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2015-07-22吴勇
吴勇
【内容摘要】写作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如何体现写作教学的独特性,则可以采用随笔训练的方法。随笔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真实情感,更能够对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文字技巧应用等进行有效的训练,是写作教学中一种独特、新颖的方式。
【关键词】随笔写作 渗透 初中 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教导学生如何去认识文章类型、写作技巧、中心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处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中也会产生抵触甚至厌烦的情绪。所以教师要转变作文的教学方法,把“随笔”类型的写作融入到教学中去,随笔不仅可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完成关于写作的教学任务,起到一定的练笔作用。
一、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
随笔,顾名思义是一种随心所感的抒发,作者不需要受限于任何规范性的要求,而是把自己的感想自由地表达出来,能够从随笔写作中找到心灵的归宿,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写随笔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把自己的文笔提升到一个层次,也能够通过随笔写作抒发自己的感想,对自身人文气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强调随笔写作在整个写作训练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随笔习惯。例如学习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篇课文的主题写一篇随笔,讲述自己“童年的朋友”,并且在文中抒发自己对童年朋友的情感。写完后,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查找语文教材中自感兴趣的课题,根据这个课题每周完成一篇随笔写作,形成一种固定的写作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以这样一种形式去训练学生写作能够体现作文教学的独特性,学生的真实情感能够通过随笔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随笔习惯的养成,还要与学生的自觉性联系起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自觉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除了去督促外,还要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娱乐、游戏、电影……这些都是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可以拿来作为随笔的主题,在这样形式的训练下,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种随笔文章的训练中,学生也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自信,对随笔写作产生热情和自觉性,保持好的写作习惯。
二、让随笔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随笔是一种不限题材和范围的写作形式,学生写作时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感想。这种随意性也正好有其一定的优势,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范围来展开写作,所以教师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保持随时写作的习惯,让随笔写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有所感悟和想法的时候就记录下来,这也是练笔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写作”板块,主题为:写人记事突出中心,根据这个主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描写和抒情。比如写人物,通常学生会把自己的家人、朋友作为写作的对象,但随笔的随意性决定了任何人物都可以是写作的对象,比如学生在上学途中碰见的陌生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对象。陌生人的外貌特征、行动特点等都是可以进行描写的内容,从这些描写中再注入自己对这位陌生人的想象和看法:这是一位热心的人或者这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总之,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随笔写作的对象,学生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把更多的人物和事件都并入自己的写作中来。
还比如在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微妙的,教师的某个眼神或者小小的举动就会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这种遐想或许是对教师好的看法,也许是隐藏着厌恶的情绪。基于此,教师也可以将其作为随笔写作的主题,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写出自己与教师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情绪。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教师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所以随笔不一定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作文训练,更是一种生活间的心灵传递方式,加强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让随笔成为一种沟通渠道
随笔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写作时抒发的情感可以作为一种传递形式,拉近学生与学生之家、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例如教师可以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时要求学生写一篇随笔,讲述一下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对父母存有哪些遗憾、以及对父母的看法、一些建议,上交后教师可以分发给每一位学生的家长,让家长通过孩子的随笔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灵沟通渠道。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形成这样的沟通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同桌之间形成一对交换组,每个同学写下自己对同桌的认识,对同桌的优点的和缺点进行点评,并且在随笔中表达出自己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以及今后学习的注意事项和共同目标……这种随笔也是一种同桌之间强化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以文字表述的方式展现出来,会增强一定的人文性,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随笔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减少了人物在口头沟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争吵和分歧,更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随笔训练中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文字功底,让自己的话语对读者形成一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樊亮亮. 积累作文材料应重视四个方面——新课改形式下的作文教学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2] 陈淑芳. 作文材料的积累和运用[J]. 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