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 是如何练出来的?
2015-07-29程超
程超
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俗话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足以证明人类声音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发音是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之间达到了高度整合的结果。直接参与发声活动的器官由呼吸器官、发声振动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与听觉感受器官等五部分组成。呼吸器官由口、鼻、喉头、气管、支气管、胸肋、肺脏、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歌唱时完全依赖这些器官进行吸入与呼出空气的循环交替,来完成歌唱活动的全过程。肺脏与腹腔交会处,有一层韧性很强的隔膜,叫横膈膜,这是极其重要的歌唱呼吸器官。而发声振动器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喉头声带,没有这一部分参与,再好的声音也出不来。
声带是一个弹性结构,通过周围喉肌和喉软骨的协同牵拉作用,可延长约50%。发声时,声带这根弦拉得是松弛还是紧绷,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很有质感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发出后产生共鸣。歌声共鸣器官由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与各窦组成。其中胸腔、鼻腔属于不可调节的固定共鸣腔;而喉腔、咽腔与口腔属于可调节的可变共鸣腔。歌唱时,声带所产生的震波,一部分顺喉室、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各窦去形成共鸣,而另一部分则顺气管到支气管(胸腔)去形成共鸣。
声音如何好听?
我们听到每个人的声音千差万别,有的好听,有的不好听,这就不光是生理结构的关系,与发声原理有关。
歌声可以分为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声乐学上认为,物体振动具有三种物理属性,即频率、振幅和振动成分。由此对应在听觉感受上,也产生三种心理属性,即音高、音量以及音色。
歌声的振动频率即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声带形状越长、越厚、越松弛,声带振动的次数就越少,发出的声音越低沉;声带形状越短、越薄、紧张度越强,则声带振动次数越多,发出的声音越尖锐。女声的声带比男声的声带更短、更窄、更薄,因而音区比男声天生高一个八度。
音量主要取决于声带振动的振幅。强音量是声带做较大幅度、较宽振动的结果,而弱音量则是声带做较小幅度、较窄振动的结果。
音色因人而异,而对于同一个人来说,音色可以算是固有属性,较难改变。发声方式主要是后天的一些训练。
好声音可以练出来
资质平庸的人也能唱出“天籁之音”。这种练习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1. 学着“闻花香”,练习胸腹式呼吸方法。
歌唱家、播音员、配音演员的声音之所以“好听”,很大程度上依靠胸腹式。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就好比一个人正在闻花香,在吸入空气的同时,腰也随之扩张、膨胀起来,保持住呼吸,然后慢慢吐气,一句唱完,再唱下一句。知名歌手之所以能飙出高音,还在于他们胸腔、口腔,甚至头腔产生共鸣。
2. 不断练耳、试唱,练出“音乐的耳朵”。
想自己练习唱歌,必须首先学会呼吸,其次是经常听歌、模仿,一句句地琢磨,并注意音准、节奏;还要关注吐字,口腔打开、字正腔圆地进行歌唱。经常性训练下,一般半年就能见到成效,3~4年便可以达到进行小范围演出的水平。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