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院校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5-07-31栾一斐GAOYingLUANYifeiTANGJianDUWei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专业

高 莹 栾一斐 唐 建 都 伟 GAO Ying, LUAN Yifei, TANG Jian, DU Wei

理工院校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 莹 栾一斐 唐 建 都 伟 GAO Ying, LUAN Yifei, TANG Jian, DU Wei

园林设计课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主干核心课程。在众多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中,由于教育平台以及学科背景差异的影响,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该研究针对理工院校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构建展开探讨,对其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题统筹,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此类学校文理交叉的综合效应,为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多学科的协同作用,在充分发挥特色办学优势的基础上,完善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建设。

理工院校;园林设计课;教学体系

0 引 言

1984年,吴家骅教授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首次组建环境艺术设计系,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与艺术联系起来,发展了一种跨学科的教育体系。环艺设计专业隶属于文学的设计艺术学,但是其学科体系是文理交叉的,在实践中需要建筑学、工学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专业。目前环艺专业集中在美术院校、理工院校、农林院校等(图1),长期以来形成了美院模式(注重艺术创作)、工科模式(注重空间设计教学)、农林模式(注重自然科学),各院校始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直探索各具特色的设计教育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培养计划的倾向性和特色也有不同。本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针对理工院校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构建展开探讨,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此类学校文理交叉、多学科的协同效应,为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作用。

1 现 状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以本校为例,以下略同)包含两部分内容(图2),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根据这两个方向制定了与其对应的两条并行的培养计划与目标。然而随着人居环境建设的地位不断提升,园林设计行业越来越得到重视,传统以室内为主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重新思考室外环境设计教学的新途径,向景观、建筑等多元化领域拓展,是当前环境艺术教育刻不容缓的改革任务。室外环境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关联紧密(图3),需要三者的有力支撑,知识体系架构才会完善。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大系统涵盖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二者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利用学院的大平台授课,加强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协同作用是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

图1 三种办学模式Fig.1 three kinds of teaching models

图2 培养计划Fig.2 training plan

图3 三学科交叉Fig.3 three cross-disciplines

2 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1 艺术与技术的衔接

从培养计划(图2)可以看出在一年级阶段与专业相关的主要课程为素描、色彩、写生实习、设计表现等以绘画为主的课程。目的分为两方面,一是在绘画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染力;二是设计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那些便于外行人理解的视觉材料,而是那些更加原始的、未加修饰的、但更接近设计师内心的设计表达”[1]。本专业学生均有深厚的美术学功底,纯粹的美院式写生训练并不能起到这些系列课程本应担当的任务。可以充分借鉴建筑系设计前期基础课的内容,即与优秀案例解析、大师作品分析联系在一起,尺度比例介绍引入,在美术教学中扩展必要的建筑与园林基础知识。请建筑设计专业、规划设计专业的老师讲解作品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专业设计的兴趣,及早完成从纯粹的艺术表现到空间规划设计的过渡。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理性思维观念,将绘画的知识点与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知识结合尤为重要,单纯掌握素描技巧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建筑风景[2],对建筑与园林相关知识的理解是必要的前提和保障,素描与草图之间的对接关系就此形成。此外,三大构成除了形态训练之外与空间设计结合,避免设计表现中重艺术轻布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重要环节(表1)。

2.2 基础课设置

2.2.1 时序问题

基础理论课与设计课对应支撑,原本是相配合进行的。但是某些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时序与相应的专业设计课程中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例如,从培养计划可以看出(图2),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本来课时就十分有限,学生掌握的并不会很娴熟,又没有相应的设计课让学生使用。直至二年级第二学期才可以使用计算机出图。经过几个月时间大多数学生已经对软件感到生疏了,真正需要的时候反而无法使用了。建筑系的软件课程一般与建筑图学和小型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型建筑方案来学习CAD,同时交叉进行的三门课融会贯通,学生印象也更为深刻。软件作为设计的必备技能应该让学生及早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以自己进行的设计为切入点,根据设计程序来进行软件学习事半功倍。

还有理论课晚于设计课的局面。例如,在二年级设计课已经开始,此时没有与此相关的理论课,只能是设计课老师简单的零散的讲授相关知识,非常缺少系统性与完整性[3],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任务书的深层含义,很难起到学科指导作用,没有最大化的发挥理论课的功效。因此课程链的整体构建除了考虑不同年级需要的课程内容之外,还应考虑各知识点的立体链接方式。

表1 美术课程改革前后对比Tab.1 the before-and-after comparison of fine arts curriculum reform

图4 小型绿地设计模块的辅助教学Fig.4 assisted instruction of small-sized green land design module

2.2.2 平台建设问题

三大专业学生都必修的同一门课存在不同老师使用不同教材、不同授课方式的情况。初衷是根据各专业学生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定制教学方案,但这种教学方式恰恰忽视了跨学科培养的优势。培养目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接受的课程信息差别很大。例如,景观设计原理课,建筑、规划专业与环艺专业是分开授课的,势必造成知识点的选择性差异。应该根据风景园林教学学会制定的标准,结合三个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优势互补的进行统一的教学。各专业设计课老师需要对教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集体讨论,吸纳不同专业背景老师的意见。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理论知识,加强跨学科的平台建设与联系。

2.3 园林设计梯段课程模块设置

目前的园林设计课(图2)开设在环艺专业二年级上下学期(合计120课时),三年期上下学期(合计120课时),四年级上学期(合计60课时,下学期为毕业设计)。由五个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独立设计题目组成,每个课题的整个设计周期为60学时,题目来源包括虚拟和真实项目两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设计课的课题较为随机。

2.3.1 课题设计

园林设计课(室外环境)这条教学主线,布置了一系列不同主题的设计题目,通常情况是依据规模从小到大来设置的。而风景园林设计涵盖范围很广,主题的选择没有一定的标准,几个主题之间的关联性也比较弱。各题目来源包括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借鉴兄弟院校的题目(虚拟),虽然能与社会实践有较好的结合,但课题往往偏于工程,对专业问题,社会问题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都显得不够。如何合理的利用好非常重要的几次大设计课,科学的设置课题,尽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是值得思考的。除了课题内容,如何构建设计课讲授环节同等重要。与这些不同类型课程设计相对应的理论学习零散的分布在平时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因为学生对培养计划基本上不会有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很难在做课程设计时,将这些零散的理论集中起来。尽管老师在最初布置课题时,都会对题目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但是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可能在一节课之内表达清晰,因此,能够针对设计起到具体指导与操作导则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作为知识体系中观层面的各类型风景园林详细设计专业理论恰恰是学生应用最多的。图4是在为辅助课程设计进行的前期设计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多种手段使学生快速领会设计的内涵。

2.3.2 教学组织

与传统的班级为单位授课相结合,以Studio的形式来教学。以本院建筑系的组织的工作坊为例,Studio课程教学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原理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二是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关注学科和行业的热点;三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每个Studio课程包括了辅助讲座、调研分析、分组合作、研讨交流、成果表达、答辩与展览等内容。这种方式以规划设计工作实践的模式,有效整合相关课程知识,起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其中,一些非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师和院内其他专业的教师以及校外实践的设计师、管理者都可以参加辅助讲座的授课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研讨和中期、终期评图。

2.4 课程研究

作为核心的园林设计课在园林设计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是将基础课、理论课以及实践能力融会贯通的综合课程,将不同的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学会分析应用。利用理工院校的优势平台,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按照“观察现象—形成/提出假说—构建模型—实验验证—科学结论”等过程,通过建模、计算、归纳、演绎等手段来“分析与解释现象”(即所谓“分析研究”)开展研究。

2.4.1 场地分析

面对一片场地时,大部分学生脑海中瞬时涌现的是“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做”怎样的“特别”的设计,畅想场地被各种植物、构筑物、铺装填满的“丰富多彩”的样子。很少有学生问这块场地本来是怎样的,他需要被怎样对待和处理是最适宜的?事实上,最终的设计方案必须建立在一连串的现场调查、采访、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4]。因此需要培养学生重结果更注重设计的过程。从任务分析、现场勘察、初步构思等都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文字与图形的记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设计更新,并借此来加强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图5 园林设计专业软件Fig.5 professional softwares for landscape design

2.4.2 信息模型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规划设计的意识不强,其根源在于信息技术的实质和对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分析解决专业问题和辅助规划设计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建立一种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作为一种技术工具融入景观设计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信息,学生通过对信息的交流、分析、加工以及创新,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体现在自己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本校建筑系专业已开设BIM教学,除了把BIM的知识及相关设计软件列为教学内容外,还把BIM作为改革建筑学专业教学的一个新理念、新手段,推动建筑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5]。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竞赛以及Workshop联合设计的契机,鼓励本专业学生了解使用新的软件进行设计,随后及时修订培养计划增加BIM等信息模型的相关软件教学内容(图4)。

2.4.3 法规政策

目前的园林设计教学体系课程中并无专门的相关法规与政策的教育,主要贯穿在日常的设计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每次会涉及不同的法规政策,但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如何能够在适应法规和政策的框架下构思出良好的创意设计,却是每个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思路。2004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景观学专业教学研讨会,已经将“政策与法规”课程列入教学大纲专业基础课[6]。初步建立景观法规及政策教育体制会有效引导学生对风景园林设计的重新思考。

2.4.4 社会热点

风景园林教育培养的是对现实问题有较强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的人才。从专业的这些特点来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和多学科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外界资源,关注热点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有飞跃性的变化,不仅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拓展,而且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也有所提高。借鉴规划设计专业的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组成调研小组,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实践调查,互为有益补充。再例如,当下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人居品质提升密切相关的海绵城市、绿道建设、美丽乡村、一带一路等都应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有所关注然后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是从社会学角度探讨环境问题和规划设计的有效补充。

2.4.5 实践环节

组成规划建筑园林小组,认识参观施工现场,建成景观环境等,由教师给予一定的讲解,根据观察结合一些理论知识写出心得和小结。三个学科的学生一起进行模型现场教学。对中小尺度建成场地进行测量绘图,同时调查总结其使用情况,增进学生对于设计成果表达、实际环境空间和人的行为使用三者的认识和联系,增强测量绘图,行为调查,分析总结以及设计构思能力。针对各设计课安排不同程度的手工模型训练,尺度较小可关注空间体验,材料表现等,而大尺度的园林设计课通过手工模型建立对基地的思考。

3 结 论

在综合性大学建筑院系中开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许多可供支撑的专业基础以及有利于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条件。在这种背景下,明确学科的核心并建立更为开放性、包容性的科学体系,广泛吸纳相关学科的方法或成果,并建构核心的价值观和多位的研究方法是促进学科发展的有效手段。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确立学科共建为其基础元素,设置建筑学规划学的初步设计知识,辅以建筑规划工程相关课程。其次,还应从园林设计本体开始着手,分项、逐步安排风景园林设计课题,以设计课题的形式为教学主轴,并贯穿始终。同时,必须围绕设计课程深度匹配相关设计原理等相关课程,有效地组织全生命周期综合设计。这样利用此类学校文理交叉的综合效应,为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多学科的协同作用,在充分发挥特色办学优势的基础上,完善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建设。

[1]吴家骅. 设计思维与表达[M].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

[2]安平. 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研究[J].华中建筑, 2013(07): 162-165.

[3]朱琳祎. 同济景观学本科课程学习的得失:一位同济学生的体会[C]//全国高等学校景观学(暂)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景观教育的发转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45-351.

[4]吕力. 学习者视角下的英国建筑设计教学——谢菲尔德大学建筑设计学习经历与反思[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03): 55-60.

[5]李建成. 适应BIM时代的建筑教育对策[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6): 1-5.

[6]刘悦来. 我国景观法规及政策教育体制初步探讨[C]//全国高等学校景观学(暂)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景观教育的发转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59-361.

图表来源:

图1-5:作者绘制

表1:作者绘制

(编辑:刘志勇)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Course in Environmental Art Major of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Landscape Design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re curriculu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Among tho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the setting of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nd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are very different due to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platform and subject backgrounds. In regard to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 Art Design i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design course. Especiall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training programs, curriculum, project co-ordin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etc. It then explores how to use the integrated influence of arts and science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offer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Design Course with scientific support and multidisciplinary synergies. It final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Course in Environmental Art major, on the basis of developing school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Landscape Design Course; Teaching System

10.13791/j.cnki.hsfwest.20150403

高莹, 栾一斐, 唐建, 等. 理工院校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4): 11-14.

G642.0

B

2095-6304(2015)04-0011-04

*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UPR20140234)

高 莹: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505896946@qq.com

栾一斐: 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助理工程师

唐 建: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都 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2015-07-28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专业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