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送教下乡不再“涛声依旧”
2015-07-28楼淑建
楼淑建
送教下乡是县市一级教研室一项常规活动,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从一些县市组织开展的某些学科“送教下乡”活动来看,效果并未达到最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域广、学校层次多(镇乡中心小学、农村完小)、教师队伍庞大,而送教下乡活动按照惯例一般为到一个学校去上几堂课,再加一个报告,覆盖面非常小,受众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送教下乡活动往往都是教研室“一厢情愿”的组织和策划,送教内容缺乏针对性,送教方式缺少互动性,活动虽然搞得热热闹闹,过后却是“涛声依旧”。送教下乡活动陷入一种困境之中。笔者认为,应该从送什么、怎么送、谁来送三个方面加以突破,创新内容和方式,以提升送教活动的效度。
一、列菜单,求适用
送教下乡首先要明确送什么,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突破与创新。
1.推出菜单。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群体,对于送教内容的需求和关切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更需要前沿的教改信息和理念,有的更渴求教学教研技能的培训,有的更欢迎名优教师的课堂观摩与研讨,有的迫切希望能在选择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方面得到指点和帮助……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尝试推出“菜单式”的送教办法。自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语用型”课堂、“学为中心”的课堂、儿童阅读与国际儿童阅读素养研究(PIRLS)、课程评价改革等,成为小学语文教研的热点,送教下乡的内容可围绕这些热点精心选择,列进“菜单”。每学年初,由教研室将拟送教的主题和内容列出一个“菜单”,供市、县有需求的镇乡学校自主选择,然后统筹安排本学年的送教活动。
2.追求适用。送教的内容不仅要聚焦于教改热点,更要适用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适用的才是最好的。笔者认为,除了传统的好课下乡和报告下乡之外,还应尝试以下几种新型的送教内容。一是项目规划。由学校或教师提出申请,教研室组织核心研究团队成员根据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量身设计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语文课程规划或实用性策略。可以是语文整体课程规划,也可以是某一项目,如低年级评价、班级教学建议规划,或提出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五大策略、高年级课堂小组讨论有效组织策略、说明文教学五大策略等。二是焦点访谈和实战示范。由教师提出教学中的疑难和操作中的困惑,与送教者对话交流,然后特别就某一具体话题进入实战性的示范与讨论。将传统早已命好题的送教变成在解决教师困惑的情境中演示研讨的送教。
二、大整合,建网络
明确了送什么,就要在怎么送上实现突破与创新。
1.横向整合。受时间、精力所限,教研室不可能频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换一种思维,可以把组织开展的其他活动与送教下乡巧妙地整合起来。如教研室与普教科联合组织“师生共读一本书”优秀阅读指导课评比活动。打破过去全市性的教学评比活动通常集中在城区学校进行的惯例,在全市设立多个比赛片区,各个片区均安排在乡镇学校,便于周边的语文教师就近参加现场观摩。这样一来,课堂评比活动就与送教下乡活动有效整合在一起,辐射到镇乡的所有中小学。
2.网络覆盖。笔者认为,在送教活动中送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并不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关系,双方应当构成学习、研究、践行的共同体。教研室可以另辟蹊径,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和构建送教下乡的网络模式。如重点组建全市学科核心项目研修团队QQ群、全市学科教研大组QQ群。各镇乡小学学科教研组长再组建本镇乡学校教师QQ群。这样,以网络的方式将全市城区学校、镇乡中心学校、农村完小的教师联系起来了。QQ群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方便全市城乡学校之间、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也可以极大地节省组织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成本。如笔者所在地区取消了小学一二年级的书面期末考试,对于已经习惯了考试评价的学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教研室发动全市小语教研组长和核心项目研修团队成员从本校实际出发,自主设计低年级小语学业评价方案,并将方案上传教研室。教研室择优挑选有代表性的十来个方案上传至QQ群的共享文件夹,让大家相互阅看,比较讨论。这是一场在网络上进行的关于低年级学业评价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其实也是一次城乡联动的“送教”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也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
三、广猎人,再培养
以往送教者往往是少数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这是不够的,要实现“谁来送”的突破与创新。
1.随处“猎”人。教研室每年组织的各类竞赛、评比、研讨活动很多。教研员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和策划好各项活动,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平台发现各方面的人才和苗子。如:通过优质课评比活动发现教学设计有潜力、课堂应变能力强的苗子;通过论文评比发现会思考、会写文章的苗子;通过命题工作的研讨发现在教学评价方面有想法、有能力的苗子;通过课题申报和评审发现善研究、会做教科研的苗子。发现了方方面面的苗子就要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过来,凝聚起来。
2.再度培养。发现苗子,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能够担负使命、引领教学、做出示范的送教队伍,这是一项需要静心和耐心来支持的长远支柱性工程。为了培养更多的名师,进一步壮大送教队伍,教研室要推出新的举措,组建市“核心项目研修团队”,采取个人申报、学校同意、教研室审定的程序进行组建。初定三年为一个研修周期,以项目研修为载体,发掘和培育研究型教师。研修成员采用“随时充实和自然淘汰制”,采取目标导向、专题培训、任务驱动、活动历练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逐步将学科全市层面的一些常规性工作,放手给有能力的研修员去做,并加强常规工作的研究性,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加速成长。如每次的送教活动选定几个核心成员,从选题、选人到活动方案制定,让他们全程参与,活动的组织和主持工作也尽可能交与他们去承担。参与一次送教组织活动,实质上经历了一次深度的专业培训。此外,还可让送教者根据送教主题提出自己的意愿,教研室想方设法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送他们参加省内外各种高水平的教研活动。对送教者的精心培育既是借送教平台提升全市核心送教者的研究能力,也是在保证整个送教活动的质量。(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教研室)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cj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