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开放的氛围,点燃学生提问的热情

2015-07-22杨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9期
关键词:氛围提问体验

杨燕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点燃学生提问的热情,作为我们农村物理教师要善于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发现并提出物理问题。

【关键词】物理 提问 氛围 体验 实验

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外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时曾指出:中国学生在数学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存在最大的缺憾是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而本人任教学校的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更多的是外来民工子女,他们和城市学生相比,见识小,胆子更小,绝大部分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提不出问题、或者说根本不会提问题。而只有学生敢问、敢想、敢做、才能让探究式物理教学的达到最佳境界,所以我们农村物理教师如何给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如何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让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点燃学生提问的热情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本人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的体会:

一、利用生活体验,点燃学生提问热情

在《浮力》一课教学时,我问学生:“你们体验过浮力吗?”每个班仅有2、3个孩子下水游泳过,他们对浮力有相关的体验,而绝大部分学生没有相关体验。于是课堂上我就给他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体验,让学生们将如下图所示的排球慢慢地压入水中时,体验手有什么感觉?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个体验,学生们就此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浮力感觉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力?(2)仅仅是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3)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4)浮力的方向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就顺利的得出了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也为后面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做了的铺垫。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能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激起他们原有认知中的矛盾、冲突和迷惑,由学生亲身体验提出的问题接近于学生认知水平,通常也是课堂上最值得探究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还能提高了他们的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物理实验,点燃学生提问热情

在《压强》一课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提出生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演员滚钉板的视频,问学生:让你躺在这张“床”上,你敢不敢?大部分学生大声说:“不敢。”于是我将一只灌满水的塑料袋放在这张钉板上,上面再压一盒钩码,水袋安然无恙。这时学生就困惑了:水袋怎么也能“躺”钉板呢?接着问题就来了:(1)水袋受到的力太小了?(2)水袋没有破是不是跟这上面有很多钉子有关?(实际上学生初步意识到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3)如果水袋上面在加钩码,(即压力变大)水袋还能安然无恙吗?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些疑问,我就让学生用气球放在下图的两张“钉床”来实验,解答他们的疑问。

也正是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增加了,当一个问题解决时,便会露出兴奋的神情。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由于我们的学生所见所闻比较单调,我们更要尽一切可能,将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生动有趣的为物理情境、甚至是教材中的一幅插图、一段对话、一道习题在课堂上用更为直观、真实的实验为学生展现出来,尤其是精心设计的一些小实验,能让学生受到更大的冲击,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冲突,学生有了疑问、有了困惑,怎么会没有问题要问呢?

三、利用复习物理知识,点燃学生提问热情

在物理复习课上,由学生练习提出一系列问题,会取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今年我们学校参加了张家港市三大球比赛之一的比赛——足球赛,学生对于足球这项运动是乐此不疲。在近期的期末复习课上,我就说:“今天我们先来聊聊足球吧!足球运动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现在我们来比比哪一小组提出更多的有关足球的物理问题,又是哪一小组解决的最多”。学生热情一下被点燃,综合一下,可以发现他们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足球运动中的现象哪些与力有关?

结论:(1)空中足球在落回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2)运动员的作用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3)足球离开脚后继续运动,是由于惯性;(4)球在草坪上滚动时,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

问题二:足球运动中运动状态改变表现为哪些方式?

结论: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改变。

问题三:足球运动中的还包括哪些物理知识?

结论: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香蕉球还说明了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

以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唤起了学生记忆深处的知识点,同时这也是我们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能一扫学生对复习课的厌烦情绪。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会套用公式解决物理问题,而是要利用一切教学契机,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思考的习惯。教师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开放的思维环境,他们的问题自然而然的会产生。

四、利用学生质疑,点燃学生提问热情

在上《电磁感应》这一节内容前,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H·塞西尔·布鲁斯是吸尘器的发明者,一次,他正在伦敦的一家餐馆里用餐,看到后面的椅背上满是灰尘,就用自己的嘴凑上吹了一口,这一吹让灰尘从这一处吹到了那一处,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他就想:我能不能发明个吸尘器将灰尘吸走?联系前面几节所学的内容,你们能不能提出个类似的问题呢?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终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那能实现“磁生电”吗?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质疑能力。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不可缺少。但是农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存在崇拜心理,认为教材写的、教师说的都是权威,不会质疑,长久以后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会降低。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学会了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这样他们的思维才能不局限于课内,这也就需要我们创设开放的、质疑的学习氛围、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

五、利用研究性学习时机,点燃学生提问热情

在学习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这一知识后,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老师课上用的气球、海绵等都容易发生形变,那桌面、墙壁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吗?如果有,这个形变肯定微小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微小形变清晰地显示出来?我就鼓励学生说你们可以利用玻璃瓶、吸管等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以小组的为单位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自己,学生在分析、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物理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由一个主题出发,提出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的能力。

六、利用物理学史,点燃学生提问热情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前,我就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以及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第二天学生就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1)小时候我滑滑板车时,脚用力向后蹬地后,车才能前进,物体的运动难道不需要力来维持吗?(2)不受力的物体怎么能运动起来的呢?(3)生活中有不受力的物体吗?……物理学史是前人智慧结晶的记录,伟大物理学家的研究过程都是以问题情境而展开的,阅读物理学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喜欢物理、献身科学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像物理学家一样不断提出物理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让我们的物理探究教学更有活力,为了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会提出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各种开放的氛围,点燃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

猜你喜欢

氛围提问体验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