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为“媒”:闽北地方文化动漫化的若干尝试

2015-07-27丁家珍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闽北动漫动画

丁家珍

(武夷学院 传媒与动漫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动画为“媒”:闽北地方文化动漫化的若干尝试

丁家珍

(武夷学院 传媒与动漫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要:地方文化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动力。富有闽北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艺术品创作等必须根植于闽北地区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才能搏动时代的脉搏,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对闽北地方文化进行挖掘和考证,并通过有效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可给世人透视福建的上古文明打开一扇亮丽的窗口。以动画为“媒”,探讨闽北地方文化动漫化的若干尝试,希望对闽北地方文化在保存与传播的困境中给予一些有益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动画;闽北;地方文化;动漫化

众多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文化产业是当今最具前瞻性的产业之一,地方文化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动力。富有闽北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艺术品创作等必须根植于闽北地区自身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才能搏动时代的脉搏,并体现出闽北文化的精神与灵魂,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前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1]闽北地区曾一度是福建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对闽北地区的文化进行挖掘和考证,并且通过有效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可给世人透视福建的上古文明打开一扇亮丽的窗口。本文试以动画为“媒”,探讨闽北地方文化动漫化的若干尝试。

一、闽北地方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困境

(一)现代性悖论导致地方文化遭遇漠视

现代性是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迅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它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对生产力提高的推动,市场原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重视“效率”的追求,一切遵守客观规律,凸显个体的自我能动力的发挥,主张理性取代蒙昧,倡导消费取代禁欲等等。现代性的迅速成长使理性主义、市场规则成了各行各业谋求发展的真理,“市场原则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保证经济活力,也造成了人们行为的功利化。”[2]它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阶段的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现代性成长起来的客观、效率、公正、等价交换和自由平等意识却对某些传统的是非评判标准、和谐理念提出了挑战,市场原则和效率原则使亲情和友情产生异化,情感与道德被金钱所腐蚀,一切行事准则以“市场指令”为前提,至使民族间各种宝贵的传统文化及物质遗产遭到无情毁灭,或某些文化在传承中因利益的驱使而中断了“文脉”。闽北地区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后人积淀下了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因理性原则、市场原则、效率原则、利益至上原则等现代性悖论的迅速膨胀,导致许多传统文化遭到人们的漠视,颠覆了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心理,人们对民族内的一些民俗文化甚至产生某种程度的文化自卑感,闽北许多地方文化已遭遇人们的漠视,还有部分文化面临着无人挖掘、无人知晓的困境。

(二)闽北地方文化呈现“去地方化”危机

闽北地方特色文化涉及面非常广泛,有遇林亭窑址、大红袍、武夷斗茶为代表的茶文化;以朱熹为首的朱子理学文化;有柳永、李商隐、陆游、徐霞客、辛弃疾等历史贤士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美古诗文(或题刻)千余篇;闽北地区尤其是“武夷山还是儒家学者的倡道讲学之地,享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之盛誉。”[3]另外还有建于西汉时期的闽越王城遗址;有始建于乾隆年间且被誉为“福建最美乡村”的下梅古居民村,及以该村落为代表的闽北民俗文化。早在1999年,武夷山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继泰山、黄山、峨眉山之后第4个双世遗产地,也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遗产地。近年随着遗产旅游的兴起,地方特色文化遗产越来越处于政府、国家(民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官方的权利掌控之下,为响应国家对保护遗产下的“综合利用”政策,文化遗产地的地方主体已湮没在政府的权利语境中,似乎只能接受“立法”与“行政权力”的安排,并处于无耐的“被表述”状态。这种对遗产地进行表述与解释的主流话语将直接影响遗产的所有权、真实性、保护原则等,并导致地方利益主体的沉默不语或 “失语”,[4]“以及破坏地方利益主体与文化遗产之间原有的情感纽带,由此造成遗产保护偏离最初的保护原则,与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相违背。”[5]然而为了迎合当下兴盛的文化遗产旅游,遗产主导者(政府或景区管委会)必须对遗产的一些方面进行规划以适应全球化的模式,这种对文化遗产的某些方面的重新构建,无疑对各种不同游客的观光需求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也造成了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某些传统功能的弱化以及固有文化的流失,因此闽北地方文化已呈现出了“去地方化”危机。

(三)“再地方化”现象使地方文化出现“异化”

闽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本土特色文化,对于闽北人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家遗产旅游兴盛的今天,虽然闽北地方文化已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去地方化”现象,在国家权力与政府政策的强势话语中,对地方文化所属的地方主体造成了一定影响,甚至是发生过矛盾,因此原本的地方主体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保护谈不上是自觉的,可以说是被动按政策进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遗产本身往往可以转化成商业资本,随着游客的增加,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地方(尤其是武夷山),对地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消解,同时也改变了一些文化遗产的地方主体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思想转变。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抓住商机,处于旅游竞争中的佼佼者与最大受益者,旅游开发的主体又必须保证地方“独一无二”的特性,因此又加大了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景观的 “再发明”与“再创造”,地方人造景观尤其明显,呈现出“再地方化”现象,此现象对地方原始固有文化的表达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

二、地方文化动漫化的意义

闽北地区丰厚并有着鲜明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地域性的特色文化也为闽北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闽北区域文化艺术品的创作只有深深根植于闽北自身文化土壤才能提高作品内涵。在当今文化产业“大发展”及“大繁荣”的背景下,闽北地区众多独特的优秀文化题材正吸引着各类学者们探索的目光。富饶而鲜明的地方文化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创新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和创作空间,闽北正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探寻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对该地区文化的保存和文化的传播皆有重要意义。构想将闽北地方文化以“动漫化”的方式来呈现,一部精美的地方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或动漫作品更加符合当代各年龄段人群的审美需求,对促进地区文化建设与保存、教育和宣传将有不可估量的功效。

(一)动漫宣传片的特点

动漫宣传片主要是以“动漫”为主要表现内容或者以“动漫内容”为主线辅加传统视频的一种时下流行的新型宣传片。动漫宣传片的技术感与艺术感较高,作品往往极富表现力,不受时空限制,能很好的呈现时代背景。动漫特殊的视听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动漫作品不受地区、民族、国界及年龄的限制,符合全人类的观赏需求,并且传播平台宽泛,线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线下(电视、电影、VCD、书籍等)均能很好传播。它具有时尚化、多媒体化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的不同领域,例如:新闻事件的重现、产品动漫宣传片、城市动漫宣传片、地方特色动漫宣传片等等。

(二)动漫宣传片的制作技术

地方文化动漫宣传片的制作在工具上可分为传统工具(前期制作需要)和现代软件(中、后期制作需要)。传统工具主要包括铅笔、橡皮、A4纸张、分镜表格等;现代软件主要运用Photoshop、F1ash、3ds Max、Maya、After Effects、Premiere、格式工厂等。以制作地方文化二维动漫宣传片为例,整个制作过程基本可分为五个阶段。阶段一:到地方调研,搜集地方特色文化的相关素材,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精悉该地区特色文化,理清思路开始撰写文学剧本,并按动漫的要求写出文字分镜头。阶段二:前期设计人员开始设计角色,绘制出主要场景,并绘制故事版和最终分镜头。阶段三:中期制作人员运用Photoshop、F1ash软件进行动画制作。阶段四:后期制作人员运用After Effects和Premiere软件进行后期音画合成和剪辑,输出视频。阶段五:格式转换,我国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25帧/秒频率的DV_PAL标准格式,输出时多为“avi”,可根据传播平台的不同 (网络、电视台、影院等)将“avi”格式的作品使用格式工厂软件转换成容量较小的“rmvb”、“mp4”、“FLV”等格式视频,利用合适的传播平台播放该宣传片以达到宣传地方特色文化,这也是地方特色文化有效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动漫宣传片的作用及意义

每个地区都有该地区独有的一些文化特色,仅闽北地区就有众多地方文化,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地区的,也应该是民族的、世界的。若仅靠传统的视频宣传片来传播地区文化力度将远远不够;如果将这些文化动漫化,制作成一种全新的动漫艺术片,以动漫为“媒”向世人展示闽北文化独有的魅力效果往往会更好。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在地方特色文化宣传中的作用表现在:(1)动漫独有的艺术品质和感染力更能突破传统视频的受众群体,并且符合全球各民族的审美需求,而动漫作品本身也更吸引观众的视线,能给观众带来美妙的视觉感受。(2)动漫剧情的趣味性、形象的生动性、类型的多样性(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实验动画等),创作者能有广泛的选择空间和表现空间高效有力的宣传地方文化。(3)特别对于广大少年儿童而言,在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面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4)对地方文化的原始呈现有积极的意义,能在闽北地方文化传承中所面临的“去地方化”危机和“再地方化”危机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5)动漫宣传片小容量的同时还保留了高清的画质,便于在现代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相比于传统视频更加突破了宣传平台。

三、闽北地方文化动漫化的具体尝试

地方文化动漫宣传片应从地方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闽北的动漫宣传片应该抓住闽北的文化特质,把闽北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动漫作品的艺术创作当中,打造一批经典的、能代表闽北文化的动漫角色形象。著名广告导演高小龙曾说过:“好的宣传片应该是自然、亲切、美感,走感性路线的城市形象片,最高境界莫过于此。”[6]一部优秀的地方文化动漫宣传片应当包含:(1)文学剧本的创作必须深深根植该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经得起文化的推敲与考量。(2)角色形象的开发要个性鲜明、生动,具备艺术的感染力。(3)情节的设计要合理,得包括起、承、转、合四个部分。(4)要具备创新的设计理念。动漫作品的关键技术还体现在“动”这一方面,原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关键动画时,不能把动作设计得僵硬、呆板,缺乏活力的动作不仅不利于动画本体的表现,也阻碍了地方文化在作品中的有效表述。动作的设计应该在“情理之中”,却在“想象之外”。

在将闽北地方文化动漫化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武夷学院传媒与动漫学院、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另外少量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了开创闽北动漫产业新局面的队伍当中,例如:福建省嘉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2013年6月18日的“福建省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会议期间,福建嘉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诚邀武夷学院参与反映闽北特色文化的动画连续剧《朱熹》和《斗茶》项目的制作,双方协商一致分别签订了《朱熹》动画连续剧合作意向书和《斗茶》动画连续剧项目协议书,由武夷学院师生共同组建项目制作组,完成项目制作。图1和图2为《朱熹》动画片和《斗茶》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设计截图。

图1 《朱熹》动画人物设计

图2 《斗茶》动画人物设计

在此谨以《朱熹》动画片中的人物为案例分析动漫形象设计:

朱熹:少年朱熹根据考证是比较顽皮的,具有孩子们的天性,但是少年时的朱熹却非常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人物设计时少年朱熹的形象理应比较正直,天庭饱满,天资聪慧,然而又不能失去人物形象独有的特点,因此在少年朱熹的人物形象设计中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刻意设计成了一个“顿号”(“`”)的形状,整个人物形象是由“顿号”(“`”)演变而来。如图3“少年朱熹动画人物形象”所示。

刘勉之:刘勉之是朱熹的岳父,也是朱熹早年的老师,作为一名教书先生,自古以来人们对教书先生的普遍印象都是比较清贫,因此,刘勉之人物形象设计时,设计得比较清瘦。另外为了加深观众对他的印象,突出刘勉之的特征,这位老先生的形象设计是根据“逗号”(“,”)演变而来的,不管看刘勉之的头部或者刘勉之的身体,都可以发现“逗号”(“,”)的影子。如图4“刘勉之动画人物形象”所示。

道谦法师:道谦法师常常游学四方,功德比较圆满,受人爱戴与尊敬,则可设计成一位胖先生,满面慈祥,性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人物形象设计中,道谦法师的头部设计成“句号”(“。”),但是整个头部和身体结合起来看,又像一个“反向”的“感叹号”(“!”)。如图5“道谦法师动画人物形象”所示。

图3 少年朱熹动画人物形象

图4  刘勉之动画人物形象

图5 道谦法师动画人物形象

因此,地方文化动漫宣传片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必须要到当地去考证人物当时的时代背景、性格特征和该人物有过的历史经历,同时人物的造型要个性鲜明,有特点,具备一定的“符号化”特征,有艺术感染力。

地方文化动漫宣传片中还包括建筑漫游动漫宣传片、城市动漫宣传片、古建筑复苏动漫宣传片。武夷学院传媒与动漫学院应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邀请,为了保存武夷山城村汉城王城遗址历史数据和空间关系系列宝贵资源,通过利用虚拟技术全面、生动、逼真地展示城村汉城王城遗址壮丽景观,从而实现闽越王城脱离地域限制,以达到资源共享,使闽越王城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这一目标,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委托武夷学院传媒与动漫学院针对闽越王城古建复苏动画进行研究制作。经双方协商一致在2013年6月18日的 “福建省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会议期间签订了《闽越王城古建复苏动画》项目协议书,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

另外,在闽北优秀地方文化的动漫化传播与传承中,除了制作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动漫影视宣传片外,还可以开发与闽北地方文化相关联的动漫衍生产品,拓宽地方文化动漫化传播的阵地。动漫衍生产品包括与动漫形象相关的生活用品、玩具、服饰、主题公园等系列产品,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是动漫形象与动漫文化迅速传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整个动漫产业链中经济利润最大的一环,纵观国内外成功动漫作品无一不积极开发与之相对应的后期衍生产品。然而,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文化始终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或是东方的日本、韩国、中国,在动漫艺术创作中都极其注重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采集与推广,在动漫衍生产品中也深深的打下了民族文化的烙印,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系列产品、米老鼠系列产品、火影忍者系列产品、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产品,这些知名可爱的动漫形象在国际上都充当着各国的“形象大使”。闽北地区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动漫化传播中,完全可以超越动漫影视作品的范畴,积极探索出一条烙有闽北特色文化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发思路,为闽北地方文化乃至闽北创意产业的发展开启另一新空间。

闽北地区可物化为动漫衍生产品的文化资源众多,有独具特色的各种手工艺、民间音乐、戏曲曲艺,例如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建阳建本雕版印刷、蒲城闽派古琴、邵武长门、政和四平戏、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南平南词戏、邵武三角戏、南平南词曲艺等等。这些文化题材内容完全适合作为动漫衍生产品的文化利用资源,可以将这些地方特色文化题材设计成各种动漫卡通图案,印在披肩、围巾、手镯、书包、衣服以及当地生产的矿泉水瓶子上,即亲切美观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诸如“云南十八怪”文化设计成漫画印在云南山泉的瓶子上加以宣传推广就是国内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福建是产茶大省,武夷山是著名的大红袍生产基地,武夷岩茶目前已畅销全国乃至国外,依托武夷茶文化来开发动漫衍生产品的题材和样式就非常多,茶具、香炉、包装礼盒等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阵地。

“以民俗为创作题材的动漫衍生产品从一定程度上是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文化传播的载体”[7]当今在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中,企业已越来越重视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武夷山是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在旅游资源中结合民俗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可让游客们尤其是热爱动漫的青少年群体了解到不同的地域文化,满足游客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武夷山作为旅游宝地,从蜂拥而至的游客来看,本地优秀民俗文化具备得天独厚的对外宣传渠道,武夷山可以打造动漫主题公园,开发一系列能代表闽北特色地方文化的动漫衍生产品在主题公园推广和销售,还要打造一批能代表闽北的“动漫形象大使”在公园内与游客们互动,可参照和借鉴香港迪斯尼乐园的一些举措,发展本地的动漫主题公园。优秀的动漫衍生产品是优秀文化的凝结,闽北的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必须有闽北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渗透,从创意开始,形成清晰的产品定位,不应该只是某些造型上的模仿和视觉符号的简单再现,更应该突出和强调闽北自身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随着闽北地区地方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的挖掘,对当地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地方文化的有效保存和传承带来危机。在现代性工具理性主义尤其是经济利益的直接驱使下,民众对文化的漠视和破坏层出不穷,对现有遗产的利用也往往过度而缺乏保护意识。闽北众多特色文化是闽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族安全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并充当着该地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动漫作为一种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正是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赋予了它在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中的重要使命。将闽北的地方文化进行动漫化,不仅对文化遗产的保存有益,而且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有直接的成效。随着动漫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动漫艺术正在向世人展示它独有的魅力,“动漫宣传片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视频宣传片,但它将是宣传片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可观的创作和推广价值。”[8]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光明日报,2010_03_16.

[2]许亦善,董四代.现代性悖论下文化的困境与重塑[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5_38.

[3]陆刚,陈巧云.传承武夷文化遗产提升闽越品牌价值[J].南平师专学报,2006(3):29_31.

[4]The Case of the Dutch Part of the Wadden Sea.In D.Harrison&M.Hitchcock(eds)[J].The po1itics of Wor1d Heritage, 2005:7_8.

[5]龚坚.世界遗产保护的地方视角:以武夷山城村为例[J].东南文化,2009(6):15_19.

[6]孟晓辉.从国家形象宣传片看“国家公关时代”大众传媒的作用[J].开封大学学报,2011(2):31_33.

[7]王芳.动漫衍生产品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5_97.

[8]魏三强,候舞阳.动漫宣传片在地方特色文化宣传中的独到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28_130.

(责任编辑:刘朝霞)

中图分类号:G127.57: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_2109(2015)07_0005_06

收稿日期:2015_01_09

基金项目:武夷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古)闽越王城古建复苏动画”阶段性成果(XL1213S)。

作者简介:丁家珍(1987_),男,汉族,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动画与艺术设计。

Animation for the“Media”:Some Attempts in Local Culture Cartoon in North Fujian

DING Jiazhen

(Schoo1 of Media and Animation,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bstract:Loca1 cu1ture has become a major driving force for 1oca1 economic deve1opment.Rich 1oca1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product deve1opment in North Fujian,and other creative works of art must be rooted in the rich soi1 of traditiona1 cu1ture in North Fujian Province, to the pu1se of the pu1se of the times,get a strong vita1ity.Excavation of the 1oca1 cu1ture in North Fujian and research,and spread through effective media,can give the wor1d's ancient civi1izations perspective Fujian open a bright window.In this paper,the animation is“media”to exp1ore the 1oca1 cu1ture in northern Fujian animation of severa1 attempts,we want to give a bit of 1oca1 cu1ture in northern Fujian usefu1 reference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deas predicament.

Key words:Animation;North Fujian;1oca1 cu1ture;animation

猜你喜欢

闽北动漫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我的动画梦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