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各白马藏寨

2015-07-27庄春辉

草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白马藏族村民

庄春辉

勿角乡英各白马藏寨,南距九寨沟县城34公里,距九寨沟景区81公里。这里,山环水绕,层林叠翠,具有浓郁的白马藏族风情、乡愁情愫和乡情特色,处处都是景区、家家都是景点、人人都是风景,被游客誉为“最美乡愁旅游村寨”。白马藏族的服饰最显著的标志是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帽,白色毡帽顶侧面插上白鸡翎。这种独特的头饰,作为白马藏族的标志,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传说这种特殊的服饰标志,是和一次关于白马藏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有关,而且被附着上一个美丽的传说。这就是历史的口头记忆。九寨沟县勿角、马家、草地等乡都生活着白马藏族,由于他们在语言、服饰等方面与嘉绒藏族、安多藏族不同,是阿坝藏族的三个支系,白马是古藏语,汉语意思为“藏族的兵”,他们是拥有伟力的自然之子,是吐蕃龚部落和达部落的遗裔,至今传承着浓郁的古老遗风。直至今天,在白马藏族方言中,近半数词语与藏语相同,与他处藏民基本可以进行交流。过去,本来这里得天独厚的藏寨风情,是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就是因为地处偏远,道路崎岖,信息不畅使这里鲜为人知。近年来,依托九寨沟东环线、村村通公路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通过风貌改造,还原特有的白马藏族元素,充分展现白马藏寨独特的文化气息,英各白马藏寨风情越发凸显、交通通信越发便捷,已经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里,一幢幢院落,与绿树清溪点缀辉映。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白马藏族的习惯是要组织英各村所有的村民,站在寨子口,悠扬的歌声、震天的鼓声便响了起来,为客人耍跳起“?舞”。白马藏族的“?舞”,一种戴面具的表演,原始而古朴。“?舞”是白马藏语的音译,“?”意为面具,“舞”为歌舞。“?舞”面具是白马藏族信仰的物化表现,同时也是白马藏族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神器。如果将“?舞”认作是白马藏族单纯的舞蹈形式,那就失去“?舞”传承的全部意义。“?舞”是一种古老的傩祭仪式,傩祭中使用面具,无疑是神灵的化身。它雕刻的精美与否,与所代表的神灵并无关系,只要能区别神灵的身份,同样具有无限的神力。客人一旦进入寨门,身着白马藏族服饰的姑娘小伙们首先送上代表白马藏族吉祥八宝的五色哈达。然后,手捧美酒,再唱上三段迎宾酒歌,献上三碗青稞酒,热情欢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传承白马藏族文化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把世代活态传承的文化运用到白马藏寨村民的生活当中,让世代传承的白马藏族文化活态呈现到当下藏寨的生活之中。

白马藏寨千百年来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已经成为白马藏人智慧的结晶、生命的记忆、文化的血脉、美好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了人类共同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马藏寨中,千百年来汩汩流淌着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不仅量多,范围也广,而且世代口耳相传,滋润着一代代白马藏人成长。其中以《创世传说》和《阿尼·格萨尔》最具代表性。 《创世传说》以丰富的想象讲述了天地的形成,展现了对自然、宇宙所作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白马先祖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阿尼·格萨尔》详细介绍了阿尼·格萨尔在拓荒开疆的历史长河中的丰功伟绩,故事中的阿尼·格萨尔犹如他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阿尼·格萨尔》也被称为白马藏族的史诗说唱。白马藏族的服饰图案丰富,色彩鲜明,款式别具一格,文化内涵深厚。图案中常见的“米”字象征太阳的光芒,带圆圈的“米”字是对太阳形体的直接描绘,圆形团花则象征圆润柔美的月亮,三角形则象征小巧可爱的星星,另外有些“米”字图案中穿插的小圆点也象征星星,白马藏族还运用添加的手法在圆形和三角形上装饰野草莓花、扇子花、野菊花、牡丹花等美丽的花卉图案,既突出了月亮和星星的特征,又体现了对太阳、月亮、星星的崇拜。妇女的头饰和胸饰中均装饰鱼骨牌,服饰的纽扣、装饰图案中也有比较具象的鱼造型,透露出对鱼崇拜的痕迹。

走进英各白马藏寨,映入眼帘的是寨门抢眼的“?舞”面具。白马藏族的每个寨子后面的山必然是神山。白马藏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藏族斯巴本教,长在神山上的树都是神树,这些巍峨挺拔的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千百年来,白马藏寨村民承载着乡愁的集体记忆,世代遵从乡规民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敬老爱贤,好善乐施,踏歌起舞。于是,就有了这座像模像样的藏寨。刻在门窗上惟妙惟肖的动物造型也并非一种简单的图腾装饰,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文化信仰。据说,它与白马藏族的动物崇拜密切相关联。比如说,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要算羊部落,部落里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动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称,这是白马藏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每当逢年过节,各个部落头戴他们本部落的图腾标志性面具后,驱邪祈福的歌舞表演就开始了。当地人把这种舞蹈称为“?舞”,实际上,这既是森林里动物真实生活状态的一种翻版,也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形式。穿过寨门,新式风格的白马藏寨民居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寨子中间流过,构成了一幅自然而和谐的山水画。千百年来,无尽的乡愁已深深镶嵌在沉睡百年的石墙青瓦中,镌刻在精美绝伦的雕梁画栋中,根植于藏寨村民的历史记忆中。由于这里多处于地震多发区,为了抗御地震灾害,从长期实践中白马藏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英各白马藏寨,在民居建筑的结构构造方面,采取了在木结构之外加设石墙或土筑墙的措施,用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弥补了由于木柱抬梁承重而形成的上下连接不牢的缺陷。即或地震发生,外墙倾倒,也不致给室内造成大的危害。在构造措施上,维护墙的墙身采用层层加筋,以增强控结。木穿斗构架在接榫处都以硬杂木销钉铆固。住脚采用榫接或铁件铆固,这些措施,都对抗震防灾有一定效果。为了有效排水,除在选址上择其有利于地形外,还注意了适当提高室内地面标高,民居四周以粘土作散水或护坡,开挖排水明沟等。为了保持二层阳台有良好的排水条件,于檐口处设置木槽,集中排放雨水。因此,英各白马藏寨颇具特色,百年乡愁一脉相承,家家户户门前立木头架子,打土墙或用石块砌墙,房顶盖瓦,楼上铺木板,有的楼前门面用木板装修或编竹笆用泥糊,有的楼前门面不摭拦。楼下住人,楼上堆放杂物、粮食。英各白马藏寨,海拔2000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日照时间2000小时以上,是享受日光浴的好去处。这里,春艳、夏凉、秋红、冬白,四季风光,各美其美,尤其是藏寨中的千年神树、神马奋蹄、神鹰佑村和高山溶洞等自然景观更是叫人拍案叫绝。

英各白马藏寨作为“乡愁”的栖居地,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是一缕美好的情愫,是温暖的,淡雅的,诗意的。清新的空气,秀美的景致,精巧的藏寨,漂亮的环境,红火的日子,幸福的村民,空旷的意境,让人宛若置身世外桃源。这里,土肥水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盛产党参、枸杞、黄芪、灵芝等中药材,玉米、土豆、荞麦、核桃、花椒、蜂蜜、山野菜等农副土特产品也十分丰富。如今,交通和通信的方便,英各白马藏寨村民再也不受制于大山的阻碍,利用交通和通信的便利与天南海北的客商进行广泛联系,往年卖不上好价钱、卖不出去的山珍已经成了抢手货,四面八方的客商纷至沓来,有操川音的,有讲粤语的,有打京腔的,白马藏寨变得好不热闹。每每晚餐时间到了,客商和游客来到英各村白马藏寨,围着一方木桌而坐。主人端来了平时自己享用的美食,有烟薰腊肉、荞凉粉、洋芋糍粑,还有荤素搭配的“十大碗”。吃着风味独特的土菜,就着清甜可口的咂杆酒,大家很快就兴奋异常,情不自禁地跟着主人放开喉咙唱起了白马山歌。

走进英各白马藏寨,到处洋溢着新气象。风雨飘摇中的榻板房不见了,一座座亮堂堂的大瓦房坐落在蓝天白云下;银带似的村村通公路在山山岭岭盘旋,一辆辆汽车、摩托车像吉祥的彩云飘进了白马藏寨,白马儿女依靠便利的通信手段为藏寨带来了滚滚财源。游客在英各白马藏寨,或漫步藏寨,或三两成群饮茶叙旧,或架起相机抓拍自然和文化风情,或品尝独特的白马藏族饮食。游客处处感受到白马藏寨村民的勤劳、热情、善良和对新生活的热爱。藏寨的夜晚显得静谧与安详,在一如格桑花般卓玛姑娘的家里,游客跟村民一道跳起了舞,唱起了歌。夜色中,卓玛动人的歌声是那样的让人激动和沉醉。“格桑花儿为什么比云霞还艳丽,是因为有春风吹、春雨滋润;藏家儿女为什么生活比蜜甜,是因为党像妈妈一样关怀白马藏。”白马藏族民歌如是唱。

白马藏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充满活力,富有生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人类苦难的真实记录,人类历史的标本,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人与人关系的教科书,需要全面保护。不仅要活态保护白马藏族世代生活居住的古村寨,还要留住原住民,传承其独特的民俗文化。白马藏族的民俗渗透在他们衣食住行、歌舞唱吟的方方面面。白马藏族生活的地方山高沟深、交通闭塞,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在古代又长期处在藏羌彝文化的走廊中,但他们依然乐观、幽默、坚强。有人说“岷山万丈秋高过,白马藏歌比秋高”,白马藏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白马藏族的传统是无处不歌、无事不歌、无人不歌、无情不歌,白马藏寨是歌的海洋。白马藏族歌曲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祖流传下来的勒类歌,这类歌曲有固定的曲调、固定的歌词、固定的用途,甚至还有固定的演唱时间;另一类是有相对固定的曲调,歌词有传下来的,也有即兴创作的。从内容分,主要有敬酒歌、劳动歌、舞蹈歌、祭祀歌、婚娶歌、休闲歌、情爱歌及山歌等。白马藏族有专门说唱的勒贝,歌曲主要由他们记忆演唱,或主持演唱,或领唱。这类歌曲比较规范,歌词比较长,知识含量比较高。白马藏族每逢重大活动必有群众性演唱,寨子里几乎全民参与,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孩童,人人争先恐后,具有庞大的演唱阵势。白马藏族有什么活动就有什么歌曲。白马藏族歌曲曲调丰富,唱词包含着白马藏族对于历史、自然、宇宙的认识。“黄发白首齐醉舞” ,“携手踏歌程复程” ,白马藏族的音乐、舞蹈种类很多,不管在劳作当中还是在劳作之余,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生活,都离不开歌舞,歌舞是其生活离不开的内容和精神寄托。

凡是有蓝天的地方,就有白云彩聚散;凡是有白马藏族的地方,就有歌声日夜相伴。白马藏人的歌声中充满对大山神灵的崇敬,对自然山河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呼唤。白马藏人就这样用歌舞来消除劳动中的疲惫,驱散隆冬季节的寒冷,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延续着白马藏人的血脉。英各白马藏寨,不仅是国家级非遗名录“?舞”的原生地,还是省级非遗的涂墨节原生地,也是火圈舞原生地,原生态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现代人的都市焦虑,恰恰需要传之久远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认同来抚慰。白马藏寨村民新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新水,新水抢回来,大家洗手,洗脸,然后烧开水,烧茶。这样,邪气晦气都一洗了之,一家人都清清爽爽焕然一新地进入新的一年。大年初一,藏寨里的村民开始吃“转转酒”的一天,男人们都不再动手了。大年初五、初六是白马藏寨村民过年的第二个高潮,主要是敬山神、跳“?舞”、跳圆圆舞、跳熊猫舞,也是挨家挨户拜年的日子。正月十五,是白马藏寨村民敬总山神“叶西纳蒙”的日子。敬完山神后便开始围着篝火踏歌起舞。依然是圆圆舞,依然是熊猫舞,依然是“?舞”,舞动了一个歌声震天、排山倒海的大年十五。正月十七日,是白马藏寨互相涂抹锅烟墨的节日,是白马藏族的狂欢节。涂墨节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每年的正月十七日都有个妖怪来抢走一个女孩,藏寨村民斗不过妖怪,只有任凭它作恶。有一年,妖怪窜到一户名叫西珠的人家中,西珠的女儿脸上涂了一脸的烟墨把妖怪吓跑了。次年正月十七日,人们都在自己女儿的脸上涂了一层锅烟墨,妖怪再也不敢出来作恶了。从那时起,每年正月十七日就有了在脸上涂抹烟墨驱除妖怪的风俗,世代相传,也就成了今天的涂墨节。 这里,男女村民能歌善舞,游客能够切身感受到最质朴、最纯洁、最优美的白马藏族文化风情,白马藏寨村民把一年的心血和汗水都汇入到了这火热的踏歌起舞中。

白马藏族的传统舞蹈多种多样,最负盛名的是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舞”,在白马方言中指吉祥面具舞,源于白马藏族崇尚“万物有灵”的斯巴本教文化,是藏族斯巴本教文化和氐羌文化的融合体,是白马藏族为祭祀先祖而活态传承至今的一种舞蹈,明显带有一定的祭祀性舞蹈的特质,其舞蹈动作古朴粗犷。“?舞”,形象威武的兽中之王狮头面具打头领舞,其余舞者面具依次为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俩小鬼和俩大鬼。“?舞一般是每年春节期间才跳的,意在为村民驱鬼除恶、驱邪消灾、避难免罪。其舞蹈组合的第一套动作叫‘纽,一般在大型的祭祀活动和神灵面前表演,包括祭祀祖神和祀山,第二套动作叫‘尕,一般在场坝里表演;第三套动作称‘央,是一套祝福的舞蹈,多用于走村串户,礼拜长辈,互道平安,祝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班文玉老人如是说。入夜,当俩小鬼和俩大鬼戴面具,反穿白色羊皮大褂,打着羊毛裹腿,手握木剑或执牦牛尾巴拂尘的舞者出现时,现场好比烈火点燃干柴,气氛骤然拉高。藏寨村民自觉让道,让主角登场。在火光的映照下,由大锣大鼓和大铜钦伴奏,头戴狮头、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等12种图腾动物面具,身着各色绣花缎袍,手执金刚杵,足着厚底青缎靴,粗犷有力地跳跃腾挪,或迅速移动舞步,或不断变换阵形,虎虎生风的气势,令人眼花缭乱,也生出震慑人心的庄严感。一只面具几十斤重,所以跳“?舞”的运动量很大,跳一次至少半小时,只有身强力壮的年轻猛男方可胜任。所以,跳“?舞”的小伙子历来也最受美女们的追捧,如同球迷追捧超级球星。在藏寨,游客看到用照相机和手机对准面具舞者拍照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美女,也许是小伙子们不知疲倦的根本原因。据记载:“松赞干布东征时,派出的军队中,有本教巫师随军,每千户有一个大的本教巫师,称之为‘拉布波;每个战斗小组有一个小巫师,称之为‘拉巴。本教信奉“万物有灵”,天、地、日、月、水、火、百兽都有灵,都是神,因而本教大巫师率领士兵祭祀时,头戴百兽面具,这个祭祀遗风,被称之为‘?舞。”每年正月十五跳完“?舞”后,就将面具等收藏起来,等到来年春节再跳。除了“?舞”外,英各白马藏寨还流传着熊猫舞、火圈舞等传统舞蹈。今天,藏寨中“?舞之乡·欢乐白马”原生态实景歌舞,真实再现了白马藏人生活原景,让前来休闲旅游人们在歌舞的海洋中情不自禁、流连忘返。

英各村保留了白马藏寨历史的风韵和骨骼,继承

性地创造新的文化与藏寨精神,恰到好处地将藏寨记忆、文化片段、非遗展示、生活场景、经营空间有机融合,实现了生态、文态、形态和业态的相融互动。白马藏寨的传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统技艺主要有面具制作技艺、沙嘎帽制作技艺、咂杆酒酿制技艺。当地有谚语云:“白马藏人的酒,一年四季有。”白马藏寨家家都酿咂杆酒,用青稞、高粱、大麦、燕麦等五谷杂粮通过选粮、煮酒、放酒曲、装缸等工序酿制咂杆酒。酿成后倒入一小陶罐,兑以蜂蜜,将一根细竹管插入罐中,轮流吮吸,别有情趣。今天,英各村家家户户都有能力搞旅游接待,寨子里的家家户户都把民居全部改造成了标准客房,外墙全部是白马藏式民居风格,而内部设施则按照城里的商务酒店装修,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住宿、藏餐、购物、文旅、娱乐、歌舞晚会……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风景,品尝绿色有机藏餐,还可以与藏寨村民一起围着篝火跳圆圆舞。圆圆舞是白马藏寨村民最普及最经常的一种集体歌舞,不分男女老少,手牵手围着冲天而起的篝火载歌载舞。大家奔跑着,吼唱着,尽情地宣泄喜悦之情,表达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而熊猫舞则是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舞蹈,让游客依稀看到远古百兽率舞之古风。

本栏目责任编校:石晓迁

猜你喜欢

白马藏族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The Light Inside
马站着能睡着吗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非暴力
《演变》《藏族少女》
一匹白马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