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患者的心理分型及临床护理体会
2015-07-30元红金萌韩娇王淼赵会
元红+金萌+韩娇+王淼+赵会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患者的心理分型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2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研究,总结出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52例患者预后效果良好,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治疗患者机体疾病的同时进行心理问题的治疗,才能使患者真正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心理分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上升,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幸存者常伴有肢体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脑血管病患者中必定有部分患者存在心理问题。根据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可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为六型:忽视、抑郁、焦虑、自卑、乐观、依赖[1]。护理人员可以对不同心理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本文对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
52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均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28~70岁。
1.2 研究方法
保证被调查的患者均神志清醒,针对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社会文化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了有关心理方面的30道问题,采用访谈法收集资料,并统计患者得分。从而为患者心理状况分型研究。
2 心理分型及护理
2.1 忽视疾病
部分患者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此类疾病为是可逆性疾病,患者恢复较快,加之大部分患者正直壮年,为社会的主要力量,家庭的经济支柱,因此在发病时,大部分患者比较重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2],不重视自己的患者角色,认为自己还年轻,忽视疾病的危险性,存在侥幸心理。
2.2 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的危险性。正因其是社会的主要力量,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患者更应该有责任感,积极参与治疗,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此外,从实际出发,安排患者与同类疾病的老年病友交流感受,很多老年患者在谈及病史时,常表示出悔恨,如果最初得病时能拥有现在的医疗水平,并积极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承受疾病的折磨。这样的沟通会使中青年患者有更深的感触,更愿意把握现在的机会,积极治疗。
①抑郁心理: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时,机体的部分功能会丧失,由于恐惧疾病,害怕留下残疾影响日后的生活,患者心理上会出现抑郁倾向,对生活悲观、失望,失去生活的信息,继而压抑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喜怒无常[3]。很多患者患病前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是单位的劳模,因患病,心理上失去平衡,对日后的生活越发担忧。常常沉默寡言,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甚至有的患者出现轻生念头,阻碍疾病治疗。
②护理措施:首先要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护理人员在介绍疾病知识的同时也要开导患者,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恢复的锻炼。并介绍患者认识正在恢复期的患友,用实际例子让患者看到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同时帮助患者于家属和单位沟通,减轻其社会负担,让患者放下社会角色,避免外界的压力刺激,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安心养病。在与患者沟通时应避免刺激性语言,稳定患者情绪。对于此类患者,当他们不能很好的控制情感时,要耐心倾听其内心的感受,安抚患者,鼓励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盲目劝解。各项医疗处置、护理措施都应在患者情绪稳定时进行。安排家属的陪伴可以有限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提升安全感,帮助疾病的恢复。
③焦虑心理:出现此心理的患者多数年纪较轻,由于各种原因突然发病,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救治后很多患者需要卧床一段时间,因此肢体功能的恢复较慢,与自身预期情况不符,生活不能自理,增加了家庭负担,患者心理前后反差较大,出现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反复确认自己的病情,怀疑自己不能康复,焦躁不安,有时甚至需要使用镇静剂。
④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初期,责任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使患者放松心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了解患者出现急躁心理的原因,针对不同患者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采纳患者的意见,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向患者介绍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疾病恢复的过程,让患者明白疾病的康复需要一段时间,但年轻患者相对老年患者而言病程较短、治愈率高、死亡率低、后遗症少。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会一直向好的方向发展,患者也可以早日康复出院。向患者介绍治疗康复的同类型病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用耐心真诚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技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⑤自卑心理:本组患者大部分在患病前社交广泛,公务繁忙,患病后患者常担忧不能回到原来的社会圈以及工作岗位,从此成为家庭负担,因而对周围的事物敏感多疑,自尊心变强,甚至觉得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因此产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⑥护理措施:由于患者患病后自尊心明显增强,与患病前反差较大,责任护士应充分尊重患者,注意沟通时的语言方式,为患者营造温暖的治疗环境,使患者感到自己被他人接纳和理解,让患者明白,疾病是的发生是谁都没有预想到的,患者是弱势群体,有权利接受帮助,责任护士在做好患者治疗护体的同时,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亲友来院探视,强化社会、家庭对患者的支持,使患者在感情上得到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激发起患者生活的热情,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增强治疗效果。
⑦乐观心理:此类型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的居多,这部分患者能够正视自身疾病,有较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其中存在不愤怒盲目乐观者,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忽视治疗和护理,为治疗和护理带来影响。
⑧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只需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患者能够自觉配合治疗,使病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和好转。而对于盲目乐观忽视治疗者,尤其在疾病急性期,病情变化较快,忽视治疗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责任护士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外[5],还应把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引起患者的重视,从而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治疗和进行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⑨依赖心理:此类患者多数为年龄在70岁以上的康复期患者。他们大多过于依赖护理人员,缺乏独立性,不能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影响康复效果。
⑩护理措施:康复期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十分重要。首先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向患者说明恢复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共同帮助患者认识到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主动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陪伴在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耐心给予患者帮助,不要催促患者,在其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鼓励患者,增加患者则坚持锻炼的自信心,并鼓励患者自主生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早日回归社会。
3 讨 论
任何人在出现躯体伤残之后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情绪变化。对于脑血管患者来说,疾病的突发性,生活障碍,经济问题等因素都会引起患者出现强烈的情绪改变。综上所述,这些因素所引起的情绪波动都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只有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积极治疗患者的精神创伤[6],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脑血管疾病知识的普及,指导患者家属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多关心、体贴患者,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患者在机体功能恢复的同时,心理状态也得到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桂花.急性期脑血管患者心理及肢体护理.[J].旅行医学科学,2010,4(3):145-146.
[2] 江燕华.脑血管患者心理分型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6):145-146.
[3] 李巧娟,杨文莉,林 燕,李春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154-155.
[4] 司新红.急性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2013,17(36):4929-4930.
[5] 易 玲,舒阳莉,郑飞辉,成薇洋,李雪莲.脑血管意外患者行xecT脑血流检查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20.
[6] 孟庆年.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