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
2016-01-05赵新光马茜裴中力赵蕊
赵新光 马茜 裴中力 赵蕊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核磁共振(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 按照脑血管疾病类别不同分为脑梗死组(37例)、短暂性脑缺血组(30例)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3例)。均对其进行常规序列平扫、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技术(MRA)等一系列的检查, 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检测结果为依据, 计算其检测阳性率。结果 经MRA检查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1%、81.7%和69.2%;经DSA检查的结果分别为91.9%、89.2%和76.9%。不同方法诊断三种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MR扫描诊断脑血管疾病, 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和良好的信号强度, 可以对病灶的位置、范围、大小以及颅内动脉病变的情况进行清晰显示, 为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核磁共振;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63
随着临床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在进行脑血管病检测的时候, 有更多准确有效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包括颈部血管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多螺旋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多种[1]。临床上将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但是考虑到其为有创检查, 诊断风险较高, 并不作为脑血管病的直接诊断方法[2]。MRA具有无创、无辐射、无需使用对比剂的优点, 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本文就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MRA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6例, 女34例, 患者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47.5±10.9)岁。按照脑血管疾病的类别不同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37例)、短暂性脑缺血组(30例)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3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给予MR平扫及MRA检查, 且在检查前确定其不存在MR检查禁忌证。告知患者不得携带任何磁性物件、金属饰品、电子产品, 不得佩戴假牙以及其他注意的事项, 提高患者的心理依从性。
患者采用西门子symphony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 扫描时选择头部专用线圈。要求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进入仪器后, 将其置于头线圈内, 以其眉间线、头部正中矢状面交点作为采集中点, 并将其耳部、双侧颞部等进行妥善固定, 防止检查时头部运动对扫描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轴位T1WI、T2WI序列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 参数设置分别为:T1WI/SE:TR=600 ms, TE=15 ms;T2WI/TSE:TR=5200 ms, TE=90 ms;FLAIR:TR=9002 ms, TE=153 ms。设置扫描的层厚为5 mm, 层间距为0.3 mm。必要情况下, 可以加行冠状位、矢状位扫描。
同时对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 采用薄块多层重叠方式行3D时飞法扫描, 参数设置为:TR=33-53 ms, TE=5.5-8.7 ms, FOV=230 mm×170 mm, 矩阵为256×256, 翻转角为300°, 1次激励。
选择2名经验丰富、年资高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 观察MRI扫描的影像学特征, 如果2名医师的诊断意见发生冲突, 可引入第三人进行阅片分析。
经MR检查并发现存在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等问题后, 1周内对其实施DSA检查, 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并对患者的主动脉弓、全脑进行选择性诊断。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MRA检查后, 脑梗死组患者(148根待查血管)中分别检出病变狭窄血管、严重狭窄血管以及闭塞血管各39、45和42根, 阳性检出率为85.1%;短暂性脑缺血组患者(120根待查血管)中分别检出病变狭窄血管、严重狭窄血管以及闭塞血管各28、37和33根, 阳性检出率为81.7%;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中共检出静动脉畸形患者和动脉瘤各6例和3例, 阳性检出率为69.2%。
经DSA检查, 脑梗死组患者中分别检出病变狭窄血管、严重狭窄血管以及闭塞血管各41、50和45根, 阳性检出率为91.9%;短暂性脑缺血组患者中分别检出病变狭窄血管、严重狭窄血管以及闭塞血管各30、40和37根, 阳性检出率为89.2%;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中共检出静动脉畸形患者和动脉瘤各7例和3例, 阳性检出率为76.9%。
不同方法诊断三种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MRA检查是利用了特殊流动效应对血管结构、血流变化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MR检查, 不仅不需要对比剂的使用, 降低了因对比剂过敏等造成的不良反应和应用范围限制, 而且血管图像的获得时间相对较短, 无论是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抑或其与周围正常结构之间的关系都能通过图像清晰地显示。本文将患者经MRA诊断的结果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其对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阳性检出率均比较高, 与DSA检查的结果比较接近, 加上其本身具有的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信号强度好等优点, 可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MRA对于血管细小、低流量血管畸形等的显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临床可以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的介入获得更为良好的诊断效果, 刘劭坤[3]的研究就明确了SWI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断鉴别的辅助补充价值。
总之, 经MR扫描诊断脑血管疾病, 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和良好的信号轻度, 可以对病灶的位置、范围、大小以及颅内动脉病变的情况进行清晰显示, 为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归俊, 归云荣, 马春艳, 等. MR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4(1):71-73.
[2] 赵岚.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6):1253-1254.
[3] 刘劭坤. SWI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8):106-107.
[收稿日期: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