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区域教改

2015-07-27李运生

人民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教案教研校长

李运生

“学讲计划+微课”=课改质变

2013年,为深入了解和全盘把握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的现实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我们发现,课堂上的问题还是比较多。比如,某些课堂上还能看到学生睡觉的情况,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依然是学不进去、学不会,课堂氛围昏昏沉沉。虽然我们的一千多所学校中有70多所课改实验学校,搞了10多年的课改实验,但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一次,徐州市教育局要举办“课改先行一步”的论坛,我们希望请一些投身课改多年、有经验的、长期坚持课改的教师作报告,介绍经验,全市只选出了8个人,这8个人里面有些还是仅仅进行了两三年课改的老师。形势不容乐观。

当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比如,徐州高级中学刚刚工作两年的许亚慧老师,其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她是一位“站在学生背后的老师”。课堂上,她经常站在讲台下,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讲,甚至让学生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做、一起学、教别人”,实践“做学教”的理念。

2013年底,在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围绕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来推进实践创新,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简称“学讲计划”),旨在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生态,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对此,学校和教师反应热烈,大家积极投入、寻找问题、献计献策,不到半年时间,我们梳理出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59个。比如,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他不愿意学怎么办?怎么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基础差,学不会怎么办?以学定教,那就要了解学情,了解学情常规的手段我们都用过了,而且因材施教这个理念诞生上千年了,实现了吗?为什么实现不了?这时候老师就开始想,还有没有办法能够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呢?有没有适合的信息化平台供我们使用?学生上课的时候是否可以做一做前测、做一做后测,以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

此时,微课适时出现了。可汗学院、慕课等技术手段和学习方式被大家了解后,很多人认为,微课正是有助于回答上面这些问题的一个信息化工具。大家迸发出极高的制作微课的热情。为使大家少走弯路,全市上下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从技术层面为教师提供支持。之后,教师纷纷把自己的微课作品报上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3000多节微课。有的老师一个人就做了100多节微课,还有的教师尝试用微课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小小的微课,激发了教师探究学习规律的热情,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悄然改变。

从教学实践效果看,“学讲计划”实现了几个方面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学会”到“会学”;从“统一发展的要求”到“差异化发展的要求”;从“单一的知识评价”到“素质评价”;从“重进度”到“重实效”;从“重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并重”。

线上和线下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实施自主学习以后,学生的学习发生了许多变化,也给教师带来了困惑: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会学怎么办?课外学习指导怎么能做到?怎样才能推动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呢?

徐州市十三中、西苑中学、东苑中学、三十一中等一批学校在网上建了微课社团。首先,学校在网上建立一个课外课程,然后组织学生在这一有布置、有组织、有检查、有评估、有后台统计分析的学习平台上学习,促进学生开展课内和课外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资源不足的问题,徐州市开发区的一些学校在课本上习题后面加上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可以链接一段对某个习题或者内容教师进行讲解的小视频。在看书、做题的时候,学生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扫一下二维码,老师通过视频及时讲解。这就把学习规划及组织、资源推送、学习评价等学习要素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殊平台上。

风化街小学的一位老师进行了“学生错题如何去纠正”的课题研究。起初,学生题目做错了,老师要面批,面批时,老师在旁边录像,学生讲老师拍:讲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怎么做,把思维过程讲出来,老师就知道他错在什么地方了。一位教师根本不可能辅导全班每一个学生,怎么办?教师就让学生回家自己把错题再做一遍、讲一遍,家长拍下来,把视频交给老师看,老师就看学生思维过程里面出现什么问题。学生虽然错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错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了解学生错的过程重于了解解题的结果,老师们称之为“出声响”解题。现在,这位老师已经积累了60多条视频,从纠正错题到开始关注学生如何学习。

当然,信息技术并没有对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现有的一些平台和软件做的多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内容,如教师的教学素材、视频教学材料等,缺乏关于学生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學会知识管理是校长的“新课程”

当前,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多数校长认为管人、管财是一把手校长需要倾注心力做的事情,课程和教学完全交由分管教学的校长。实际上,课堂教学永远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工作,课程是一所学校价值体现的核心要素。课程不能局限于知识、学生考试内容和书本上的东西。学校的课程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时代特征,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一所好的学校其课程设置要具有丰富性、可选择性。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好在什么地方?好在他的教育思想上,好在他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有机结合上,好在他的课程建设和执行力上。

我们有一所规模非常小的民办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自己就是课程,就是一种丰厚的教学资源。他的学校只有一二百个学生、十几个老师,初创时期并没有多么优秀的师资,但学校开设的课程让人大吃一惊。该校的很多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发展、终身发展,如丰富的艺术、手工、科技课程和社会实践类课程等。校长请各行各业的院士、来中国游学的外国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到校讲学、作报告等,这些人都是校长的朋友或学生的家长,校长的个人关系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位校长把自己作为资源来构建课程,这就是一个校长课程建设的能力。怎么才能有更多这样的校长?我们要求校长要学会知识管理,让知识流动起来。校长要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起来,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校长的理念。对知识的管理可以表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校园里面,每间教室都安放图书柜,不同学科、学段都有各自推荐的书目;把校园的海报建设成一个日常的学术交流、知识流动的体系,等等。因此,学校要让知识流动起来,这就是知识管理对于学校的重要作用。

另外,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也是知识管理。比如,就我们的教研活动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知识背景,都有自己的资料、资源,如果我们大家交换一下、碰撞一下,知识就开始流动,而这个知识流动的过程促使每一位教师创造自己的新知识。这就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逻辑。学生学习同样如此,从规划学习开始,到感知知识,到加工和深化知识,到应用和输出知识,学习就是知识管理的过程。

通过制度和流程来改造教研方式

课改的成败决定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没有教师素养的提升,课改是无法成功的。因此,推进课改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养。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加强备课、改进教研活动形式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我们发现,很多学校虽然有定时间、定目标、定任务的教研活动,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大家聚在一起,我拿第一课的教案,他拿第二课的,你拿第三课的,大家互相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了三节课的教案。然后,再说一说进度的安排,教研活动就结束了。研究了什么呢?就是交换一下教案,统一一下进度,没有研究各自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

如何改变教研活动只是交换教案而不是真研究的现状?怎样实现教研活动的流程再造来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研形式、完善备课要求。我们通过制度和流程来改造教研方式,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一是教研过程可视化。教研过程能够让大家都看到——看到教案、看到小组研究过程、看到学区研究过程。整个教研过程的视频和作品都放到网络平台上,通过视频的形式,实现远程互动,把教研活动置于公共视野中。

二是教研参与的实时化。各个区县开发教研公共服务软件,建设自己的教研平台,教师可以随时教研、实时交流。

三是教研成果的作品化。经过反复打磨和不同层级的严格把关,最后呈现出来的都是作品化的教案和研究成果。当然,教师不能都拿一个作品化的教案去上课,而是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改,使教案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学校对教案的检查不是看你写了什么,而是看你在高水平教案上改了什么。

大面积有效监测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可能

徐州是一个人口大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是100多万,有2.5万个班级,每天如果6节课,一天下来徐州就是15萬节课,这15万节课质量怎么样?没有人能说清楚。甚至一所学校也有一二百节课,每所学校的校长也很难说清楚,今天到底哪个老师上课状态比较好,哪些学生状态比较好。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监督、没有质量监测,就这么一天天下去,到高考、中考的时候算个总账有什么意义?日常的质量监测、课堂状况、数据收集怎么搞?这是个问题。

如果说一旦2.5万个班级在课堂上出现了教学偏差,出现了质量的滑坡,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交代。如何保证课改不走偏,保证我们的课改能够有质量、有秩序、可控风险地推进,这是我们的重要关注点。为此,我们把巡课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措施。

开始,我们就是做几个指标,每个人拿着表格到学校,你这个班级怎么样,在表格上画钩,回去以后大家再做表格汇总。办法好是好,但太麻烦,做不下去。就在这时,泉山区西苑小学一位计算机老师和几个朋友,一起想办法把我们的观测指标放在一个网页的平台上面,把班级的数据、事先观测指标都放在网页内,巡课时点一下,数据就进去了,后台把这个数据自动汇总出来,生成一个学校版的巡课系统。然后,我们市里面又把后台放大,现在全市各个区都在使用。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支持,争取明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开。这样一个教学管理数字化的应用系统,不是我们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线需求逼出来的,是教师主动改革、主动建设生成出来的东西。

回头去看,巡课系统至少发挥了三个作用,一是反映课堂上课改状况,起到了推动课改的作用;二是监控教学常态,起到课堂质量监控的作用;三是发现教学事故或课改异常,起到管控课改风险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教案教研校长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