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位窗边的守护者

2015-07-28陈道龙

江西教育B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修世俗人生

陈道龙

近半个月来,每天早晨在窗边读上十来页《教室里的电影院》。秋虫唧唧,凉风拂面,阵阵桂子的芳香,让人陶醉。秋天的清晨很美好,因为手上的这本《教室里的电影院》不时带来思想的芬芳。

谈到电影,人们会把它和娱乐紧紧联系在一起,它被看成一种生活的消遣,一种文化快餐,把电影引入课堂,很多人望而却步。夏昆老师却以他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开设了电影课程。正如夏老师自己说的,他是一位窗户边的守望者,他要让关在黑屋子里的苟延残喘的学生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多么美好。这种电影课的实践是难能可贵的,需要“一意孤行”的勇气,更需要老师高位的精神引领。

“一部电影的价值不亚于一本书。”这种观点在书中不止一次出现,我想这或许成为了夏老师和他学生们的共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艺术的真实来自真实的人生。光影的世界其实是人生的写照,每个人其实都是其中的角色。学生为什么会在欣赏影片时流泪,因为看到了自己。夏老师电影课的六个板块设置是六个主题,在我看来,这些主题,在教会学生学会鉴赏电影的同时,更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正值青春年华,面临着许多人生的难题。什么是友情、爱情,什么是尊严、自由;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真实的人生;如何在体制的教育下进行心灵的突围。夏老师所选择的这些电影,正面回答了学生这些难题。在电影观后的影评中,很多学生都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这变成了一种人生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亦成为一种人生的信念。

在这本书中,“另眼看教育”这个主题,带给学生许多触动,也带给学校、老师、家长很多的启示。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要警惕什么?这都是绕不过的问题。看了这些影片,结合夏老师的透彻解读,我悟到教育的本质就是追求生命,教育的目的应是成全生命。人的成功是通过学习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完成的。在这个主题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追求知识和理想的兰彻,为了功名利禄的查尔图,顽劣的皮埃尔,为梦想而疯狂的尼尔。无论是名牌学校,还是“问题学生”学校,都需要在世俗标准和追求理想中做出抉择。在这种时候,他们需要一位精神导师。无论是基丁老师还是马修老师,他们都是体制的反叛者,对传统模式的教学不屑一顾。他们漠视世俗的价值,而力图唤醒学生内心的理想和生命的活力。他们心地善良,对学生充满柔情,教育的动机皆源于对学生的爱。他们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天使。马修和基丁所带来的真善美的教育抵达了学生的灵魂,让人向往。但理想的教育和现实毕竟还有相当的距离,“蒙东”烧毁了校舍,“尼尔”自杀了……这种强烈的矛盾冲突其实是两种教育观的冲突,是世俗力量和追求生命价值的较量。学校的教育背负着社会的世俗责任,学生的学习背负着家长的期待,这种冲突是必然的。马修和基丁最终都黯然离开,预示着这种美好的教育还需要慢慢等待,任重而道远。正如夏老师所说的那样,教育永远是在世俗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之间走钢丝,注定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耐心与等待的艺术。身为校长、身为老师、身为家长,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夏老师一直是我敬佩的老师,早些年有幸得到他赠送的《唐诗的江山》,已深知这位中学老师的渊博。今天读到他的这本厚重的电影课,通篇是诗意般的语言,影片的解读部分精彩纷呈。夏老师自称“国子监四门博士”,他的“音乐鉴赏课”在本书中已经初见端倪。在“艺术惊鸿”和“别具一格的结构”主题中,他多次谈到了音乐对于电影主题的重要性,也探讨了电影不同叙事结构和电影的不同艺术风格,带给学生许多电影的知识。夏老师的学生因为电影课在“硝烟弥漫”的教室里幸运地领略到了窗外的美丽风景。生活是多彩的,艺术是美好的。电影课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也难怪学生多年以后还一直惦记着“老夏”“小夏”“大胡子”……(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刘伟林

E-mail:1780724227@qq.com

猜你喜欢

马修世俗人生
生日谜语
人生中的某一天
不愿向世俗投降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马修的夜晚
斜倚人生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