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2015-07-24秦晓敏
秦晓敏
摘要:世界万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当然,声乐作为一门用人声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它的训练过程同样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松弛与紧张、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等这些二维辩证关系,歌唱者才能唱出通畅、明亮、柔美、圆润的歌声,才能表达出作品所需要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声乐训练 整体与局部 松弛与紧张 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 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天,出现了很多种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雕塑、戏曲、舞蹈、音乐等,它们之间互为联系的存在着,共同服务于人类的精神世界。而声乐作为一门用人声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独特艺术形式,它的训练过程却是复杂而又漫长的。早在13世纪的时候,藏族有位叫萨班·贡噶坚赞的人将音乐从发声学角度分为俱生乐和缘起乐,所谓俱生乐就是与生俱来能发出声音的音乐,如声乐;而缘起乐是指有外在缘由才能发出的声音称为缘起乐,就是现在的器乐音乐。演唱同乐器演奏一样,是把人的身体作为一种乐器,使其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同样也需要精心的打造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松弛与紧张、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等这些二维辩证关系,歌唱者最终才能唱出通畅、明亮、柔美、圆润的声音效果,才能表达出作品所需要的真实情感。
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声乐演唱的训练中,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歌唱并不仅仅只是发声器官的事情,它需要演唱者整个身体都参与进来,就是通常所说的“全身歌唱”。它是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将歌唱发声各个有关部位积极调动起来,让心理活动与生理运动有机配合,把人的语言所表达的丰富感情融化到优美的歌声里。也就是说,歌唱是一个全身协调配合的体育活动,只有身体中的每一个歌唱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
二、松弛与紧张的关系
松弛与紧张是声乐训练中常用的词语,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它是一对矛盾体,哲学上认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而来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在声音的训练中同样要求这种矛盾体的存在。沈湘教授在他的教学中常说,“该紧的地方就要紧张积极的用力,该松弛的地方就要大胆的放松,把干扰发声多余的劲儿都去掉。”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可是在演唱中要达到松弛与紧张的平衡,却是何等的不寻常。
松弛是塑造良好声音的标准之一,在声乐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声乐老师反复的说“放松”一词,但声乐训练中的放松是相对于紧张而言的,就是歌唱者在演唱时,诸如下巴、舌根、前颈、肩膀、前胸这些与声带无关的肌肉,要做到放松的状态,如果这些部位是紧张的,那么你发出来的声音必然是紧、挤、卡的。就拿歌唱时的呼吸而言,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什么呢?歌唱呼吸的支持力就来源于吸进气之后,吸气肌肉群还要继续工作,不能放松,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一种对抗,这种对抗也就是相对的紧张,伴随着一个乐句的演唱,这种对抗始终保持着,只有在一个乐句唱完时才得以放松,接着继续吸气,这样循环反复,直至一首歌曲唱完。
又比如,发音器官的肌肉,包括声带与喉外肌。演唱中二者也是在紧与松的矛盾状态中调整运动的。发声时声带必须拉紧,音越高声带拉得越紧,但在拉紧声带的同时,又要感到“声门适度”,有一种通畅、松弛的感觉。除了声带本身有这种张力的紧张感外,其余包括喉外肌、下巴、前颈舌根这些部位的肌肉都要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唱出的声音圆润、松弛。
三、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的关系
在演唱者的声音训练中,诸如“注意”、“记忆”、“意志”、“想象与联想”等心理活动,一直以来都影响和调控着歌者的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听觉器官,并有效地运用到了作品的感情处理中去。但声乐技巧的获得,不仅仅要具备这些心理活动,还要拥有健康的歌唱器官,也就是说,正确的歌唱心理活动与歌唱的生理机能有效结合才能产生出美好的歌唱。所以,在歌唱这个艺术行为中,既有心理活动对生理机能的指导作用,又有生理机能对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这两者存在着一种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在歌唱艺术活动中,一方面,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在声乐学习和歌唱艺术实践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歌唱者的心理活动是贯穿于整个歌唱活动之中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莉说:“好的声音创造主要是心理创造通过精神操作完成的,当演唱者歌唱的时候,不要处于静止状态,站在那里像根木头,却希望声音来做一切,演唱时应该要有动力,要有心理上的生机勃勃和机敏,要处于兴奋的状态中,用思想和神经把歌唱器官振奋起来,从而获得美妙的声音。”在日常的声乐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意在先,声在后”,这就是说,演唱时要先有意识或意念作为指导,然后再发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心理活动在实际的演唱中起着多么积极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歌唱生理运动产生的歌唱内感体验也会对歌唱心理产生某种潜在的影响,如轻快跳跃的歌唱呼吸,很容易使歌者体会到歌唱呼吸生理运动激发出来的生理肌体运动快感,从而引发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音技巧的训练最终是为作品服务的,我国民族歌剧《白毛女》是被称作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经典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是女主人公喜儿在爹爹死后,遭受地主恶霸黄世仁凌辱,逃到深山中全身变白后,破庙里突遇黄世仁时的一个唱段。全曲高亢激昂,充满了悲愤之情,向人们倾诉了喜儿在山洞中苦熬三年,由“人变成鬼”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喜儿内心对旧社会强烈的仇恨和复仇的决心。演唱此唱段时,从开头呐喊式的倾诉,到中间伸冤式的诉说,还是结尾悲愤的控诉,无不将整体与局部,松弛与紧张,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的配合这三对辩证关系一一呈现在本曲的演唱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美]弗·兰皮尔蒂.嗓音遗训[M].李维勃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3]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4]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意]荷伯特·凯萨莉.心的歌声[M].李维勃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