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语文美的课堂 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2015-07-24谭宁芳

教育界·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命质量语文教育

谭宁芳

【摘 要】针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如何“构建语文美的课堂,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使学生“愿学、能学、乐学”, 本文从“美的课堂”构成要素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育 美的课堂 生命质量

一、如何构建语文美的课堂

(一)文本之美

要构建语文美的课堂,教师首先要用审美的眼光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语文教材中,大部分作品均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佳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姹紫嫣红、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

从内容上来说,有自然美(如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人性美(如抒写人的思想感情、人生志趣、和谐社会等的文章)、艺术美(描绘艺术品、介绍艺术创作等的文章)、科学美(介绍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等的文章)等。

从体裁上来说,有小说戏剧的人物形象之美、情节冲突之美,有诗歌散文的意境神韵之美,有议论文的逻辑思辨之美,说明文的晓畅明晰之美等。

从结构上来说,有整齐划一之美、对称平衡之美、参差变化之美等。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有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交错之美,或汪洋恣肆、雄伟壮丽、飘逸洒脱之美,或凝练含蓄、简洁传神、沉郁顿挫之美等等。

当然,以上划分并不严格,它们之间有融合,有交叉,挖掘文本之美,应综合考虑,把握重要的、主要的美点。

(二)氛围之美

课堂氛围之美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毋庸置疑。它需要师生共同营造,教师要有激发、鼓动的艺术,学生要有配合、响应的热情。营造和谐而活跃、投入而持久的课堂氛围,首要的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种关系没有传统思想的桎梏,没有师道尊严的约束,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互相驳难、互相质疑而又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惺惺相惜。课堂里永远有灿烂的阳光、美丽的花朵。

(三)教师之美

1. 形象之美

这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给人以美的感受。首先,为以示尊重,穿着打扮应大方得体而略显时尚,女教师可略施粉黛;其次,行为举止应自然大方、端庄稳重;第三,神情态度要自然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渲染气氛,可根据文本思想内容和创设情境的需要,而呈现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惊疑,亦可略显夸张。

2. 语言之美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指出教学语言的要求和意义:“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学生在教师美的语言中濡染,假以时日,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1)教师用语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内容的需要,偶尔穿插一点当地方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咬字清晰,语速适中,音高得当,中气十足,精神饱满,有给人抑扬顿挫、节奏鲜明之感。

(3)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4)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教学用语或生动形象、绘声绘色,或深沉含蓄、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引人深思,或富丽典雅、情韵充沛。

二、过程之美

构建语文美的课堂,其核心是追求教学过程的审美化。这个教学过程包含了前面所讲的“四美”,是以美的文本为媒介,在美的氛围中,教师、学生、作者三者之间围绕文本展开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汇融合,是生命节律的和谐共振,体现出动态生成之美,体现出课堂结构之美。

(一)导入美

一是精心设计的导语之美,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化用和改写了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里的一段话作为导语:“这是一个人与一座小镇的故事:90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文人从死刑牢狱中被押出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带着满心侥幸和满心绝望,来到一个很荒凉的小镇。他很疲倦,很狼狈,四周一片静寂,一个朋友也没有,但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自己的精神也得到升华,人性也得到了超越——由失意孤独、困惑烦恼到超脱旷达、从容淡定。他在这里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而这座小镇也因为他而名扬海内外。这个文人是——苏轼,这座小镇是——黄州。苏轼成全了黄州,黄州点化了苏轼。”这个导语以讲故事的形式,设置了悬念,很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渲染了一种凝重深沉而又不失生气活力的课堂气氛。

(二)感受美

结合学生的朗读(亦可对照课文注解默读)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思考回答一些问题,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受文本之美。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学生对照注解自学课文、小声朗读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②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到底有哪些方面的愁?),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初步感知了文本的徘徊婉转的音韵美,哀婉凄凉、悲苦愁绝的意境美。然后,我再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感知文本之美。

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朗读,特别是理解了文本的思想内容之后的有感情地美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官,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使师生、作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鉴赏美

这体现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以及对美的事物的评价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健康的审美理想,提高他们鉴赏美的能力。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①上阕中,哪些字最为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为什么?②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有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想到周瑜? ——以此引导学生鉴赏语言的生动传神之美,理解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志趣。

猜你喜欢

生命质量语文教育
以家爱提升生命质量
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命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