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基础理念对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影响

2015-07-28汪晓明武夷学院人事处福建武夷山354300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人力资源

汪晓明(武夷学院 人事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资源基础理念对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影响

汪晓明
(武夷学院 人事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要:旨在资源基础观的基础上,对当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供全新的理念,着重分析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柔性的含义、特点和高等学校竞争优势的关系,给予当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理念,形成确实可用的柔性管理。

关键词:资源基础;人力资源;柔性管理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的时间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然而管理自古有之,高等院校管理亦是如此,有了组织就需要管理,高等院校的管理最核心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1]P10。当前高等院校的管理目的与行为,跟当前高等院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积极变化中寻求机遇与应对挑战。内部环境面临着高等院校涉足的领域空间不断扩大,各职能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并不断衍生新的职能功能,日益密切的加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高等院校生源的扩招,教职员工的增加,各种资源的不断扩张,导致高等院校的管理日趋复杂。外部环境面临着知识大爆炸时代所带来的新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知识经济的市场化,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前各高等院校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市场化的趋势,办学模式受到市场机制的挑战。高等院校间在生源招录、就业指导、人力资源、科技与自己的竞争中都面临着市场化的挑战,而各高等院校见都已加强人力资源竞争做为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P21。高等院校如何发挥自我优势,有效的开发内外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议题。

当前,将人本观念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当做刚性话管理的有效补充不断受到各界的重视。然而人本管理只能作为柔性管理获得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因此人本观念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不能全面系统有效的考虑高校当前面临的各种战略因素,所以无法适应当前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要求。正是当前高等院校的柔性管理通常体现了滞后性问题,致使高等院校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不够迅速。

通过资源基础理念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从高等院校战略管理的角度描述柔性管理,从而获得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方法与途径,最终使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和高等院校的战略管理达到平衡匹配。当前,高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部署到各部门的具体职能体现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价值利益链条[3]。因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战略部署到各部门具体职能形成的整体框架和系统体系的柔性管理框架成为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体系。资源基础理念成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的基础性理论与模式,作为当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提供全新的研究理念。

1 资源基础理念的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内涵

随着高等院校在错综复杂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积极变化中不断变化的发展动态,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要主动去适应这种发展变化。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当初简单的人事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阶段。[4]P42-43要去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变化,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做好两个重大问题:内部匹配问题和外部匹配问题。因为内部匹配问题与外部匹配问题的解决成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探索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和竞争的主要方法。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程度,体现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高校组织战略的配合度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协调度。20世纪末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当初从内外环境分析为基本的战略模式,变成一资源基础观念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模式与分析框架。资源基础观念是将组织的资源与能力当做异质,注重高等院校持续的竞争力优势,保证获得高等院校赖以生存的一些关键重要性资源,而这种资源务必要保证是高价值、稀缺性、无法被模仿或代替的,体现“Isolating mechanisms”or“Mobility barriers”原则,即独立机制或移动障碍。经过这些系统有效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衍生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体现的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乃战略人力资源系统的一种有效竞争力,体现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所应该具备的有效性能力,所体现的是高校有效行为的宽度和最有效能力以及柔性管理所需要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被有效识别、利用与开发的程度。

2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特点

资源基础理念对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研究,更多的来自对企业发展和管理的理论与实际那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与进展。然而,从总体上讲,当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高等院校,对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太深入的研究,更多的是通过人本观念对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5]本文通过对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资源基础性模型研究,借鉴其理论运用于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研究。随着当前高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高等院校市场化的推进,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相似,都能够给各自组织带来高价值的增值资源,让各自组织都获取持久高效的竞争优势,双方皆具可比性。所以资源基础观对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重要关键性的资源特点与逻辑思维分析认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更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技能与能力,这种技能与能力要满足四个重要关键性的资源特点。

2.1价值性特点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价值性特点主要体现于让高等院校掌握快速有效的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的技能与能力。在可预见的、静态的环境中,高等院校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必须具备稳定性,使人力资源管理时间更加容易匹配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21世纪各高等院校都面临各方面更加无序、激烈和动态的竞争趋势,内外环境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发展,高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也是不断动态变化发展的状态。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很难自动匹配高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在动态变化发展的内外环境中,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变成高校人力资源实践是否能够和高校战略发展目标成功、有效连接匹配的关键要素。

2.2稀缺性特点

高等院校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发展中面临各种反应能力和速度问题,由于传动内部环境的特质制约和外部环境的固有观念的影响,并不是全部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皆具柔性管理。当外部环境在稳定的状态时,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发展需要依靠传统文化和高校内部机构结构的有效整合。在静态的环境中,当前高校管理机制会使管理僵化,限制发展,使师资队伍在知识技能上缺乏柔性,难以有效快速的欢迎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发展。[6]在动态的环境中,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不但要受到学校内部传统体制的影响和束缚,更要受到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发展的各种影响。在这种复杂的内外环境下,各高等院校间的反应速度与效率差别较大,致使各高等院校间的柔性管理能力也差异较大。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具备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快捷有效的反应能力,才能够保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2.3不可模仿性特点

高等院校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独具个性的规范与文化,并形成日常行为规范。这些与企业相同,高等院校获取使用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技能有赖于特别的过程,在这写过程中,逐渐形成高等院校独特的学校文化。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研究与探索,这些规则适应时代发展和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对其的路径依赖。因此,当前高等院校的竞争不可能通过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因为这些系统往往具有不可模仿的独特性,就算要去模仿,付出的成本代价很大,难度很高,往往邯郸学步,画虎不成反类犬,得不偿失。

2.4不可替代性特点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将有效促进高等院校快速简洁的去实现外部环境与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促进高等院校产生持续性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将有效提高高等院校实现既定目标,使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一项伟大的战略管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持续发挥有效的影响与作用是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无法用传统刻板的管理方法与教学模式来替代。

3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系统和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理念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关键性、决定性资源优势,被当做是高等院校的一种重要技能,更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关键的资源。然而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并非管理的根本目的和本质目标,是为了通过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过程获取有效使用,进而获得高等院校在激烈竞争过程中的优势,乃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本质目标。

3.1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系统

对于当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来说,必须在整体中理会含义和机构,必须将人力资源的系统展开进行研究。从系统角度分析,高等院校人力资源体系包括:高等院校自己的人力资源、高等院校人力资源行为和高等院校具体的人力资源实践。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来自三方面:首先,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所掌握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准与能力高低俗称人力资本池。其次,人力资源行为体现在高等院校人力资源行为,他们所掌握的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师资队伍是否能够为高等院校创造应有的价值,取决于高等院校教职工的行为,其是否有作为,有为才有位。再次,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一般认为,柔性管理有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两种说法,资源柔性通常指的是学校的资源可以被用在许多种用途,体现着资源使用的程度和掌握用途的难度。资源协调柔性通常指的是再次调整资源,全新配置资源,使其能够发挥不同战略意义的技能。不过要是只有资源的多功能用途也是不够用的,另外需要审慎这些功能用途的效果。

3.2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系统和高等院校竞争优势的关系

从当前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来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时间对高校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只不过当前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具体实施路径往往还不够公开公正,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这些现象正式当前高等院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的关键点。结合资源基础理念的相关理论,当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系统有三大内容:高等院校技能柔性系统,高等院校行为柔性系统,高等院校人力资源实践柔性。

高等院校通过具体的人力资源实践行为衍生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技术柔性系统可对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训练和开发,以获取技术柔性。高等院校审查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恰当评价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准,寻找师资队伍的弱点,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训练和开发,主动进行调整,取长补短。经过针对性的培训、训练和开发,能偶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准,掌握全新的技能,从而获取高等院校技能柔性。

高等院校技能柔性是其行为柔性的前提,必须有具体的人力资源实践来激励和开发师资队伍,从而拓展教职员工的有意义的作为。高等院校经过柔性考核、激励等机制来促进师资队伍掌握有效具体技能,从而衍生有益于高等院校绩效在教育教学、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等项目的有效开展,进而增强高等院校行为柔性。在高等院校整个系统范围中,人力资本乃高等院校获得有效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高等院校人力资本只能通过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诞生,因此高等院校人力资本只能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提升来提升柔性,通过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开发产生有益于高等院校的绩效行为,进而提升行为柔性,从而让高等院校技能柔性系统,高等院校行为柔性系统,高等院校人力资源实践柔性三部分动态联系起来,进而提升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水平。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使得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与协调,在内部和外部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主动配置高校人力资源和高校战略管理的协调,进而主动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协调匹配。这样协调匹配让高等院校更好的适应当前急剧变化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提高学校的效益,实现学校战略管理目标,进而获取其竞争优势(详情见下图)。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系统和高等院校竞争优势的关系

4 建设资源基础理念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新模式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乃当前全新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突出全新的、为达到高校战略管理目标、获得高校竞争的优势,而进行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体现着高校对其动态活动的反应能力,结合一些原有的刚性管理体制,达到阴阳调和,柔中带刚,互相联系配合。因此在现代高等院校管理上,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必须依靠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理论所体现的内容和活动来区别以往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5]因此资源基础理念进行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构建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4.1高等院校柔性战略体系

在当前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能确定的形势下,以往的高等院校刚性战略管理体系给学校造成巨大风险。这种柔性战略管理体系让高等院校在错中复杂的内外环境变化中面临诸多挑战。柔性战略管理体系使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产生变化。[6]高等院校的战略管理目标和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协调匹配,让以往高校战略执行者转变成战略制订者。高等院校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将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战略行为与高等院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经过提升高等院校的具体实施战略技能来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

4.2高等院校柔性组织体系

在急剧变化的动态环境下,当前高等院校最有利的组织体系乃柔性组织体系,高等院校柔性组织体系的最佳组织结构是扁平式和网络化。扁平式的高等院校组织体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利于高校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做出感应,主动学习各种技能,消化新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最大范围的优化高校内部的师资结构,使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技能柔性得到有效发挥和拓展,亦让高等院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功能作用进行调整和再认识,协助高等院校的战略执行者主动转变为战略规划者与执行者双重结合身份,改变以往单纯发布命令、批示指令的功能,形成主动为师资队伍提供服务与支撑。正式当前这种变化,让高等院校内部更加有利于创设符合要求的柔性管理氛围与环境,引领师资队伍主动配合高等院校战略管理目标的转变和实现,大大促进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组织的建立[7]。

4.3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实践体系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终究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成的,其柔性程度取决于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其越具体越详实越成熟,柔性程度就越高。建设完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实践体系必须从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柔性判断:柔性的人才流通体系、柔性的培训开发体系、柔性的绩效管理体系、柔性的薪酬奖励体系。伴随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转变为柔性,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实现,需要高等院校内部达成共识、长期坚持,主动考虑实践体系现实,稳步推进体系建设完善。

4.4高等院校柔性学习体系

具备柔性管理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一定是学习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主动建立学习体系,系统学习提升高等院校的技能水平、知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逐渐形成高效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体系,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高等院校通过构建学习型体系,增强柔性管理,主动适应急剧变化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机动灵活适应性,增强创新与活力,不断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 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等院校面临的办学发展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日趋复杂动态化,高校间的竞争极其激烈,在资源基础理念下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今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启和,陈敏捷.高等教育管理论稿[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 戴玉纯.基于战略的大学绩效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3]聂会平,王培根,郭毅夫.人力资源柔性管理评价[J].江苏商论,2007(12):127-129.

[4]颜士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5]伍叶琴.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策略[J].高教探索,2006(2):73-75.

[6]邓远,董维春.基于资源基础观的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J].国家行政学院,2013(9):85-86.

[7]赵雯雯.基于组织绩效的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实证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6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6-0105-05

收稿日期:2015-04-13

作者简介:汪晓明(1981-),男,汉族,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The Impact of Resource-based Concept on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Colleges

WANG Xiaoming
(Personnel Department,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Competi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essentially competition between talents.In recent year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under the rapidly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must manage,train and develop effectively the human resources,and flexibl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lly gets all parties'attention in order to obtain competition advantages.On the ba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view,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concept,and to focus on analyzing the mea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exible manpower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t'll offer new ideas to the curr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rm the availably flexible management.

Key words:resource-based view;manpower resources;flexible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人力资源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寻找医院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