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人送我向日葵》来探索丁善德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

2015-07-24白冬芳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艺术歌曲

白冬芳

摘要:丁善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理论家和音乐活动家。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音乐界富有盛名,属里程碑式的人物。本文从他的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的歌词分析与情感表现、演唱技巧与音色把握、作曲技法与作品特点、演唱与钢琴伴奏关系这四部分,来探索丁善德先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并对演唱这类艺术歌曲进行一个分析,以求能给大家在今后的演唱中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丁善德 艺术歌曲 作品特点 作曲技法 演唱分析

丁善德(1911~1995)江苏昆山玉山镇人。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朱荇青学习琵琶,1929年改为主修钢琴,随查哈罗夫学习,同时跟黄自学习和声、对位、配器、曲式及作曲。1935年毕业后任教于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1937年冬与陈又新创办上海音乐馆(后改名为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46年任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1947年赴法国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同期在校外随布朗热女士(N.Boulanger)及作曲家奥涅格(A.Honegger)学习作曲。1949年毕业回国,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作曲系主任及副院长。他还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协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会名誉会长及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有钢琴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托卡塔——喜报》等,还有《丁善德钢琴曲集》。有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其中《长征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和大合唱《黄浦江颂》等。尤其是《爱人送我向日葵》这首艺术歌曲,采用了不同的调性转换来布置全曲,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可以说是上乘之作,散发着艺术的光芒。这首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是在现在的声乐教学中,也常常被老师拿出来作为经典曲目继续传唱。所以本文以《爱人送我向日葵》来探索丁善德先生的创作风格及对演唱进行一个分析。

一、歌词分析与情感表现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高品位、优雅、含蓄、精致的独唱体裁,以舒伯特、舒曼为代表。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传入我国后,被寓意为严肃音乐,以肖友梅、黄自等为代表,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经典曲目。随后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中,不断地发展变化。《爱人送我向日葵》就属于中国艺术歌曲。它创作于1961年,邹荻帆词,丁善德曲。是一首非常含蓄抒情的女高音独唱曲目。整首歌曲旋律舒缓优美,歌词生动朴实。作品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心声和对美好的向往。

在声乐的学习中,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的时候,首先是要对歌词做一个朗读,去了解它是在刻画什么,所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的把握应该注意些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反复推敲,用心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以求达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爱人送我向日葵》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隐约的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一般爱人之间多送的都是玫瑰花,向日葵还是很少见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它是有隐喻的成分在里面。全曲的歌词是用一个姑娘的口吻来诉说的。“我和爱人来相会,盼他送我一枝红玫瑰。哦!没有玫瑰,没有玫瑰,一团圆圆的向日葵。”从歌词中我们大致可以感受到姑娘对爱人的期盼,希望爱人可以送他一枝红玫瑰,但没想到却是一团圆圆的向日葵。用讲述的口吻娓娓道来,给大家留下一下悬念。“听他语调多么美,他是初次下乡种向日葵。啊!向日葵啊,小太阳啊,在他手上放光辉。”这段歌词给大家解释了为什么爱人送的是向日葵而不是红玫瑰,把一个姑娘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爱人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觉得向日葵在爱人手里都放着光辉。第二部分歌词:“啊!他送我这一团向日葵,这蜂窝一样的向日葵。啊!爱情的甜蜜在这里面,他教我种在窗边。”从这段歌词里我们可以看出爱人通过向日葵含蓄地表达了对姑娘的爱意,像蜂窝一样的向日葵,满满的都是爱。同时姑娘也明白了爱人的用意,将这份爱意深深地藏在心底,将向日葵种在了窗边。第三段歌词:“那是他的脸儿对我来探望,那是他向我把手挥。啊!爱人送我向日葵呀,爱人送我向日葵。”突出的表现了爱人在姑娘心目中的地位,表现了姑娘对爱人的喜爱。每天看着向日葵如同看到了爱人的脸庞,如同看到了爱人向她把手挥。一种甜蜜,一种幸福油然而生。最后在“爱人送我向日葵呀,爱人送我向日葵”中结束,这样一来随着语气的变化,歌曲也变得生动起来。

在演唱《爱人送我向日葵》这首歌曲时,要特别注意歌词与音乐的融合,语气与旋律的结合。艺术歌曲难就难在它的情感表达上,它是极富内涵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体现着人类内心深处最为细腻的情感。所以艺术歌曲也是我们所有声乐学习者的必唱曲目。“情”在里面是占主导地位的,这就要求歌者对作品有一个相当的理解与审美标准。准确到位,有感情的去诉说一个姑娘感人的爱情故事,并将故事娓娓道来。演唱过程中不需要太大的情绪变化,也不需要太大的音量,一定要用气息和情绪带动声音,演唱的声音随歌词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每一个字都必须唱在统一的共鸣腔里,使声音统一。

二、演唱技巧与音色把握

演唱艺术歌曲一般都采用美声或民美的音色来演绎。它需要准确、细腻和优雅。并不需要多少炫技的成分在里面,是非常讲究音色的变化和音量的控制,需要精雕细琢。既然对音色和音量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那么,随之而来的演唱技巧也必须扎实到位。

古今中外的歌唱家均把呼吸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意大利美声学派数百年来一直信奉“谁掌握了呼吸,谁就会歌唱”的理念。所以,要想采用美声或民美的音色来诠释这首作品,气息的正确运用尤为重要。因为始终要强调每一个音“唱在气上”。对于呼吸,在笔者导师的教学过程中,总是首先很着重的教给学生呼吸的生理运动,让学生对呼吸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要求我们在声乐学习演唱中必须清楚并解决:吸气、控气与呼气三点,重点在控制气息上。1.怎样吸气:(1)脊柱挺起,胸腔打开,小腹微收,口鼻自然张开,采用伤心地哭泣——“抽泣”的方式吸气;(2)横膈膜下降,胸腔全面扩张,其中下肋骨、肺下叶扩张幅度较大;(3)吸气完成时,上起胸窝下至肚脐,以及腰部一周全面膨胀。2.怎样呼气:(1)呼气开始时,保持脊柱挺起胸腔打开,以小腹丹田为支点的下腹部收缩启动呼气;(2)呼气进行时,仍要在控制中进行,两肋腰间尽量保持不动,下腹部明显收缩。3.怎样保持:保持上腹部、两侧下肋骨、背部全面扩张的状态不动,气息不出不进,不要用喉咙档气,控制气息静止不动。因为在演唱《爱人送我向日葵》中,声音一定要搭在气上唱,如讲故事一般,气息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注意气息的连贯与流动性,这就对气息的吸和保持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起音要准确。起音如同弦乐器的弓弦“摩擦”,管乐器的“吹奏”。起音,是一个微妙的气息压力与声门间的平衡,它直接关系到歌声的质量。起音是以正确的喉咙安放为前提的。它是正确呼吸、喉头安放的落脚点。本作品适合软起音,第一个字“我”在吸好气后,声门尚未闭合前气息即先早出来那么一点,然后声带闭合震动发声。软起音气息冲击小而缓和,仿佛气息抚摸声门。声音柔美,音量适中,表现出抒情、委婉的音乐形象。

在演唱《爱人送我向日葵》中,不论是作品本身的内容还是演唱,均应是强调其浓厚的诗意、精练的形式和内在朴实的美感。要运用极富修养的音色将情感表现出来。这部作品速度上几乎没什么变化,比较平稳。在音色上,我们必须使用极具控制力气息的支撑下圆润音色来完成。因为艺术歌曲不像其它歌曲那样,即使有激动的唱段,声音和音色也不能有太大的变化,没有那么戏剧性,始终做到声音有所控制。同时音量不易过亮,也不易过暗过宽,以情带声,用恰当的音色准确、细腻、含蓄的将一个年轻姑娘对爱情的心声表达出来,从而使艺术性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作曲技法与作品特点

一首好的、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音乐语言风格不同于一般的声乐作品。转调较多,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唱,从中逐渐享受音乐的内涵与美。丁善德先生的艺术创作中,给了我们许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作品的结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和声体系是丰富多彩的,音型织体随乐思发展既变化又统一。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音乐进行中,脱离原来的调性而进入另一调性称转调,它可以增添音乐表现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丰富和声色彩,同时又可以推动音乐发展。五声调式的转调中,以近关系转调最为多见,远关系转调则较少。这部作品的第一次转调,运用了等音转调,前一个调的降G到后一个调的升F。第二次转调旋律上行大二度进行,G音到A音,旋律过度平稳。第三次是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从G大调转到G小调。第四次再一次运用了等音转调,B音作为上一个调的宫音,成为下一个调的角音。这四次转调体现了作者在五声调式方面进行的创造性运用。

这部作品出现了四次转调,每次转调都运用了增大七和弦,而且都是在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上。增大七和弦是由增三和弦的基础上根音与七音建立的大七度,增三本身具有向外扩张的音响效果,属于不协和和弦,加上大七度强烈的不协和,这样就更增强了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了音乐的朦胧感。增三和弦是全音阶中的代表和弦,所以两种全音音阶的应用,可以形成连续不断的增三和弦进行,从而使和声的功能性降低而色彩性加强。这种做法最初用于格林卡的歌剧中,随后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以及印象主义创始人德彪西都在作品中频繁使用这种技法,使音乐逐渐背离大小调和声体系。增三和弦不论是原位还是转位都是由两个大三度音程叠加构成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等和弦转换,从而为转调提供等和弦,为和声调式、旋律调式拓展新的语汇。在印象主义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追求和声的色彩感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因此,这部作品在写作上都大大增强了听觉的感染力,思维模式和写作手法都大大超越了传统。作者把这部作品的创作寄托于梦幻世界,在虚无缥缈的意境中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世界。

这部作品运用了全新的和声手法,具有一种抽象的、超现实的迷幻色彩,展现了新的表现风格,力求摆脱传统音乐的各种束缚。音乐偏重感性认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色彩的表现是作品的主要呈示手段,弱化了的和声功能更加有助于自由地展现色彩的魅力。作品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每次转调结构都比较短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较为自由的特点。作品中的语音音调与旋律完美结合,似乎是在朗诵,给人舒缓、恬静的美好感受。重视调式的表现力,第一部分运用了五声音阶,之后的四次转调都运用了降六级音,并在此音上建立了增大七和弦,这样就增加了色彩感,减弱了调中心感。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更加丰富和新颖的和声色彩,具有强烈的和声力度,大大加强了和声张力。

四、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钢琴是艺术歌曲演唱的最优美、最谐和的伴奏乐器。人声与琴声的完美结合共同创造着歌唱的音乐形象。它充分发挥钢琴的渲染力和表现力来塑造歌曲的背景,刻画歌曲的情感,烘托歌曲的氛围,使歌唱与伴奏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在《爱人送我向日葵》中,前奏部分一出,就将情感烘托得恰到好处,就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安静的氛围。在情感的把握上会给歌者一个暗示,使歌者更好的把握作品风格。虽然此作品转调较多,但加了钢琴间奏的过度,转换的十分巧妙与自然。歌者应时刻听着钢琴的变化,这样也不必太担心会有走音的状况发生。之后随着歌曲的不断深入,逐步地将年轻姑娘的心理活动,爱人形象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清晰的刻画在人们面前,歌者从而也能更准确的把握表达出整部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内涵。 所以说,艺术歌曲的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是极为重要的。

丁善德所创作的《爱人送我向日葵》是他为数不多艺术歌曲里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丁善德先生艺术歌曲的特点。风格上,中外交融 ,雅俗共赏。手法上 ,在传统基础上发扬民族特色 ,在广泛借鉴中创造新颖技巧。本文通过以《爱人送我向日葵》为例来探索丁善德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给自己,也给大家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赵爽.丁善德艺术歌曲创作及演唱研究以《爱人送我向日葵》、《延安月夜》、《赶骆驼的哈萨克》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2]赵云云.浅析丁善德艺术歌曲作品特点——以《爱人送我向日葵》为例[J].大舞台,2012,(01).

[3]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4]何新.中国艺术歌曲源起与发展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高山流水 颂知音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艺术构思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