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发展概论之中国内地篇
2015-07-24程柯楠
程柯楠
摘要: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艺术魅力。中国流行音乐起自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一路坎坷,如今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并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2000年以后,国内流行音乐,尤其以内地流行音乐表现更为突出,表现得更为成熟和多元化,逐渐显露出中国流行音乐的活跃性。本文着重探讨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慨况。
关键词:中国内地 流行音乐 高峰期 网络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始于上个世纪20至30年代初期,直至30年代到40年代的十余年为第一个高峰期,而第二个高峰期则出现于80年代,21世纪更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第一次创作高峰期
(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
中国流行音乐早期呈现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人,其中萧友梅、黄自、李叔同、赵元任等人成为了开辟中国流行音乐的首批代表人物。 萧友梅在当时既是一名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涌现的流行歌曲创作者之一。他主要创作有《问》《卿云歌》等当时被人民熟知的作品。黄自因曾经接受过西洋音乐的系统训练与熏陶,因此他的作品既有浓厚的西方音乐情怀,同时也逐步开始出现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的作品,如著名抒情歌曲《玫瑰三愿》。此外,陈啸空的《湘累》,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优秀作品都一一在现代创作歌曲初期涌现出来。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还有诸多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如《渔民曲》《马路天使》《香格里拉》《燕燕于飞》等。
(二)19世纪30至40年代的内地流行音乐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应该始于19世纪30至40年代的上海。当时涌现了一批积极创作流行音乐和组建流行音乐团体的创作人,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黎锦晖、陈歌辛、贺绿汀等早期的著名音乐创作人;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周旋、李香兰等中国第一批流行音乐歌手,以及像“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等具有代表性的以流行音乐为主导的演艺团体。尽管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以上海为中心,以燎原之势开始发展起来,但当时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发展并不完善,主流音乐的创作多是采用中国民间音乐结合西洋舞曲节奏(如探戈、狐步等),以爵士乐风格为配器基调的手法。这一时期诞生的许多歌曲,如《何日君再来》《天涯歌女》《夜上海》《四季歌》等歌曲均沿袭了以上手法,这也是受当时历史环境限制,带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面向的社会人群也多以部分市民和资产阶级为主,因此当时内地的流行音乐有“嫁接”的先天不足,接触面狭窄,尽管当时风靡一时,但是后来也随着政治局面的改变而逐渐销声匿迹。
二、建国初期的创作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莘、李劫夫、瞿希贤、傅庚辰等作曲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进行曲作品,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而傅林、吕远的新民歌,雷振邦、石夫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均有独到的艺术魅力,他们的许多作品广为流传,是我国流行音乐的宝贵财富。
三、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一)崛起期
改革开放的1978年,是中国开始步入新时代的一年,同时也标志着内地流行音乐的崛起与蓬勃。李谷一的一首《乡恋》,敲开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新兴与发展的大门。改革开放至1985年,是我国称之为“非主流”、“次主流”音乐的流行音乐的萌生、开拓时期。也是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二次高峰。
随着李谷一和她的“气声唱法”推出,先后又演唱了《难忘今宵》《年轻的朋友》《知音》等优秀作品,中国内地的音乐从民歌向流行转型,这个时期的音乐本身更多的延续了民歌的创作手法,也还未更多地受到欧美及港台音乐的影响,但许多歌手在演唱方式上出陈推新,向流行演唱开始转化,因此这个时期的作品内地多以通俗歌曲称之。当时红极一时的作品还有《军港之夜》(苏小明)、《大海啊故乡》(朱明瑛)、《请到天涯海角来》(沈小岑)、《小草》(殷秀梅)、《牧羊曲》(郑绪岚)、《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谷建芬)等。
(二)探索期
1986年百名歌手为世界和平年演唱《让世界充满爱》使得中国流行音乐首度与世界流行音乐互动,与美国45位巨星为非洲灾民大型义演《四海为家》遥相呼应。郭峰创作的这首歌曲也成为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历程的扬帆之作。
随着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受港台流行音乐和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内地流行音乐也不局限于小调的传唱和对摇滚音乐的刻意模仿,社会大众对音乐的审美有了新的变化,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成为中国内地摇滚乐的代表之作。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借助电视媒体的力量发展逐渐壮大。当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影响巨大,《小小的我》《一个真实的故事》《思念》《烛光里的妈妈》《爱的奉献》等作品开始通过电视等媒体方式家喻户晓。费翔、韦唯等流行音乐歌手也在这个时期红遍大江南北。与此同时,大量流行歌曲和歌手不断涌现:如《黄土高坡》(杭天琪)、《一个真实的故事》(朱哲琴)、《青藏高原》(李娜)、《同一首歌》(蔡国庆)、《今儿个真高兴》(解晓东)、《篱笆墙的影子》(孙国庆)、《愚公移山》(江涛)、《妈妈的吻》(程琳)等。
90年代,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此时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歌手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与成长起来。如有着“金童玉女”之称的毛宁、杨钰莹以俊美的外形和柔和的声音特质成为内地第一代青春偶像。受台湾民谣的影响,9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也进入了自己的民谣期,高晓松、老狼等音乐人的作品几乎一夜之间让校园民谣吹遍全国,他们的出现使得开始受社会文化影响的流行音乐注入一股青春的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摇滚风延续“西北风”时期的热潮,以黑豹乐队、唐朝乐队、零点乐队等为代表的属于中国内地的摇滚乐队,演唱了《无地自容》《梦回唐朝》《爱不爱我》等作品,使得以乐队形式出现的摇滚乐风靡整个中国。此外,中国内地也出现了一批颇具个人风格的歌手,如摇滚歌手郑钧、内地流行音乐天后那英、歌坛常青树田震等。
90年代后期,中国内地的音乐更具国际化特点,当时涌现的孙楠、孙悦、林依轮、满文军、陈明、屠洪刚等歌手,以其优秀的演唱能力和功底、多变的曲风,使流行音乐更加多元化,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歌坛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观。
四、中国风显现魅力,网络歌曲异军突起
21世纪开始,流行音乐呈现多元化发展和快速普及趋势。在风格方面流行音乐坛开始出现“中国风”的趋势,创作者把中国传统剧目的元素融进流行音乐作品中,如周杰伦的《发如雪》《菊花台》,王力宏的《在梅边》、陈升的《北京一夜》等都富有浓厚的中国音乐元素。目前,活跃在音乐舞台上的还有一大批这样颇具风格的音乐人,他们将流行音乐与中国音乐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流行音乐特有的风格特点。
随着传播工具的进步和普及,网络歌曲开始异军突起,流行音乐的制作也更加商业化、大众化、市场化,凤凰传奇《月亮之上》、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庞龙《两只蝴蝶》、杨臣刚《老鼠爱大米》、马天宇《该死的温柔》、胡杨林《香水有毒》等大批歌手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家喻户晓。与此同时,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和《常回家看看》)等新民谣,杨坤《无所谓》《兄弟》,陈坤《月半弯》,张靓颖《天下无双》《画心》,周笔畅《浏阳河》,爱戴《彩云追月》,组成了新世纪流行音乐的重要群体。
流行音乐作是一种具有商业色彩的大众文化,它最主要的价值定位是娱乐性、大众性、传播多样性。也正是因为流行音乐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有着区别于传统音乐(这里指西方传统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从而使流行音乐具备了雅俗共赏的美学品质,成为大众化的亲民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近百年,逐步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音乐特点,并在世界流行音乐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相信通过广大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中国流行音乐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登上更高的台阶,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留下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小奇,陈志红.中国流行音乐与公民文化:草堂对话[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8.
[2]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通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