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7-22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427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考核大学有效性

周 波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427000)

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周 波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427000)

大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造成了教学质量的滑坡。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很多,因此,大学课程的有效教学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改善,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考核方式等等。

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本文为吉首大学教改课题(2014JSUJGB39)阶段性成果。通识课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jdtshxkc201404)、2014年课程教学改革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大学课堂的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硬件设施及师资队伍相对落后的地方高校尤为突出,这直接造成了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滑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基于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现状,对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都在关注大学的有效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也在探讨有效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效教学有着什么样的特征? 姚利民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总结了有效教学的几大特征,这些结论和国外学者的一些研究观点是一致的,主要特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的组织以及教学的清晰度等等。老师在教学中要富有热情,要不断的激励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肖川博士的研究成果融合了多个学科的视角,将哲学思维和教育学、心理学结合在一起,明确了大学有效教学的特征,由于综合了多个学科,因此这些特征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角,如:对讲授者的要求提出了方法论意识,以及要关照到学生的生活世界,非常的全面。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明确有效教学的特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大学有效教学具体策略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多关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情景的营造等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国内的研究者大多从如何改进教学过程、调节各种教学要素等方面加以讨论,从而来达到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大家紧扣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将“老师如何教”与“学生怎样学”这两个方面协调统一,试图找到具有指导意义的策略来应用于大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大学是传播高深知识和学问的地方,所以构成了大学课堂教学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包括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等。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因此,结合实际教学的一些思考,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一、加强教师职业培训,提升自身素养

作为高校的一线教师,应经常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授课方式,促进自身的教学能力。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在相应的职能部门下都成立了“教师技能发展中心”,这些机构会负责组织实施教师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训练工作,开展学校“教师技能发展类课程”的建设,开展各级教师技能发展类竞赛、数字教学资源评比等,一线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平台,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工作是在一定的课堂空间中进行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行为和成绩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课堂教学环境是否和谐,直接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呈现。要想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融洽适宜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应努力创建这样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井然有序的进行学习和讨论,不会受到不和谐因素的影响,这也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

三、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将授课方式多元化

目前很多高校的本科教学,仍然存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而这种“台下听”的模式也被智能手机的普及所侵占,很多学生都是“低头族”,根本没有听老师讲授的是什么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它的弊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度太低。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是每个任课老师都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尝试多种课堂教学的方法,如: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从游戏、聊天中跳出来,引用课程微信公众号、微云数据库等“微平台”,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加强师生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大学阶段的师生关系有别于中学时期,要想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应该覆盖课前和课后的各个环节。很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调研研究表明,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实施不是很理想,一方面,学生渴望和老师交流,另一方面,老师也很喜欢与学生探讨问题,那么,为什么没有真正实现很好的交流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交流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微信群、讨论组、微博等等,在课前、课中、课后全面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方式对于知识的获取是不无裨益的。

五、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拓展考核的形式和途径

目前,很多大学阶段的课程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核的方式进行,闭卷考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过于单一。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任课教师还可以尝试课上的考核环节和课后的考核环节,将课上、课后和期末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在内容和形式上,除了基础知识点以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的讨论话题,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延伸,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大学的教学与中小学阶段不同,大学教育是专业的、人文的、高深的,所以,研究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立足于课堂本身,紧扣大学教学的特殊性。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们不光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富有工作激情,更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探索,进一步明确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姚利民.大学教师有效教学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川.高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3]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4]纪德奎.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5]刘红.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

[6]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猜你喜欢

考核大学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