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场地规划与设计教改研究*
2015-07-31杨建辉CHENLeiYANGJianhui
陈 磊 杨建辉 CHEN Lei, YANG Jianhui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场地规划与设计教改研究*
陈 磊 杨建辉 CHEN Lei, YANG Jianhui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培养目标、内容及作用等方面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大不同,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对课程重新进行定位,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延续该课程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侧重竖向、管综等工程性与技术性特点的基础上,一要强调场地分析方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二要加强系统论为指导的场地布局步骤与方法,三要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类型教学内容。
风景园林专业;场地规划与设计;教改研究
0 引 言
场地规划与设计(Site Planning and Design)一词最初来源于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领域。1994年起中国实行的注册建筑师职执业认证制度,推动了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各高校的普及。2000年,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决定,将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列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修业课程。如今,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依托建筑学及城市规划教学体系的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已经逐渐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体系,其内容侧重于工程性和技术性。
在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通常的做法是延续该课程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但本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的需求从教学的培养目标、内容及作用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差异较大,故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对于该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适应风景园林专业发展的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
1 场地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及内涵
场地规划与设计是以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为对象,在充分分析基地现状各种自然与人文条件的基础上,遵循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广义上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包含了针对基地的除了建筑物单体详细设计之外的所有的设计活动,即用地选择,场地分析,项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建筑物、交通、绿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以及交通、绿化和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其中,场地分析、总平面布局及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三者为核心内容[1]。
从上述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学科内涵来讲,该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教学体系中,一方面由于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本身课时所限,另一方面,在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的各种与用地内各要素规划布局相关的课程中(如居住环境规划、城市中心区规划等课程),核心内容即为用地选择、场地分析、项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各要素的平面总体布局等内容,故针对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主要内容为场地分析(仅基于地形分析的场地分析,即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排雨水分析)、道路布置、 竖向设计、管网综合等内容,其内容更多侧重于工程性及技术性,课程性质亦为选修课程。
2 风景园林专业对于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建设的需求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对于场地规划与设计的需求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大的不同。
2.1 目标不同
相对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专业更加强调场地本身的属性及特质对于设计的影响。场地规划与设计通过培养学生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的场地分析方法,分析认识场地的“特质”,尊崇场地“特质”规律而进行设计。结合风景园林教学体系在课程中建立景观认知的概念,将对场地自然秩序与人文秩序的认识作为重点,明确风景园林专业视角下场地规划与设计的主体与客体。主体为自然及社会对于场地的各种影响,客体为满足功能的“空间”,彰显地域特征的“场”,置身其中的“体验”,设计过程是“尊重、了解、理解、发掘、顺应、展现”场地的过程。
2.2 内容不同
针对上述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在适当延续该课程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侧重竖向、管综等工程性与技术性特点的基础上,应更加强调场地分析对于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场地分析的结论应用到设计过程中。
2.3 作用不同
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场地规划与设计所强调的“基于场地特性”的理念及设计方法,贯穿于所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其它设计课程,故场地规划与设计在方法论层面对于其他设计课程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方法论起到重要作用。
3 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的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定位及培养目标
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的需求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差异较大,若单纯的延续本课程在建筑学或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不能有效融合,与该专业其他设计课程也不能做到合理地衔接,故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对于该课程重新进行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3.1 课程定位
本课程安排在风景园林专业第五学期,衔接设计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形成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及设计方法起到关键作用,是其他各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支撑,其理念及设计的方法论贯穿于后续的所有设计课程。故结合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本课程在风景园林本科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
3.2 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建立场地与环境、建筑、城市、景观园林是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整体的宏观认知理念。场地设计既要对场地内的各要素进行全面、合理的布置,也应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2)培养学生对场地调查与观察的能力,掌握场地分析方法,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与场地布局与空间组织。
(3)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地理学、植物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场地规划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及设计成果表达能力。
(4)通过场地道路、竖向设计等工程技术性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程性图纸表达方法。
4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场地规划与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上述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应在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一要强调场地分析方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二要加强系统论为指导的场地布局步骤与方法,三要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类型教学内容。
4.1 场地分析
4.1.1 场地分析与场地规划设计
场地分析属于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前期部分,是场地规划与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场地布局的发展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意识到:规划场地建成后,将与周边区域的环境形成新的空间、场所,因此应在设计初期和过程中,就慎重考虑规划场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才能使规划场地更好地融入环境,增强规划场地与周围环境、城市的整体性。场地分析的作用,就在于经过考虑并分析基地的各项因素,掌握场地的特性,继而整理出潜力条件和限制条件,并设法利用潜力条件,尽量解决限制条件[2]。同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场地分析作为出发点找寻场地规划布局的方向,帮助学生掌握场地特性分析的方法,认真挖掘每一块场地的特性,建立规划场地和环境有机相融的设计观,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明晰,也更符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特点,有利于衔接后续风景园林专业的其它设计课程,真正使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体系中从方法论层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场地分析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场地分析的方法,并能将分析的结果应用与后续的场地总体布局。
4.1.2 宏观场地分析
宏观层次为场地的区位分析及场地的发展要求分析。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分析场地所处城市的特点,尽可能地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分析场地在城市中所处的区位特点,包括交通、经济特点,尽量挖掘该地块的文化特色。
4.1.3 中观场地分析
中观层次为场地区域环境分析和周边条件分析,场地区域环境除上位规划对于场地区域的分析之外,重点让学生掌握城市规划公共限制条件的分类及其应用。周边条件分析即周边道路分析(道路等级、道路性质和道路横断面设计)、周边用地分析(用地性质、用地规模及具体位置)及周边建筑风貌分析。其对于场地布局的影响:场地出入口及道路布局与周边道路的性质和等级相协调;场地建筑与空间的动与静、私密与公共等空间功能属性应当与区域及周边环境的功能属性进行相适应;场地的空间的尺度应当与场地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尺度感相互和谐匹配既不突兀压迫、也不因小而不足;场地空间形态与场地环境及建筑的已有形态之间应有呼应和匹配。
4.1.4 微观场地分析
微观层次为场地现状环境分析。又可分为场地自然要素和场地人工要素两个方面。
自然要素包括场地地形、排水、气候、水文、地质、绿化、噪音等方面。教学中可结合案例,针对上述自然要素进行讲解,分析其形式和作用:掌握地形分析方法,了解不同地形种类及等级下,对于场地设计制约作用的强弱及结合地形的场地设计形式;了解场地排水条件和地质条件对场地建筑布局的制约性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场地内部或周边的水域,通过保留、避让、引入等方式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对于原有树木应尽量保留,可借助它们进行功能分区,对树木可采取包围、穿插、避让等具体措施,将树木有机地融入规划场地。
人工要素包括原有建筑、市政设施、基地内外交通及停车系统等方面。尽量保留原有建筑,可通过分区、提取原有要素、协调出入口或外部空间等手法,使原有建筑与规划场地有机融合。在这一部分的内容讲述中,适当引入文脉传承的理念,使学生初步形成创作传承文化又富于时代气息作品的设计理念。基地外的交通常常作为划分空间的边界出现。而基地内部的静态交通,尤其是地面停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场地的总体布局和交通组织,并对建筑物的内部流线组织有重要的作用。
4.2 场地布局
风景园林专业第一至第四学期课程为基础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基本能力,从第五学期开始,通过场地规划与设计及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两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即以系统论思维方法为指导的场地结构生成及总平面布局。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着重于不同容积率下的居住场地规划结构及总平面布局训练,故在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进行公建场地规划布局步骤及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原理、案例讲解和课程设计两个阶段,选取的案例多为学校、医院等群体性建筑公建场地,具体内容为场地出入口布置、功能分区、建筑布置、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绿化景观及管线综合。在这一阶段,应与前述场地分析与结论应用相呼应,注重分析场地分析结论对于场地布局的影响,如出入口布置的数量与位置考虑周边道路等级、道路功能、群体建筑对话关系、场地内部的合理需求及城市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关系;功能分区、建筑布置及具体组织考虑周边用地性质及规模、周边道路等级及功能、场地内部自然和人工限制因素等方面的关系;竖向布置考虑现状地形及排水条件,并通过案例讲解说明场地布局对地形条件的反作用。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规划思维方法,运用系统性分析方法进行场地功能分区,在进行系统性分析时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分析要全面,不可漏项,否则就会给设计成果带来缺憾;二是层次要清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抓住各设计阶段的主要设计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考虑细部的设计问题,这与前述分析要全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三是重点要突出,抓住起主导作用的设计条件,生成场地布局的构思设想;四是分析要始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遇到新的设计矛盾或者新的变量时,仍然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继续深化设计。由于系统性分析方法的线性思维特点较为明显,更适合采用PPT分解动画的形式展示系统性思维过程,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图1教学过程中,针对某扩建场地,通过PPt动画分步骤演示运用系统性分析方法进行场地分区的过程(图1)。
场地布局是是场地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应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形成方案的思路与方法,掌握系统性思维方法,树立全局观念和综合平衡的意识(图2-3)。
4.3 实践教学
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场地分析的结论对于场地分区、场地布局、竖向设计等方面的影响,场地功能、人群、景观及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在建成环境中,可直接通过现场的观察、调研、人群的访谈被学生直接感知。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场地规划与设计教学体系中,竖向设计、道路布置及管线综合等工程性技术性内容一直被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但诸如竖向设计中的竖向布置形式、建筑出入口与相邻斜坡道路衔接踏步处理方式等决定竖向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若仅通过课堂原理讲解、图片展示,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当进行到课程设计环节时,学生面对复杂地形进行竖向设计时,普遍感觉难以应对,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下述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对于上述问题的感性认知。
图1 系统分析方法引导下的场地分区方法示例Fig.1 example of site parti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ystem analysis method
图2 某高职学院改扩建平面定位图Fig.2 positioning plan of an extension project in 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图3 某高职学院改扩建竖向设计图Fig.3 elevation plan of an extension project in 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4.3.1 户外教学
选取公建群体建筑场地,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现场教学,把学生带到现场进行有目的的讲解,把书本知识与具体事物相联系,使学生能得到感性体会,培养学生的场所感、场地的尺度感,理解场地知识,因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积极思考的氛围(图4)。
4.3.2 场地调研
由学生自选场地,进行场地现场调研。场地限定为公建群体建筑场地,优先选择地形复杂的公建场地,调研内容如下。
(1)场地设计条件对于该场地布局、竖向布置的影响。
(2)出入口布置,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各建、构筑物及室外场地之间的空间联系。有无改进建议。
图4 西安交通大学场地设计认知户外教学Fig.4 outdoor teaching of site design cognition in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3)竖向布置方法:竖向布置形式,场地总体高程关系,建筑物与室外地面及道路高差的处理方式,边坡、挡土墙及踏步的应用及其景观化处理方式。各种类型室外场地及边坡的最大坡度,边坡水平占地宽度,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上下缘的距离。建筑物结合地形的处理方法,建筑物室内外高差。有无改进建议。
(4)场地道路的分类,道路布局形式,道路与建筑物距离,道路曲线半径、转弯半径,道路横断面形式,宽度,车道数,道路坡度范围,路拱形式,路拱横坡度,室外停车场及地下车库位置,数量,停车位尺寸,停车通道宽度,停车场或车库出入口数量。
通过上述调研,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以PPT答辩的形式进行最终的考核。
通过该调研环节的训练,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理论课程与实践挂钩,能够很好的将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转化为最直观的感受,同时,实践过程中获得经验,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所包含知识点,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更好地应用到其自身的设计课程当中。
4.3.3 工程实例运用
场地规划与设计实践性较强,针对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实际工程中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加以说明和运用。在学生课程设计环节,可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设置,真题真做,便于学生更多地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以及选择性地利用周边场地设计条件,使场地规划设计很好地与场地环境相融合,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场地环境的亲身体验,易于对设计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结 语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作为核心基础课程,通过强化场地分析方法及其结论在设计中的应用、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指导进行公建场地布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形成方法论,并贯穿于后续各门设计课程。场地规划设计课的改革不仅是自身的改革,而且还影响到其它相关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1]张玲玲, 孟浩. 场地设计[M]. 2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17.
[2]徐岚, 蔡中原, 段德罡. 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1——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 建筑与文化, 2009, (10): 67-69.
图片来源:
图1:作者绘制
图2-3:景观1201程思诺提供
图4:作者拍摄
(编辑:李方)
The Study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aching System
The course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much different from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in training goal, content and function, etc.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aching system to reposition the course, and reform teaching in training goal, content and method. On the basis of extending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emphasis on vertical and pipelin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it should firstly emphasize on the use of site analysis method in design, secondly strengthen the steps and methods of site layout which is guided by system theory, and then combine with the strong practicability of the course to strengthen teaching contents of practice typ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10.13791/j.cnki.hsfwest.20150402
陈磊, 杨建辉.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场地规划与设计教改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4): 6-10.
G642.0
A
2095-6304(2015)04-0006-0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JG021201;JG021402)
陈 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sunrain000000@qq.com
杨建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讲师
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