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结构升级的互动机制
——基于区域产业链协作的视角

2015-07-23许树辉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欠发达价值链产业结构

许树辉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结构升级的互动机制

——基于区域产业链协作的视角

许树辉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在产品内分工及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产业转移是产业链延伸地方落脚与地方产业链对接融入与整合协作的过程,区域产业链协作是产业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在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机制中,产业价值链延伸与落脚对接与融入整合与协作协同与创新发挥着前提基础关键和持续保障的作用.推进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升级需做到:树立开放的区域系统观念,从全球范围捕捉关键要素资源,并促成其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本地嵌入;立足于地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识别区域性乃至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有价值的产业链环节,并实现在此产业链环节上的区域内外对接与融入;加快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的识别重组与整合速度,构建起以本土企业为核心的低成本优质高效的区域产业链协作体系;以嵌入全球网络的产业集群为空间载体,形成基于长期信任和利益共享的区域资源协同创新生产协同创新和技术协同创新的自组织运行与互动耦合机制.

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链协作;作用机制;欠发达地区

产业转移是产业在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空间移动过程;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区域发展与技术进步条件下,产业结构系统从低级水准向高级水准、较低形式向较高形式的演进过程[1]。二者间的关系密切,是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关于产业转移对迁入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国际上有关“雁行理论”、“边际产业转移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等理论,反映了产业转移对迁入地(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巨大作用[2]。然而,在国内学者看来,这些理论主要从国与国的角度研究产业转移,对于解释产业迁出地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说服力,在产业转移对迁入地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描述和分析很少,在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缺乏相应的实践基础[3,4]。基于中国国情和对产业转移区际级差的理解,有学者提出了梯度转移理论[5],试图用来解释和指导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然而,未来产业转移是否仍会遵循梯度转移规律有待进一步验证[6]。随着区域分工与联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彼此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产业转移已由原来单一项目、单一企业、单一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7]。可以预见,未来区域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等级体系将更趋明显,彼此间基于产业链的相互依赖和联系将更加密切[8]。因此,从区域产业链协作视角,分析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机理、互动机制,对于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产业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产业转移、区域产业链协作与产业结构升级

(一)产业链与区域产业链协作

产业链是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若干相关产业部门基于经济活动内在的技术经济联系,客观形成的环环相扣、首尾相接的链条式产业关联关系[9]。产业链伴随着社会分工和产业发展而出现。早期的产业链仅局限于制造企业内部,从亚当·斯密制针企业内部的“拉直→截断→削尖→磨光→针头”的工艺流程关联[10],到马歇尔的地方企业与辅助性行业的企业间关联[11],产业链被认为是企业把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和销售等活动,传递给零售商和用户的过程[12],链条简短。现代意义的产业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上下游生产和组织流程或环节之间,而且更广泛存在于关联企业(含竞争性企业)之间、区域内部,甚至是区域之间。产业链绵长而复杂。迈克尔·波特从微观价值链角度阐述了企业内部和外部复杂的产业链关系。认为价值活动是由价值链联结起来的联系,价值链不仅存在于公司内部,还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的价值链之间[13]。

区域产业链是指在某特定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产业链条或链段,是产业链在特定区域空间的形态[14]。它体现了区域各产业的经济关系和产业链以及产业链之间环环相扣的紧密联系,包括产业层面的前向、后向和侧向的产业关联,以及企业层面的关联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互补互动的协同关系。区域产业链的形成,主要受到区域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现状基础、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社会政治环境、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15],是市场自发行为和政府自觉行为的有机统一,也是地域之间专业分工、竞争合作及要素整合的结果[16]。区域产业链的存在与运行体现了不同生产环节与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某种相对的空间均衡[17]。在独立而又封闭的区域环境中,区域产业链具有孤立、完整的链网特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区域产业链被融入到全球产业组织当中,成为全球产业链网的片断或链环,其孤立、完整链网特性不复存在。

任何产业链的发展不仅是其内部作用的结果,更是与其相关联产业之间协作的结果[18]。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产业链协作十分重要。区域的发展应该基于区域之间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和投资关系,形成“空间的分工”[19]。区域产业空间联系的强弱,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20]。区域产业链通过产业联系与企业协同,能有效克服单个企业的某些缺陷,使链内企业的功能得到整合,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企业的优势[14]。在全球和区域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不能单兵突进,必须将自己融入更广的区域之中,加强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和合作[21],包括产量、时间的衔接与协作,以及上、中、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匹配[21]。

(二)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链延伸对接整合与协作的过程

产业转移,是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企业将生产、采购、销售等链条环节向外延伸、落脚目标市场的过程,也是转移产业迁出地空间剥离、区位调整并嵌入迁入地的过程。在全球性产业转移的最初阶段,产业转移被视为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边缘产业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先进产业实现进口替代的重要途径,生产链延伸、对接、整合与协作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国际与区际产业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多个区位的活动,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链式、价值链片断转移逐步取代原有基于产业层面和产品层面的产业转移;区域之间因价值链的片断化和空间分离,逐渐融入到以产业转移推动者(主要是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全球性生产网络之中;“生产过程的片断化和空间转移使得同一价值链的各个价值环节通过跨界生产网络联系到一起”[22]。区域界限逐步被打破,并走向开放,区域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格局下,产业转移过程,实际上是跨国公司价值链片断或环节向欠发达地区延伸、落脚,地方产业价值链对接、融入,以及相互整合逐步建立区域产业链协作关系的过程。随着区域产业链协作关系的确立,区域产业发展中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逐渐演变为整个产业链中多个企业的协同竞争格局,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也因此相应地表现为由企业层面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层面的竞争[23]。

产业转移,是通过前向、后向和侧向联系与区域建立起产业链协作关系的。如跨国公司原料(半成品)的东道国采购、营销与售后服务的本土化,以及跟迁入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研发与设计合作,等等。产业转移促成区域产业链协作的构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战略和迁入地政府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受企业战略驱动,迁入企业与地方之间的产业链协作关系存在着强弱差异。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迁入地政府会利用政策引导迁入企业的本土联结。如跨国汽车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巴西初期,均被要求完成超过60%的本土化采购比例。当然,区域产业链应建立在由区域之间适度的经济技术梯度差异决定的产业协作之上,这是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在巨大的技术差异与规模、质量要求下,地方企业没有能力与跨国公司建立产业联系[24]。此外,产业转移模式不同,其区域产业链协作关系构建及运作方式也会不同。垂直型转移模式,其协作关系往往表现为价值链和生产链基于上、下游不同工序上的区域产业整合与协作分工,如基于产品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链上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发达地区,技术密集型)、中游(原材料初加工、产品组装,欠发达地区,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下游(物流、产品营销与品牌管理,发达地区,技术密集型)之间的产业协作与分工,属于较低层次的区域产业链协作类型。水平型转移模式,其协作关系则更多是一种建立在企业之间长期信任,基于长期利益驱动而形成在技术开发、知识创造和信息共享的区域产业链协作关系。如为了实现行业垄断,行业巨头之间基于概念设计、基础技术之间的研发合作与战略联盟,属于高层次的区域产业链协作类型。

(三)区域产业链协作是产业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能够快速地实现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发展和拓展的空间。正是由于积极接受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才使得一些经济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国家,如爱尔兰、日本、马来西亚由初级产品生产国转变为现代经济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25]。然而,产业转移并非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充分条件,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也并非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产业转移边缘产业特性、较低的技术和产业高度、跨国公司对核心能力的控制等,使得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系列障碍。在实践中,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时有发生。一些欠发达地区只能在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污染的淘汰型产业转移中被动承接,产业结构畸形、“隐性”或“显性”污染,民族幼稚产业成长受阻,加剧了对产业结构的排挤效应[26]。

产业转移能否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受到迁出地与迁入地企业之间产业联系的影响。产业联系越强,技术溢出越多;当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之间的联系比较微弱时,产业转移与本国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的[27]。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强调通过产业地域联动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后能否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是转移后的产业能否融合当地的传统产业,转移后产业供应链与当地产业供应链实现无缝连接成功时,就能实现产业升级[28]。区域内大范围产业梯度转移,迁出地和迁入地形成分工协作与地区互补的亲密关系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这要求迁出地产业转移并非割裂与转移产业的联系,迁入地嫁接转移产业并重构与迁出地的市场联系和产业联系[29]。

二、区域产业链协作下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结构升级的互动机制

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产业转移并不一定能够导致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它受到来自迁出地和迁入地产业联系的影响,是两地企业之间相互耦合的结果。基于区域产业链协作在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重要性,以及区域是一个开放系统的认识,本文认为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产业价值链延伸与地方落脚、产业价值链对接与融入、区域产业链整合与协作、区域产业链协同与创新四个产业联结过程,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构成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结构升级互动的前提条件、基础条件、关键力量和持续力量(见图1)。

图1 区域产业链协作下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结构升级的互动机制

首先,产业转移受到企业战略和迁入地人才、劳动力、原料燃料、市场、政府政策等要素的综合影响。在产品内分工和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企业战略、欠发达地区要素和政府政策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企业实现产业价值链环节的空间剥离、区外延伸和地方落脚,并对企业自身其他价值链环节、上下游关联企业价值链的同区位延伸和落脚产生拉动作用。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先进产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迁入,意味着先进技术、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出现,这对欠发达地区现有资源配置、产业基础和文化环境产生巨大冲击。随着欠发达地区优势资源、产业和制度环境与迁入产业价值链实现在供需链、资金链、信息链和技术链的对接、融入,欠发达地区获得技术、知识和管理溢出效应,借助迁入企业产业链“通道”顺势与区域外更高层次的价值链实现对接,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机会。由此可见,基于企业战略目的的企业价值链延伸与地方落脚是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的前提条件,而欠发达地区资源禀赋程度及其相对成本、产业基础及企业自身能力、制度环境的相近与包容程度,及其所导致的欠发达地区对接和融入价值链则成为的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的基础条件。

随着区域产业链逐步建立,单一企业决策和行为将通过前向、后向和侧向关联对产业链上其他企业产生巨大影响。此时,需要区域产业链上的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以直接或间接控制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决策,使之产生期望的协作行为。产业链整合不仅是企业产业链与迁入地产业链企业、以及企业原有产业链企业的重新组合过程,更是企业优化产业链合作伙伴、重构快速便捷的供应链的过程。整合的内容包括资金、信息、产品供需,甚至是技术等,整合的目的在于建立起以整合者为核心的供需链、资金链、信息链和技术链协作关系,以减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成本、提高相互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快速响应市场、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在此过程中,信任、能力和贡献,成为核心企业价值链整合与协作的重要标准。事实上,以优势资源、企业和制度环境为内容,以欠发达地区骨干企业为核心主体,以企业信任、能力和贡献为标准、以地理临近和产业集群为组织形式的价值链整合与协作是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的关键所在。

现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周期短、转化快。基于产业链层面上下游企业之间,甚至是竞争性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已成为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推进区域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区域产业链协同创新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含竞争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利益主体,需要协同创新合作意识、能力、资金支撑和互动耦合机制。这意味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必须具备产业链竞争意识,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知识等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具备显性与隐性知识交互式学习、技术开发与共享的认知态度和合作能力,共建基于相互信任和利益共享的战略协同机制;意味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动,意味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政府之间建立起基于共性技术研究、应用性技术改造和关键性核心技术攻关等知识和技术的互补、增值和升级的协同创新平台和长效机制;意味着产业链协同创新政策、资金和渠道支持体系、氛围和区域创新系统的营造,并由此构成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结构升级互动的持续保障。

三、结语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及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产业转移是企业产业链延伸、落脚与地方产业链对接、融入与整合协作的过程。区域产业链协作是产业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机制中存在着产业价值链延伸与落脚、对接与融入、整合与协作、协同与创新四个关键联结。它们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在来自产业迁出地、迁入地的系列因素的共同影响,发挥着前提、基础、关键和持续保障等作用,推动着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耦合。

基于区域产业链协作在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耦合中的认识,为快速推进产业承接对产业结构的协同升级,建议欠发达地区:第一,树立开放的区域系统观念,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契机,强化从全球范围捕捉关键要素资源,并促成其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本地嵌入意识,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高水平的力量外源;第二,立足于地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识别区域性乃至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有价值的产业链环节,并实现在此产业链环节上的区内外对接与融入,增强产业结构升级的内生力量;第三,基于产业链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意识,加快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的识别、重组与整合速度,构建起以本土企业为核心的低成本、高效质优的区域产业链协作体系,夯实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力量;第四,立足于全球网络与地方集群的产业空间组织,建立起以嵌入全球网络的产业集群为空间载体,形成基于长期信任和利益共享的区域资源协同创新、生产协同创新和技术协同创新的自组织运行与互动耦合机制。

[1]龚雪.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与福利效应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76-91.

[2]Malcolm D,Chia Tien Cheang.Shift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sia:New Tests of The‘Flying Geese'model[J].Asian Economics, 2000(11):443-463.

[3]马子红,朱绍辉,蒋璇.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升级:一个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2(1):186-188.

[4]毛广雄.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产业转移研究:江苏南北共建开发区模式解析[J].人文地理,2010(4):91-96.

[5]夏禹农,冯文浚.梯度理论与建议[J].研究与建议,1982(8):23-26.

[6]刘红光,王云平,季璐.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4(1):102-107.

[7]顾朝林.人文地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66.

[8]王缉慈,童昕,朱华晟,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9]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7.

[10]亚当·斯密.国富论[M].唐日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

[1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65-331.

[12]魏然.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140-143.

[13]Porter,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M].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46.

[14]陈朝隆.区域产业链构建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7.

[15]陈朝隆,陈烈,金丹华.区域产业链形成与演变的实证研究——以中山市小榄镇为例[J].经济地理,2007(1):64-67.

[16]陈朝隆,陈烈.区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J].热带地理,2007(2):126-131.

[17]谷国锋,张秀英.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3):119-124.

[18]Padmoret T,GIBSON H.Model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a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s[J].Research Policy, 1998(6):625-641.

[19]Massey,Doreen.Spatial Divisions of Labour:Social Structures and the Geography of Production[M].London:Macmillan,1984:51-79.

[20]孙东琪,张京祥,胡毅,等.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 “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13(9):1043-1050.

[21]陈芳.论竞争与协作环境下我国区域产业链的发展问题[J].商业时代,2014(10):117-118.

[22]Ernst D,Kim L.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knowledge diffusion,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8):1417-1429.

[23]沈正平,简晓彬,施同兵.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J].经济地理,2007(6):952-955.

[24]Paus E A,Gallagher K P.Missing links:foreig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osta Rica and Mexico[J].St Comp Int Dev,2008(43):53-80.

[25]Mckeon H,Johnston K,Henry C.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s a source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Education&Training,2004(46): 8-9.

[26]代迪尔.产业转移、环境规制与碳排放[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7]Andres Rodriguez-Clare.Multinationals,linkag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5):1290-1310.

[28]张天平,刘友金.产业转移后供应链本地无缝连接与产业升级策略[J].求索,2011(9):79-81.

[29]李景海.以“分利联盟”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理论思考与政策改进[J].暨南学报,2013(7):47-54.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Upgrading in Underdeveloped Area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 Collaboration

XU Shu-hui
(College of Tourism&Geography,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intra product specialization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Industry transfer is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a place to stay and local industry chain docking,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on.Regional industry chain collabo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underdeveloped areas to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by the way of industry transfer.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upgrading in underdeveloped area,industry value chain extension and settled,docking and integration,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plays a key premise,foundation,and the sustainable security role.In order to promot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ustry transfer and structure upgrading in underdeveloped areas,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system open,capturing the key elements of resources from the world,and promoting the industry value chain link local embedding,identifying regional and global value chain system,and realizing the region outside the docking in this industry chain link and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local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Speeding up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enterprises and local identification,restructuring and integration speed,building regional industry chain collaboration system with low cost,to local enterprises as the core of high quality,establishing the industrial cluster embedding in the global network of space vector,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s long-term trust and benefit sharing base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elf organization operation and interactive coupling mechanism innovation,production cooperation,need to be done.

industrial transfer;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f;cooper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interaction mechanism;underdeveloped areas.

F127

A

1007-5348(2015)09-0060-06

2014-12-2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广东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性研究”(GD13XYJ20);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转型背景下的韶关制造业升级路径研究”(Z2012025);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芙蓉新城建设与韶关新城市化的互动机理”(G2015005)

许树辉(1971-),男,湖南宁远人,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

(责任编辑:陈景增)

猜你喜欢

欠发达价值链产业结构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