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课堂练笔的着力点

2015-07-29廖琢佳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拮据小羊孙中山

廖琢佳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课内习作练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是从第二学段明确规定课内习作最多每学年16次。广大一线教师都知道,这样的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练笔贴近教材,紧随课堂,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也是联结阅读和作文的一座桥梁。课堂练笔相较于作文,因其形式多样、机动灵活、难度适中,学生乐于接受,又因其针对性强、作用显著,教师乐于组织安排。那么,课堂练笔究竟练在何处,才能发挥练笔的最大功效呢?笔者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仿照精美语段练笔,学会遣词造句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是学生积累优美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最好的范文。文本中精彩优美的语段是读写训练的结合体,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巧妙设计,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描述方法。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云房子》第二自然段:“一群小鸟飞过来,它们说:‘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对于这一教学重点段落,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本优美的语言,在动笔绘画中感悟小鸟造出的云房子千姿百态,还可以出示天上云朵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并仿照课文练笔,让学生在模仿中尝试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考虑到二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稚嫩,练笔可以设计成填空形式:云房子可多了,有的像 那样 ,有的像 那样 ,有的像 那样 ,还有的像 那样 。学生有课文为例,有图片和生活常识引导,很快就能完成填空。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2、3、4小节分别写青蛙、蟋蟀、蝴蝶向小露珠问好,称赞其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水晶那样透明、像珍珠那样圆润。教学中先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颂读中体会小动物对露珠的赞美,接着再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小动物看到小露珠并且又会怎样称赞小露珠呢?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学生笔下自然会出现蜻蜓、蜗牛、蜜蜂、小鸟等五花八门的小动物,并写下精彩纷呈的赞美语言。

二、 利用留白悬念练笔,引导合理想象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采用详略安排情节,略写的次要内容往往一笔带过,有的甚至没有着笔,给读者留下“空白”。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对略写的部分进行补充,对留白的部分展开续写,这样的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年幼的孙中山心疼姐姐,反对母亲缠足,文中写到:“‘你年纪小,还不懂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房门……”文中配有一幅插图,此处无声胜有声。紧接着下文就写到:“以后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补白:

师:同意老师把这里的省略号改成句号吗?

生:不同意。

师(出示插图):妈妈把孙中山推出房门后,背对着房门,会和姐姐说什么?接着又做了些什么?屋外,拖着长辫的孙中山双手叉腰,听到姐姐发出的什么声音?心里会怎样想?

布置学生交流讨论,接着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补白练笔。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房门,她无可奈何地说 ,姐姐苦苦哀求 ,妈妈流着眼泪,开始 ,姐姐伸出手 。门外的孙中山听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双手愤怒地叉起腰,心里想 。

借助插图,再给孩子搭一架思维的梯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深入思考,自然得出孙中山自小就种下了敢于反抗不合理制度的种子。学生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结尾委婉含蓄,甚至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对于这样的课文,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进行练笔。低年级的传统篇目《狼和小羊》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课文结尾写道:“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文中的省略号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笔者在完成这一课教学后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张开大嘴伸长爪子的狼,河边吃惊的小羊,旁边哗哗的流水,地上的青草,岸边的石头等,再让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结果孩子们兴致高涨,编出的故事精彩纷呈。有的说:“狼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机灵地向旁边一闪,躲过了狼的进攻,可是狼却一下子扑进了河中,被哗哗的河水冲走了。”有的说:“狼用力过猛,脚下的石头一滚,一下子栽倒在地,结果狼的腿摔断了,小羊高兴地跑回家了。”有的说:“狼向小羊扑去,可地上的青草很滑,狼一下子滑倒在地摔伤了,小羊得救了。”

三、 参考课文结构练笔,掌握谋篇布局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课堂要凭借文本,从字词、主题、情节、结构、写法等方面着手,让学生习得知识、拓展视野,并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文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尤其是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奇松语句清新、详略得当,与课文结尾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学完这篇课文,笔者安排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完成家乡某一景物的练笔。学生写作时自觉参照《黄山奇松》的间架结构,模仿文本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借鉴课文谋篇布局,学生交上来的练笔质量大大提高,超乎笔者的想象。

像写景的《桂林山水》《庐山的云雾》,写人的《海伦·凯勒》《诺贝尔》,写活动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等都是经典的习作例文,参照这样的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练笔,不仅降低了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更能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四、 重组课文内容练笔,积累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往往不喜欢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如同记流水帐,语言干涩无味,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语言匮乏,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所见所闻和抒发内心感受,虽然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也背诵了很多优美的课文,但这种简单机械地背诵记忆的课文只能属于消极语言,未能将文本中优美的语段存入语言仓库成为学生的积极语言。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感悟文本语言的魅力,并通过重组、复述和改写等训练方式,真正内化文本语言,逐步实现流利于口头、流淌于笔端的表达。贾志敏老师执教的《中彩那天》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时,贾老师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课文,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要读好母亲安慰家人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接着进行表达训练,出示“拮据”“梦寐以求”汽车”三个词,请学生按顺序说说两段话的意思。生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家很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贾老师又把“汽车”放到“拮据”与“梦寐以求”两个词的中间,生2:“虽然我家很拮据,但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是父亲梦寐以求的。”再交换“拮据”和“梦寐以求”的位置让学生说,生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父亲梦寐以求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我家很拮据……”最后还在“拮据”后加一个“?”,示意学生继续说。生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父亲梦寐以求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我家很拮据,这怎么可能呢?”

贾老师通过练说来训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运用。针对不同题材的课文,学完后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写景的文章改写成导游词,状物的文章改写成自述等。

五、 观察课文插图练笔,促进迁移拓展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图文交融,共同演绎课文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其实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从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发展到中高年级的看图作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形象生动、充满张力的课文插图可以作为课堂练笔的很好素材。学生有了学习课文作基础,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文中第二幅插图就是李时珍借着月光记录白天寻访所得的“特写镜头”,学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

师徒俩一边啃着干粮,一边聊着天。不知不觉,月亮升上了天空,李时珍说:“徒儿,我们现在就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于是,庞宪帮师傅用砖头垒好了“桌子”,再摆笔墨砚台,李时珍从药包里将药草一一取出,逐一记录。庞宪一边给火堆添柴,一边帮着师傅研墨。寺外,金黄的圆月慢慢地移到了中天,山风呼啸,周围的树叶发出“哗哗”的声音,远处,不时传来猫头鹰“哇——哇”的尖叫声;寺内,师徒俩偶尔为了药材轻声地交谈着,火堂里的火苗不停地跳动着,把师徒俩的脸映得更红了。

学生在创作中不仅巧妙地运用文本中的优美语句,还对插图进行了生动的再创造。

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读写训练的结合点;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找准课堂练笔的着力点,创设自主表达的情境,营造自由倾吐的氛围,扎扎实实进行练笔,让课堂练笔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助推器。【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拮据小羊孙中山
孙中山的绰号
毛茸茸的小羊
小羊不吃菜
从“拮据”谈《我的叔叔于勒》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拮据”的“皇帝”婚礼
“拮据”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