转,恰似古琴抚弄,尽得清音之妙。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有联赞曰:“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此外,山地园林建筑的布局和接地形式亦可体现因地制宜的思想和智慧。例如:在坡度较缓的山地环境中,建筑布局多以水平伸展为主,挖填结合,垒石填土,形成台地;而在山势较陡的山地环境中, 园林建筑布局则以竖向组合为主,依附地形,结合高差,形成跌落之势[12]。另一方面,山地园林建筑的接地形式有“台、挑、吊、拖、坡、梭”几种方式,不仅极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而且克服了地形障碍,更加契合自然地形地貌和环境,有效扩大了景观的视野。

2.5 雅野自成的意境品味

自然环境是决定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决定因素,也由此造就了巴人与蜀人刚柔相济、文质互补、阴阳相和的不同文化性格,形成了互补结构[13]。园林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巴人与蜀人性格的差异直接反映在园林风格上,使得两地园林意境或雅或野,各有偏重,烙上了浓郁的地域环境色彩。

巴蜀地区原住民历来崇尚文化、温和、婉转、休闲[14]。古时文化交流频繁,无论是本土的雅士,还是宦游名人,对蜀地的文化发展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15]。漫步于巴蜀园林,在题刻楹联之间,无不感受到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缅怀这些杰出人物的同时,又与欣赏园林结合起来,形成了巴蜀地区独特的审美境界,把“清雅”的园林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图12)。

而在川东地带的巴蜀地区,属于典型的峡江地貌,辖区内群山连绵起伏,江河湍急,有着突出的码头文化和袍哥文化。在山地环境中生存的巴蜀人民养成了质朴好义,直爽乐观,天性劲勇,崇尚武力的个性,历来忠义刚烈之士在巴蜀地区倍受百姓崇拜。再加之受巫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巴蜀园林独有的“旷野”之气。随着拾级而上的山地路径,人们穿行于绝壁悬崖,大石陡立,古树攀岩,飞阁远眺,猿声啼鸣的园林意境中,心中不免升起苍劲雄浑的感觉(图13)。

图10 峨眉山“双桥清音”Fig.10 “two bridges and elegant voice” in Mount Emei

图11 “双桥清音”平面图Fig.11 the plane graph of “Qingyin Pavilion”

图12 绵阳西山公园一景Fig.12 a sight spot in Xishan Park of Mianyang

3 总结与思考

“匠心”是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灵魂,凝聚了千百年来历代造园家在实践摸索中所积累和创造的宝贵经验。造园形式多为结合、利用山地地形,或建之以亭阁楼台,或修之以桥廊栈道;而于不能建屋之处则常以多台堡坎加以绿化,或是以单台砌之以增气势,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16]。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或景观规划对山地开发的研究工作较少,人们对山地建设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缺少准备,对土地的利用缺乏合理性,致使生态环境失衡,景观质量下降[17]。山地景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也是未来城市拓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有效利用山地环境资源,合理进行土地利用,直接决定山地建设的成败。通过对巴蜀传统山地园林设计“匠心”的解读和分析,不难发现诸多哲学思想与园林处理手法对于现代山地景观建设依然具有指导与启发意义。

图13 金刀峡林间栈道Fig.13 the forest road in Jindao Gorge

因此,在山地景观规划中,应首先立足于山地地形特征,以特色地域文化为支撑,结合具体的使用需求和使用感受合理布置功能,在随坡就势中巧妙布置曲折开合的游览序列,景点营造因势成境,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充分展示山地环境的多层次性,化不利为有利,匠心独运又不矫揉造作。这种基于形态、生态、业态、情态综合作用的适应性设计,为解决快速城镇化新形势下山地城镇风景园林的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值得以后继续探讨。

注释:

① 出自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② 病因学名词,指外界致病因素之一。与“正风”相对,指时令所见的反向之风。如春应为“东风”反见“西风”,夏当见“南风”反见“北风”等。

③ 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东坡种花二首》。

④ 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⑤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入瞿唐登白帝庙》。

[1] 贾玲利. 四川园林发展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9.

[2] 刘庭风. 巴蜀园林欣赏(一)杜甫草堂[J].园林, 2008(01): 30-33.

[3] 刘庭风. 巴蜀园林欣赏(二)武侯祠[J]. 园林, 2008(02): 28-31.

[4] 戴秋思. 议伦理意蕴浸润下的巴蜀纪念园林[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1(04): 14-17.

[5] 计成. 园冶[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

[6] 诺曼K·布思.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 曹礼昆, 曹德鲲, 译.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7] 张晓冬. 浅议地域文化的差异对巴蜀和扬州古典园林的影响[J]. 美术大观, 2008(04): 120-121.

[8] 赵有声, 况平, 青虹宏. 重庆园林的历史文化成因初探[J]. 重庆建筑, 2003(04): 52-56.

[9] 朱春艳. 巴蜀园林与江南园林之比较[D].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6.

[10] 赵有声, 青虹宏. 重庆园林地域特色研究刍议[J]. 重庆建筑, 2003(05): 9-12.

[11] 杜春兰. 景观空间系统在山地城市中的解读与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 28(05): 1-5.

[12] 杜春兰. 环境资源的依附与景观个性重建 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景观特性与建设策略[J]. 时代建筑, 2006(04): 56-59.

[13] 谭继和.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2-6.

[14] 林军, 张瑞涵. 巴蜀文化[M]. 成都: 时事出版社, 2008.

[15] 赵长庚. 西蜀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16] 李旭佳, 崔英伟.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入口空间浅析[J]. 四川建筑, 2001(03): 9-10.

[17] 钱诚. 山地园林景观的研究和探讨[D].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图片来源:

图1-3、7-8、10、12-13:作者拍摄

图4:作者拍摄绘制

图5-6、9、11:作者绘制

(编辑:苏小亨)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 Bashu Mountainous Landscape

Traditional Bashu mountainous landscape becomes unique amo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owing to its profound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original artistic styl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inner meaning of mountainous landscape, including realistic environment, multidimensional space, tortuous opening and closing, designs according to landform and symbiotic elegance,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es of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such as the Baidi Town, Zhang Fei Temple, Shibao Stockaded Village and Qingyin Pavilion on Mount Emei. It proposes the idea of adaptable landscape designs with morphology, ecology, format and modality, intend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 and experience for current designs of traditional mountainous landscape, and contribute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s of mountainous landscape in the future.

Mountainous Environment;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daptiv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10.13791/j.cnki.hsfwest.20150222

杜春兰, 罗馨. 巴蜀传统山地园林设计“匠心”[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2): 115-12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J15B03)

TU986.2

B

2095-6304(2015)02-0115-06

杜春兰: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cldu@163.com

罗 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4-11-06

猜你喜欢

巴蜀匠心山地
山地草甸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三生 致敬匠心
山地之旅
致敬匠心
山地之美——雨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