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

2015-07-28于欢欢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创造性

于欢欢

【摘要】在浩如烟海的翻译作品中,文学无疑是为世人所喜爱的艺术瑰宝。自20世纪90年代,翻译学者开始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探索。国内外的一些著名翻译家在文化的大背景下,依据现有的翻译理论加以改进,从不同视角探讨了翻译过程中一些与原文不完全对等甚至不忠实于原作的现象,并提出“创造性翻译”的概念。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化层面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3-02

一、创造性翻译

1.创造性翻译的理论基础

文学翻译因其复杂性和综合性,始终是历代翻译学者的关注热点,并提出一系列翻译规则。如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对我国翻译界影响至今。在此基础上,我国译界对此问题的探讨从未间断,其中钱钟书的“化境说”尤为耐人寻味。

对于“化境”,钱先生做了详尽的论述,他首次提出“翻译最高标准”,即原文的思想、情感、风格和神韵都完全化到译文的境界里。而该翻译研究仅局限于原文与译文的对照,忽视了翻译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质,因此为翻译向创造性方向发展作了铺垫。

2.创造性翻译的定义

“创造性叛逆”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的。在我国,郭沫若曾提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对于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和忠实之间的关系上,谢天振、许钧等一些学者也进行了探讨。由此说明:创造性和忠实不是僵化的二元对立,而是在特定条件下能通过适度叛逆实现忠实性。

二、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

1.文学翻译创造性的不可避免性

由于世界各国地理位置不同,必然存在不同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与社会制度,也据此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传播并反映文化;文化根植于语言,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翻译要求译者根据不同文化在物质、制度、心理等方面的差异,适当加以创造性,译出易于目标语读者理解与欣赏的译作。

2.词语和句子翻译

先看几个词语的翻译:

overcast 阴云蔽日 whirlpools and rapids飞流急湍marvel at 惊叹不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英译汉中,许多英文词汇、短语在翻译过程中可依据语境转换为更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成语、习语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湛的语言技能,充分考虑源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不拘泥于一个单词或词组的含义。

再看以下体现翻译创造性的句子: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译本中,第一节第一行有四种不同的译文:

原文:“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

译文:啊,狂野的西风,你把秋风猛吹,(王佐良译)

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江枫译)

旷荡的西风呦,你这晚秋的精灵,(傅勇林译)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查良铮译)

四位译者的译文各有千秋。除了对原文理解不同外,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翻译家都会有不同的翻译及见解,翻译的创造性随之发挥作用。根据译者的出身、学识、经历等,译者的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若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原文,适当地发挥翻译的创造性无异于锦上添花。

3.段落翻译

以下英国诗人拜伦《哀希腊》的不同译文:

原文:“The isles of Greece, the isles of Greece! Where burning Sappho loved and sung, Where grew the arts of war and peace, Where Delos rose, and Phoebus sprung, Eternal summer gilds them yet, But all, except their sun, it set!”

译文a:“嗟汝希腊之群岛兮,实文教武术之所肇始。诗援沙浮尝泳歌于斯兮,亦曦和、素娥之故里。今惟长夏之骄阳兮,纷灿烂其如初。我徘徊以忧伤兮,哀旧烈之无馀!”(胡适)

译文b:“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是和平时代的爱娇,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撤芷波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更有那德罗士、菲波士(两神名)荣光常照。此地是艺文旧垒,技术中潮。既今在否?算除却太阳光线,万般没了!”(梁启超)

上述两位学者的翻译分别采用元曲和离骚体变译,把原文六行诗译成了思想情感极其丰富的诗作,强烈表达了反抗异族侵略、呼唤独立自由的主题。但比较译文可发现,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文,或偏离了作者本意,而译文对原文主要的思想精髓并未丢失。上述译者采用各自擅长的文体形式分别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语言魅力是翻译初学者望尘莫及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与创造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翻译在对原文内容及风格忠诚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创造性作用。文学作品的翻译创造性反映了译者的文化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多元性。创造性翻译要求译者同时站在原作者与读者的角度上,反复推敲,突破狭隘单一的思维模式,开阔视野。而简单、完全对等的语言换算,绝对称不上好作品。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创造性翻译与创造性对等[J].中国翻译,2014(4).

[2]王心洁,王琼.翻译与创造性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39).

[3]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1).

[4]李学晋.论创造性在翻译中的作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2(9).

[5]侯晶晶.论再创造性翻译的合理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10.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创造性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