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如何变得“好吃有营养”

2015-07-27李德乾

人民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小鸭小鸡学科

李德乾

课程整合提升学科价值

我们提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立足点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素养,必须为学生提供“好吃而有营养”的课程。让课程变得“好吃而有营养”,需要基于国家课程进行再造,再造的重要方式是课程整合。

近几年来,在课程整合这条路上,我们获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语文,是母语,也是文化的载体。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母语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语文课程,我们依据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写好字、写好文、会倾听、会说话、会朗读出发,对其进行了“主题整合”。

主题一:金色童年阶梯阅读课程。内容除了国学经典,还有中外文学名著分层次阅读。我们将诗歌诵读贯穿于每个年级;儿歌、童话、神话、寓言、小说等分年级阶梯推进,高年级以主题阅读为主。在阶梯推进的基础上,每个年级还确定了重点研究项目:一年级—绘本、儿歌、童话;二年级—童话和科普读物;三年级—齐文化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四年级—齐文化知识系列、经典小说;五年级—文史类书籍、诗歌名篇等。

主题二:能读会说(写)课程。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一年级指导学生讲故事、说话训练;二年级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三年级开始大量读写,把阅读课上成读写结合课。

主题三:诵读课程。

主题四:写字课程。

主题五:作文修改课程。

主题六:班本课程。我们倡导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班本课程。

为保证主题课程实施到位,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整合,策略是用“典型课文”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和文体特点,从每册教材中选出“典型课文”8-10篇,做到“用教材教语文”。“典型课文”教学,为实施主题课程整合创造了时空。

数学学科,我们采用结构整合方法。借鉴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马芯兰的做法,我们以核心概念为基础,对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生活与思维四大方面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用具有种子能量的知识生长点串成数学知识链,采用“渗透、迁移、交错、训练”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让数学课堂彰显思维魅力。

用“核心概念”进行结构整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比如,二年级学科组研究《大小数的关系》,抓住核心概念“同样多”,把大数分为两部分:和小数同样多的一部分,比小数多出的一部分。如何求大数?这里渗透了最核心的数学概念——和。如何求小数?这里渗透了数学概念“整体和部分”。在课堂上,数学老师让学生用具体实物比较大数和小数,利用线段图让学生说理、推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抓住学科本质,教学就不再是分割、切碎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结构来整体学习。在“计算教学”部分,我们不是按照课本上的编排一步一步地教,而是抓住计算教学的本质,强化算理教学,算理通了,一通百通。三年级《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共两个单元18个课时,我们只用4节课就能完成教学。三年级《两三位数乘两位数》,分散在上下两册教材,两个单元,共22课时,我们只用6个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材安排12课时,我们用3节课就把所有的试商、调商、往大处估、往小处估等各种内容的教学完成。

结构怎样统整?答案是数学思想。比如,五年级数学老师研究《一个整数除以分数》,运用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数学思想。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单位1包含3个1/3,也就是1÷1/3=1×3;单位2包含6个1/3,也就是2×3。通过归纳推理,提出猜想:一个整数除以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用解方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演绎推理:2÷1/3=X,利用等式的性质推导出结论。

数学思想的整合还体现在制作数字化学习工具中。例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是16cm,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坐标系中,学生拖动粉红色小点,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的蓝点集合呈现出一条抛物线,表示长方形宽的红点的集合呈现出一条直线。在学生的操作体验中,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得到了很好的渗透。

英语学科采用的是情景整合方式。将教材中的单词和课文按情境进行重新归类,每一类都要拓展补充一定量的英语词汇组成新的情景短文,英語学习变为情景剧表演、电影配音、场景对话等方式,借此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同时学习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其他学科,实行跨界整合。美术,一节基本美术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动漫课,从美术技法到动漫制作,逐步开设动漫课程。音乐,一节基础音乐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电钢课,使用电钢教材。体育,在保证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让乒乓球、足球、篮球进课堂,形成体育传统项目特色。科学,一节基本科学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科技阅读课,同时渗透科技制作和动手操作。思品课与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进行整合,突出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课,将临淄齐文化教育和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和《环境教育》作为信息技术处理的资源,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多元评价

改革学科课程评价模式,构建新的学习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保障。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纸笔测试方式,将学科课程能力评价分为综合考试和分项能力考核两部分,均按等级进行评定,并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分别制订具体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案确定操作模式。

比如,语文学习能力评价,主要包括认字测评、书写测评、朗读测评、古诗背诵测评、阅读测评、作文专项测评。低年级的认字测评底线是教材中的生字数量,分三个级别进行评价;书写测评采用“十段三星”评价方式,写字水平高的学生可以跨段申报;作文测试采用现场命题,集中评阅,等级评价的方式。

数学学习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口算、操作应用、说理分析、数学日记等内容,其中说理分析时做到语言简洁、完整,能够借助画批、示意图进行分析数量关系。

其中,“说理分析”是必测项目。教师测评小组(一般2名教师一组),对学生进行测评,根据学生口头分析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正确性评定等级。如二年级测试题目:用大小数关系分析下面应用题:小鸡40只,小鸭52只,小鸭比小鸡多几只?要求学生在说理分析时,能够用准确简单的语言完整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说理分析提纲包括:读应用题,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在线段图中怎样表示?谁和谁比较?谁是大数?谁是小数?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小鸭比小鸡多几只”,你是怎样理解的?(小鸭的数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鸡同样多的40只小鸭,一部分是比小鸡多的小鸭的数量。从52只小鸭中去掉和小鸡同样多的40只小鸭,就是小鸭比小鸡多的。)列式是……

英语学习能力分项则由五大部分组成:听力、单词认读、情景对话、情景表演、儿歌演唱等。

其他学科学习能力评价的重点放在素质展示和实践操作上。比如体育主要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音乐主要评价学生现场演唱、演奏、展示素质;美术主要评价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作品展示;信息技术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电子作品设计;科学课程的评价重点在实验操作和科技创意、小制作等。

在评价的价值导向上,我们重视学习习惯培养。教导处专门制定《实验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表》,从学习用品摆放、课堂礼仪、读姿坐姿走姿、回答问题、合作交流等诸方面细节上开展评价,每学期还开展班级、学生个人学习习惯星级达标活动,实施周评、月总、学期达标认定,计入班级和学生学期评价。

习惯评价中,我们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养:一是表达素养;二是倾听素养,学生的注意力培养成为教师研究的心理课题;三是质疑能力,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纳入了课堂星级考核;四是整理的习惯,学习完一个知识单元,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知识结构,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猜你喜欢

小鸭小鸡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小鸭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小鸭捕鱼
小鸡不见啦
五只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