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观察研究

2015-07-28张金凤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7期

张金凤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通过朗读评价,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提高朗读水平。本研究通过观察法、文献法及访谈等多种方法观察研究学生的朗读水平,评价方式及评价角度。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朗读形式和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的朗读水平比较高,在情感方面朗读评价最多,比较重视情感的评价,而且对学生的肯定评价明显高出否定评价。

【关键词】朗读方式 学生水平 朗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8-01

一、选题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在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指导,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提高朗读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重视朗读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也逐步被老师们接受,朗读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而目前语文课堂朗读评价也被很多教师所忽视。可以说,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在第三节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观摩录像上,以及在师大附中,吉大附中的课堂听课中,进行学生的朗读水平观察以及发现师生是如何进行朗读评价的?希望对一些教师及师范生有借鉴作用。更好的进行朗读评价。

2.研究内容

本次对小学语文朗读评价观察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形式

朗读有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通过观察到的几种形式进行研究。

(2)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评价

对学生在朗读中的现有水平,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朗读中明显的优缺点进行研究。

(3)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分为朗读评价形式,朗读评价角度以及评价语言的肯否。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次对中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的观察研究是通过观看课堂录像和到学校听课进行的,包括第三节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观摩录像,到师大附中,吉大附中听课。对初中课堂进行了20堂课的观察,同时也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对个别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了访谈,具体方法如下:

1.观察法

主要是通过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深入课堂,全面的了解当前本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的研究成果。

2.文献法

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通过查阅有关专家的论文报刊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启迪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访谈法

对一些学生进行聊天式访谈,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以及师生的评价情况,更全面的进行研究,辅助课堂观察,同时也了解到了课堂上观察不到的问题和情况。(附访谈问题提纲)

访谈提纲:

(1)你认为自己的朗读还存在哪些问题?

(2)师生对你朗读的怎么样会作出评价吗?

(3)老师和同学对你的朗读肯定评价多还是否定评价多?

(4)朗读评价后经常给予指导吗?

(5)老师评价指导了你的朗读,你的朗读水平改善了没有?哪方面改善最明显?

(6)你觉得朗读对你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有帮助吗?

(7)如果在你朗读后,老师给你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指导你正确朗读时你会怎么想?(注意评价语带给学生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朗读评价等方面做了研究, 结果分析表明,中学语文课堂朗读形式多样,主要有自由朗读,配乐朗读,师生配合读,按座位轮流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主要以座位轮流式,点名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学生的朗读水平出现的错误少,总体很好,只有个别存在问题。

评价方法主要以师评为主,其他为辅。《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里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所以除了老师指导性评价外,逐步增多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形式。本次观察结果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符合新课标要求。

在评价角度上,感情把握方面的评价最多,明显高于其他角度,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比较重视在情感方面的评价指导。而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把握很多时候不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方面多指导,多引导。这是朗读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评价语的倾向上,肯定性评价远远高于否定评价。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朗读评价,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本次的评价的语言倾向合理科学,值得借鉴。

五、主要结论

对以上的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学语文朗读形式多样化,由于初中生心力特点以及对文本理解不到位,学生的朗读水平稍有欠缺,情感方面的不足,经过师生之间的共同评价与指导,逐步得到改善与提升,这与在情感方面进行多次的评价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可见在情感方面的评价与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师生的肯定与鼓励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朗读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对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万同.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探微[J].小学语文教师,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