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及根本的教育

2015-07-27刘敏

人民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哲学法国教育

刘敏

每年六月是法国高中毕业会考之时,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升入高等教育的资格。哲学是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第一门,考试时长为4小时,学生要在三个哲学题目中选择其一完成一篇申论。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的学生都要参加哲学考试,考题按照文科、理科、社会经济科、技术科而有所差异,且加权系数不同(文科加权系数为7,社会与经济科的加权系数为5,理科的加权系数为3)。与我国语文高考试题类似,法国哲学科目的考试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媒体报道的头条,事实上,在考试之前,网络上就会出现各类有关哲学试题的预测和押宝,有的学生也会选择补习班集中练习解题技巧。

法国的哲学科目的考试题颇具挑战性。2015年,法国高中会考文科哲学试题为“尊重所有生命是否是道德义务”“我是否是由过去所塑造而成的”以及评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的一段选文。社会与经济学科的试题为“个人意识是否会反映在其所属的社会上”“艺术家是否需要学习”以及评论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一段选文。理科题目为“艺术作品是否永远有意义”“政治是否可以脱离现实”以及论述哲学家西塞罗的一段选文。还有让人印象深刻的2012年题目“工作的价值是否只在于‘有用”,2013年的“我们对国家有什么责任”,2014年的“人们是否可以穷尽一切以追求幸福”。

为什么要有哲学课?

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是法兰西第一任皇帝拿破仑于1808年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创立的学历考试。哲学在会考创立之初即为必考科目,哲学课被确定为高中第三年的必修课程。国家赋予哲学教育以公民教育的功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不囿于传统和偏见,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公民。1840年,哲学教授出身的时任教育部长库赞强化了哲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并引入作文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宗旨,成为法兰西精神的标志,而哲学教育在这种精神的塑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即使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哲学教育虽然备受争议,但其重要性始终未被消解。2011年法国教育部鼓励各学区除了高三年级的哲学必修课之外,在高一高二年级尝试开设哲学课。这一建议得到了学区层面的积极响应,目前法国所有学区都有高中在一年级即设立哲学课。正如法国凡尔赛学区副市长贝勒米所说的“今天的时代充满着划不划算、有何成就、过度劳动等问题,哲学的作用在于可以消解焦虑,保留一个不求回报的空间,让年轻人去思考一些人生重要的问题。谁不曾在一生中遇到诸如‘什么是幸福‘人生有意义吗‘正义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哲学课的意义就恰恰是避免这些问题被湮没在一件又一件日常的焦虑中,避免人生活得消极、机械、虚浮”。

正如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所言“法兰西是奇迹般的历史积累的产物”,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使其在各大产业及文化学术领域的世界地位都不容小觑。法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是全球第二大农业出口国,其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核电、铁路、医学与制药都位于世界前列。同时,法国的精神与文化生活更是西方文化多元与创新的典范。“从中世纪空灵诡秘的哥特式建筑到玉洁冰清的骑士文学,到近代美轮美奂的古典主义和振聋发聩的启蒙运动,再到当今标新立异的后现代艺术和结构主义”,历史成就了法兰西自由、批判、创新、多元的气质,同时法兰西的气质又成就了民族国家丰厚的文化;恰如哲學教育促成了法兰西这种民族气质的形成,同时哲学教育本身也是法兰西精神文明的历史遗产。

启蒙时代对于人们思想的洗礼激发了法国人对哲学的钟爱,也在那个时候哲学问题的辩论在沙龙和咖啡馆文化中盛行起来,并逐渐融入法国日常的生活。时至今日,法国街头仍有不少以哲学词汇命名的咖啡厅,不少学术机构和媒体也常常组织一些哲学沙龙和哲学对话,而法国文化台每周一到周五一小时的哲学节目也有着不错的收视率。罗素所描述的哲学对于那些迄今认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以及诉诸人类理性而不是诉诸权威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较好地描述了法兰西人的气质。

法国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哲学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哲学教育旨在让学生关注和思考有关人生、社会、政治一些本质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去感知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个体的角色,学会提出问题并且探索问题的答案。哲学课的教学“避免出现百科全书式的或艰深内容”的灌输,不强制要求学生熟记哲学流派或者哲学家的生平,更多的是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自主思考。

法国中学的哲学课主要按照概念和主题来组织教学

法国哲学课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方式上也享有很大的自主权,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只做了较为宽泛的规定,教师可以在大纲列出的哲学家和概念中选择授课内容,也可以拓展到大纲外的人物或读本,特别是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授课的模式和学习的进度。

法国中学的哲学课主要按照概念和主题来组织教学,根据法国教育部大纲,哲学教育分为逻辑分析、表达能力、文学艺术、科学知识及历史知识几大部分。哲学课的日常学习和考试不设填空选择题,学生需要在思考和批判的基础上完成逻辑性的论述,并合理地表达。表1是法国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哲学概念范围。

十几年前,法国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在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开设哲学课,这些课程更加体现了法国哲学教育培养公民批判、创新、自由等法兰西民族特质的宗旨。在课上,老师会让孩子来阐释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死亡”,什么是“不同”,什么是“正义”;老师会让孩子思考“死亡”“美”这类关乎个人幸福的问题,也会让孩子去思考关于“平等”“工作”“爱情”之类关系自我与他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授课教师在经验分享的时候发现,有些“落后”的孩子在这类课程上会投入更多,“因为这样的课程没有任何价值判断,也没有错误或失败的概念,小朋友不需要担心评价或者他人的眼光,所以也愿意参与”“小朋友们语言掌握能力进步很快,他们与同学们一起组织语言,而并非只是跟着老师学习。他们的语言整合能力越来越能够表述复杂的情况,从而可以让对方更加理解自己的意思,他们的遣词造句也越来越贴切”。

當然,法国哲学教育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考试方式和教学方法更是多方争议的焦点。反对者认为,哲学考试虽强调自由地思考和逻辑地表达,但“申论”体的要求却使学生往往更偏重于解题而非思考,与我国语文作文面临的同样尴尬在于,学生在接受过起承转合的结构训练做出的“八股”文却常常符合阅卷人的审美标准。每年哲学题目公布之后,法国也常常有各路专家教授对题目进行一番庖丁解牛似的演绎和论证。另外,哲学教育对于教师的哲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有重要影响。虽然法国中学的哲学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身经百战,然而有些教师过于死板的教学方法实则难以让学生对哲学感兴趣。

哲学与传统文化:触及根本的教育

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向人类阐明和传播诸如正义、人权、自由及和平的思想,“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虚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1946年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一项哲学计划,旨在“向公民灌输那些视为基本知识的哲学和道德观念,因为这个概念也促进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和平的热爱,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暴力传统的憎恶,促进团结及对文化思想的信奉”。

1995年,哲学家们在巴黎通过“哲学问题宣言”,倡议各国开展或扩大哲学教育,让“哲学思考在教学和文化生活中发展,通过发挥公民的判断力——一切民主的基本要素——促进公民的塑造”。2005年教科文组织发布关于哲学的跨部门战略,指出“哲学是一所‘自由的学校,它发展一些智力工具来理解和分析正义、尊严和自由之类的核心概念;它建立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它促进辩证技巧的发展从而理解和质疑世界及其挑战;它培养对价值和原则的思考”,2006年,教科文组织公开支持小小孩哲学教育,将此类教育定义为自由与民主精神的教育,美国人利普曼在上世纪90年代开创了小小孩哲学课,这类课程不在于传授哲学思想,而在于启发幼儿思考,练习其表达、分析、判断、逻辑思维能力;2007年教科文组织出版了一本世界哲学教学艺术的参考书《哲学,自由的学校》,自此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讨论并实施有关哲学的教育。除了法国之外,西欧不少国家如德国、葡萄牙都在中等教育阶段开设哲学必修课。近些年,东欧、拉美地区也有不少国家在高中开设哲学课,以增加青年一代的公民意识。

事实上,我们发现西方的哲学教育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殊途同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不管是哲学教育还是核心价值观教育,都关乎最为根本的问题,即关于个体、关于社会、关于国家的根本问题。这种教育不是极权主义的价值灌输,而是基于内生的、反思的、行动的、批判的、创造性的教育。

今天,我们讨论阅读素养、科学素养,我们做美育、体育、媒体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然而所有这些在没有关于人性的思考、价值观的思考、批判的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前提下,都可能归于零。今天,我们看到社会上太多现象,诸如对于公共事务的冷漠、对于侮辱行为的容忍、对于贪婪、腐败的妥协,这些无疑都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毒瘤。

在笔者交稿之际,传来巴黎爆恐事件的新闻,焦虑、震惊、悲愤各种情绪涌上心头的同时,再次提笔修改这个结尾。正如法国学者扎卡在对巴黎恐怖危机和9·11事件的对比分析中所说的,西方社会在关注物质幸福、社会权利、社会保护的同时,却没有给出“生存”的理由。道德和文化脆弱的欧洲,其传统历史上的宽容和多元的理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受到了移民大潮和极端主义的强烈冲击。美国政治哲学家沃尔泽指出,用苦难和不平等来解释恐怖主义是行不通的,恐怖分子永远不应该成为某些人眼中的自由战士。今天,让我们重申哲学教育,通过哲学教育去发现个体、社会和国家最持久发展和最深层的力量,重新唤回“对人类个体的尊重,对和平的热爱,对狭隘民族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憎恶以及对于文化理想的忠诚”。

参考文献

[1]Eugenie Bastie,Faut-il en finir philosophie au bac?[EB/OL]http://www.lefigaro.fr/vox/societe/2014/06/15/31003-20140615ARTFIG00081-faut-il-en-finir-avec-la-philosophie-au-bac.php.

[2]赵林.法兰西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精神气质[EB/OL]]http://mp.weixin.qq.com/s?biz=MzA4NzQ3 NzY3MA==∣=212699231&idx;=1&sn;=78653c7dabf852f6827074ff3e6 c2dc3&3rd=MzA3MDU4NTYzMw==&s; cene=6#rd.

[3]M ark S HER R I NG HAM,Lenseignement scolaire de la philosophie en France.Revue de lInspection generale.2012.1:61.

[4]UNESCO.Declaration de Paris pour philosophie[EB/OL]http://www.cvm.qc.ca/philosophie/accueil/Declaration%20de%20Paris.htm.

猜你喜欢

哲学法国教育
莫奈《睡莲》[法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法国浪漫之旅(二)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