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07-25周寒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周寒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寒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线,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的灵魂。改革开放后,我国独立审计行业经过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但是在独立审计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独立审计质量低下。本文以当前中国独立审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以审计质量的界定为出发点,阐述我国审计质量的现状,提出了可能对审计质量影响比较大的一些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独立审计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环境审计主体审计客体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独立审计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一直影响着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投资信心,是他们进行投资的风向标。但是,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审计失败的案件都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这些无疑表明了独立审计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广大投资者是审计报告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如果审计报告出现了问题,并且由于错误的相信审计报告而造成损失,肯定会对独立审计进行质疑和批评。这些质疑和批评不仅会严重损害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不利于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对资本市场来说,也是个巨大的冲击。
因此,笔者认为,本文无论对我国独立审计在理论界的研究,还是对我国独立审计在实务界的发展,都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
二、审计质量综述
对审计质量最经典的界定,恐怕要数20世纪80年代初期Deangelo对审计质量进行的界定,他认为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发现和报告财务报告错误的联合概率,而这个联合概率是由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共同决定的。
综合以往文献,审计质量主要有以下特征:隐蔽性、模糊性、主观性、经济性、系统性和社会性。
由上述审计质量的含义和特征可知,审计质量不能被量化,本身又具有不可视性,因此,很多学者采用一些替代指标来衡量审计质量,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大小,声誉的好坏,审计任期的长短、审计收费的多少和审计客户的盈余管理等。
三、审计质量的现状分析
21世纪初,国家审计署组织检查了16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质量,该次检查共抽查了32份审计报告,但在这32份审计报告中,就有23份是严重不符合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的,即将近80%的审计报告质量都不合格,而且14家都难辞其咎。
2002~2007年,中国证监会陆陆续续对1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处罚。2010年,国家有关机构对100家公司2009年度审计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审计质量存在很多问题。
很多其他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大部分的社会公众并不相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确切的表示审计报告不值得信任,只有小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审计报告是可以信赖的,但这一部分人占有的比例不到20%。
以上数据说明,我国独立审计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注册会计师面临诚信危机,严重制约行业生存与发展。因此,提高我国独立审计质量已经迫在眉睫,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追其根,溯其源”——明确与审计质量相关的因素。
四、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审计环境的影响分析
1.审计市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市场是审计主体进行相关交易的场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每一种产品和劳务的质量和价格都受到其供求状况的影响。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务,也遵循这样的客观规律。当审计市场上供大于求时,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就会产生激烈的竞争,从而出现降低审计收费,甚至导致恶性竞争;当审计市场上供不应求时,会计师事务所就有可能为了多拉取一些客户而忽视了工作质量。目前,我国审计市场总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也被拉低了。另一方面,审计市场上的需求结构也对审计质量有所影响。
2.法律责任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审计质量。我国目前的审计质量普遍偏低,与国际相比更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落实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大违法违规成本成为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般而言,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会预先了解自己所要面对的职业环境,并且评估自己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当注册会计师认为自己面对的职业环境比较严格,而且其承担的法律风险较高时,通常会选择提高审计的质量,以此来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也就是说,当审计人员预测某项审计业务面临着比较高的法律风险时,他就会严格遵守职业规章制度进行审计。
(二)审计主体的影响分析
1.审计人员素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素质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诚实、客观、公正等品质。一般而言,如果注册会计师拥有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而且在审计过程中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我们就可以认为他的审计质量是有保证的。
2.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声誉及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更加重视自身的品牌声誉,也会对违规所要付出的成本多加考虑,发表的审计意见可能更为客观公允。其原因在于,大规模的事务所拥有更多的客户,当其面对某一客户时,其独立性更强,更不易受到该客户的影响。
3.审计收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收费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收入”。当会计师事务所从客户那里获得的审计收费越多或该收费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总收入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时,更容易对客户产生依赖,很可能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向客户的“无理”要求妥协,甚至与客户合谋,以至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降低审计质量。
4.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而且还向其提供非审计服务,一方面,事务所会通过其所提供的非审计服务而加深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另一方面,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收取的非审计服务服务费较高时,会计师事务所就很有可能在审计服务方面向被审计单位做出让步,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5.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任期是分阶段影响审计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审计客户进行第一次审计时,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并不十分了解,难免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以及审计成本的收回,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逐渐得到提高,审计质量也会得到相应提高。最后,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客户提供服务的年限的进一步增长,审计人员可能会与被审计单位产生亲密关系,使其独立性逐步丧失,审计质量会走下坡路。
(三)审计客体的影响分析
1.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与正直性
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首先会对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与正直性做出客观评价。一般而言,一个诚信、正直的企业,其提供的财务报表更可靠,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其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也可把审计风险稍微降低一点;正直的客户往往会提供完整真实有效的财务资料,高度地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从而为注册会计师提供良好的审计环境,也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工作效率。
2.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公司控制目标的活动。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控制风险是构成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且有效运行的时候,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就有了较高的保障,财务信息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舞弊发生的概率也会下降,审计质量相对来说就会较高;反之,审计质量则较低。
3.被审计单位的风险
在被审计单位中,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是其主要风险。这两种风险都会导致投资者预期公司股票的收益下降。其中,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治理层和管理层在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或经营管理中出现了失误,从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资本成本、经营成本的增加和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与公司的资本结构密切相关。如果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比如,长期负债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太大,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资本成本增加,还本付息压力增大,尤其是当公司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偿还负债时。在某些条件下,这两种风险可能传递给审计工作,从而增加审计工作的风险性。
五、提高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审计环境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审计市场的内部监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法制环境。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针对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新业务不断出现的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对审计收费方面的监管,不要让非法人员有机可乘,钻法律的空子;而且,要加强新法规制度、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的宣传,加大对会计、审计人员的培训,同时要利用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法律责任,加强政府和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以保证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而不是放在那里做个“空架子”。
其次,要改革准入制度。要规范审计市场准入制,提高事务所的进入、退出壁垒以及审计师准入门槛,鼓励国内事务所强强联合,从整体上提高本国事务所的竞争力;可以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评级”,加强“高级”会计师事务所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并定期按照相关的标准对其执业质量进行复核,调整其“级别”;可以通过规范审计收费,减少不公平的竞争,尤其是恶性的价格竞争,并增强低质量竞争的法律责任,促进审计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二)审计主体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做到内部控制质量复核和外部控制质量复核“两手抓”,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创造各种条件,注重对行业专长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当然,如果工作中涉及了注册会计师不熟悉的领域,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可以聘请外部专家。一方面要以提高审计质量为中心,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后续教育、多样化选拔人才等方式,以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发展本事务所的优势业务。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审计职业道德的记录制度,形成审计人员道德行为档案,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来增强审计人员的道德责任。当然,也可以为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不道德行为的投诉提供公开的平台,推行审计人员职业的透明化;加强审计质量的外部复核。上文我们提到了法律监管和行业监管,除此之外,本人认为注册会计师的自律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审计人员的道德提高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层要起好带头作用,做其他审计人员的好榜样。
(三)审计客体方面的建议
1.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
完善国有上市公司产权制度,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促进股东“多元化”。适度控制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在股东之间建立监督机制——大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小股东对大股东的监督,分散大股东的权利,防止出现审计意见购买现象。公司应该保证审计委员会聘任其审计机构的权利,从而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当然,通过法律途径来加强和落实大股东的责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独立董事独立性和治理效率
具体说来,可以完善独立董事候选机制,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甄选,不仅要求独立董事具备一定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公司还要加强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认识,在对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对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改善其缺陷;还可以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和专业化水平,调整独立董事的结构。公司不能聘任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之间存在亲密关系,或任何与公司有重大利益关系的人作为独立董事。
六、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审计质量受到审计环境、主体和客体3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审计环境是起根本性作用的外在因素,审计主体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内在依据,而审计客体的制度和行为与审计质量高度相关。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均科.审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财经出版社,2002,(1):60-62.
[2]郭景祥.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008):66-69.
[3]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1): 51-52.
[4]罗华伟.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集中度波动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1,(27).
[5]张龙平,张敦力.试论审计质量特征与审计质量控制思想[J].审计研究.1997,(5): 26-27.
[6]Deangelo.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ournal of Economics, 1981, 13 (03): 183-199.
[7]DeFond, Mark L.& Jimabalvo.J.Incidence and Circumstances of Accounting Errors,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1.
[8]Watts.Zimmermn.Agency problem.Audit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Some evidence [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6 (3):613-643.
责编:王怡
【中图分类号】F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