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旧哈村拉祜族语言现状调查
2015-07-27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贾淑凤
文·图 /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贾淑凤
新平县旧哈村拉祜族语言现状调查
文·图 /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贾淑凤
旧哈村委会位于新平县水塘镇西南边,哀牢山半山腰,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是水塘镇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市级贫困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787户村民,3166人,是水塘镇人口最多的一个村。主要居住着彝族、傣族、拉祜族和汉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80%。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对旧哈村三岔沟拉祜族青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群众的语言使用、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进行调查。
使用情况
在家庭中,随着谈话对象的改变,使用的语言也在变化。只有祖父母在交谈时会使用拉祜族苦聪语。老年人与子女、孙辈对话已经不再使用拉祜语,而使用汉语。中年人之间的交流很少使用拉祜语,中年人对父母亲、兄弟姐妹以及子女说话时使用汉语。青年人与祖父母、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使用汉语。对待客人、陌生人同样会使用汉语。被调查者中,几乎所有人都以当地汉语方言作为交际工具。
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语言使用情况也有所差异。家庭外部,只有老年人能较熟练地使用拉祜语交流,但个别时候会遇到障碍。中年的拉祜族见面打招呼偶尔会使用拉祜语,在田间生产劳动时,偶尔会使用拉祜语作为劳动号子。而去集市、店铺买卖东西,谈论电视节目、新闻,看病,公务用语,学校的课外用语,广播用语,节日聚会、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场合,无论对本民族还是非本民族都使用汉语。只有宗教仪式和丧葬礼上头人会使用拉祜语。
就整体而言,青年人不会说拉祜语,能流利地用普通话与人交谈。中年人只会一些基本词汇,比如:“头、眼睛,爷爷、奶奶、舅舅、舅妈、阿姨,路、石头、沙子,肉、鸡蛋、辣椒、盐、饭、菜,猪、公鸡、母鸡、小鸡,酒、烟,吃饭、喝水”等。老年人则会绝大多数拉祜语。
语言态度
年轻人认为,拉祜人掌握汉语非常有用,学好汉语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从而得到更多的收入。还有一部分认为学好汉语,更方便与外族人交流。对于成为“拉祜语—汉语”双语人态度也有所分歧。一部分人提倡顺其自然,另一部分则迫切希望成为双语人。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年轻的一代更希望子女能够掌握好汉语和英语。他们对于掌握拉祜文字持有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是无所谓的事。
中年人则认为,拉祜人要掌握苦聪语和汉语,这样既可以与本族人进行交流,又方便和外族人沟通,对拉祜族人成为“拉祜语—汉语”双语人抱有迫切的希望,并且不希望拉祜人只会说汉语。虽然不会写拉祜文字,但是他们都非常希望有机会学习掌握拉祜文字。
老年人亦认为,拉祜人掌握苦聪语很有用,这样可以方便与本族人进行交流。当然,也需要学好汉语,方便和外族人进行交流。他们希望当地的广播站、电视台能够使用汉语和拉祜语双语播音,这样就可以照顾到老年人的感受了。希望家里的孩子会说拉祜语,特别希望自己能把汉语掌握得更好一些。
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语言使用的代际差异,对拉祜语的熟练掌握程度会影响拉祜人对这一濒危语言的态度。出于情感因素,中老年的拉祜人对民族语言的感情要比年轻人深厚。他们特别希望濒危的苦聪语继续传承,用拉祜语交流,也希望能掌握拉祜文字。而年轻的一代,已经全然不会说拉祜语了,从而更偏向于想掌握好汉语普通话。同样,拉祜人所处的语言环境也会影响到拉祜语的使用。当绝大多数人都使用汉语方言进行交流时,自然就影响到拉祜语的使用。
拉祜语的使用人数、使用场合、交际功能都在缩小或减退。新平拉祜语事实上已处于濒危状态。
(责任编辑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