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来自安徽潜山“二乔故里”的田野调查
2015-07-22芮刘斌安徽省潜山县文化馆246000
芮刘斌 (安徽省潜山县文化馆 246000)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来自安徽潜山“二乔故里”的田野调查
芮刘斌 (安徽省潜山县文化馆 246000)
潜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东南飞传说》和三国佳丽大、小乔爱情故事的发生地,“长诗之圣”的绝唱和“二乔故里”的佳话广为流传。
“二乔”,有沉鱼落雁之资,倾国倾城之貌,是三国时期世人皆知的美女。有诗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最早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南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是古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曰皖水,城为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源于如此。
史料记载:公元199年,即建安四年,年仅25岁的三国名人——周瑜,领着他的两千亲兵,追随他结拜的大哥——孙策,从东吴向西边横扫,迅速“拔皖”,即攻占了“皖”这个地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在苏轼的这首词中,人们很自然会想起三国时期美女配英雄的美丽传说,就发生在天柱山麓的潜山县。
在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在故宅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梳妆打扮是二乔每天的“课程”,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作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
千百年来,胭脂井一直孤寂地晾身野外,可钟情美丽的潜山人,却一直热心于这口井的保护,“胭脂井”现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天柱山旅游线上的重要人文景观。
明代诗人高启《过二乔宅》诗曰:“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照江东,都与乔家作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周瑜听琴的土墩在乔宅西墙外,后人稍事修饰,曰“顾曲台”,至今在潜山县老百姓的口头仍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熟语。
“天柱老人”乌以风题《胭脂井》诗曰:“双双身世付王侯,倾国空怜汉鼎休。谁识深闺残井水,至今似有泪痕流。”
电视剧《三国演义》更是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这段风流佳话。
以上这些诗作体现了共同的文化特征与内涵,与现存的乔公故址遗迹、胭脂井阑石刻碑文相互对应无误,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潜山是“二乔故里”的历史。
与二乔故里相关的史料记载还有:《三国志·卷54·周瑜传》《元和郡县制》《通典》,等当今学术界公认的《舆地纪胜》、黄庭坚的《乔公故宅》、明代诗人高启《过二乔宅》《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光绪七年的《重修胭脂井亭记》,清代丁承培的《乔家妆井》,乃至明清时期的《安庆府志》《潜山县志》等皆一脉相承地记载了潜山是二乔故里这一史实。
潜山县与二乔故里相关的实物遗存还有:胭脂井、胭脂井阑、石刻及碑文、乔公墓前神道上的石人石兽等文物。
二乔传说具有明显“地利优势”特征:历代达官名流、文人学士均曾在潜山揽胜或为官,留下了许多关于二乔的传世诗文。其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内容、情节、结构等要素,以及它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是古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家学者乐此不疲的研究对象。大量史料记载和实物遗存,都证明了潜山县是二乔成长地,是“二乔故里”确凿无疑。民间口头传承也未断层:在民间,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很少能使用文字等手段去记录、保存各种文化,“二乔”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情感因素和生活意蕴仅靠口耳相传,且表达内容与史料记载一致,实属罕见。同时具有“原生态”文化遗产特征:“二乔传说”贯穿了乔家两代人的人生,也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透过史料记载与民间口撰而成“二乔文化”的表达,可以清楚的看到三国二乔时代的文化特征,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爱好,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刻的原生态文化内涵。
二乔传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二乔传说”,影响久远,作为古皖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从记载的乔公故宅的规模来看,说明当时民间的财力已经相当丰厚,胭脂井千年不塌,乔公亭、秀英亭、顾曲台等精湛的建筑技艺,为探索二乔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研究价值。遗存实物的文物价值也很突出:流传下来可查的史料和胭脂井、井阑石刻等实物遗存,是迄今发现珍贵的历史文物,文物价值极大,证明二乔故里在潜山是确定无疑的,对于二乔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乔传说”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东南飞传说》、三祖禅宗文化发源地同属潜山,同属古皖文化,是相近年代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比交叉研究,探索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途径。才貌倾国倾城的“二乔”,从优秀到卓越,离不开乔公夫妇的精心培养,乔氏家族的人文情怀满满蕴含着家庭和谐、伉俪情深的风度,对当代人培育子女也是一种启发,催人奋进,传递正能量。“二乔”常被当代政府计生部门用于摒弃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舆论宣传,更是青年男女穿越千古的偶像,巾帼不让须眉的潜山籍杂技皇后夏菊花、京剧演员王惠芳、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她们用巨大成功演绎和诠释了对二乔文化道德教化作用的率真理解。“二乔传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品牌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鉴于此,潜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年来通过深入基层进行田野调查、查询史料、博物馆求证,获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并多次召开了以“二乔传说”为核心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历年来,积极引导来潜参加传统文化调研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将“二乔传说”列为主要课题,用他们的视角挖掘更深层的价值。潜山县政府已组织包括皖江文化研究会、大专院校等专门队伍对“二乔传说”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炎贵撰写的《二乔故里今何在》精确阐述了《二乔传说》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文化主题等历史和文化环境,并用确凿的史料予以了佐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上。总投资5000万元的“二乔公园”已开始建设,为“二乔传说”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的物质条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创造了更好的环境空间。
下一步将进一步挖掘、整理的详细资料,保护和传承“二乔传说”的原真性和本真性,进一步放大二乔文化精神的凝聚性,发挥陶冶当代人情操的作用,从而更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具体为对“二乔传说”进行普查,培养资助传承人,启动非遗代表性名录申报。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为“二乔公园”展陈设计提供必要支撑。史料、文字、图片等普查结果支持。
以旅游开发为依托,培养一支传承人队伍。以点带面,活态传承。
依托高校等研究机构,建立常态研究机制,对“二乔传说”进行更深层次挖掘,进行全面科学的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保持新鲜文化生命力。整理、点校、出版“二乔传说”,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研究开发有关校本教材。培养居民文化自觉意识,加强传承、传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