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声音三大元素的设计

2015-07-22北京电影学院10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录音师音响情绪

钟 文 (北京电影学院 100000)

浅析电影声音三大元素的设计

钟 文 (北京电影学院 100000)

在好莱坞专业分工体制下,声音创作部门内部分工很细,除同期录音师、音响录音师、音乐录音师、声音剪辑师等职位外,还设有“声音设计师”一职。对于我国的影视录音创作中的录音负责制来说,虽无声音设计之职,却有声音设计之实。声音作为电影视听语言中的重要元素,已经进入到电影构思以及制作的各个层面。声音设计师对声音的三大元素进行细致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导演完成叙事,而且可以借助声音元素对影片起到推动和控制作用,进而在拍摄中更加有条不紊,后期制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在影片放映时增强情绪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最终与画面完美结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体现导演设计构思的完整过程,使声音设计真正成为创造影片的有力手段。

电影声音;语言;音乐;音响

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大致上可以分为语言、音响、音乐三大类。这三类声音元素的属性、功能各不相同,但却是具体可感的并可以分别成为表现影片情绪的手段。对这三大类声音的元素进行精心设计是影片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语言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明确的交代大量眼睛所看不到的信息。语言也可以利用音乐的属性(节奏、音调、音量、音色等)来表达情绪,当我们在兴奋状态时,语调的范围增加,使我们的语言更引人注意、更吸引人。即使是像小鸡一样的动物,也是用降低音调来表现悲痛、哀伤的情绪,用提升音调表现快乐的情绪。语言的设计应该在拍摄前期就有一定的设想,什么样的对白能够交代影片故事发展,什么口音才能使影片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观众从语言的设计感知其传达出来的深层含义。

影片《征婚启事》开场,刘若英与自己的相亲对象见面的一段对话,男方并没有镜头形象出现,但是通过男人的声音和两人的对话内容观众能够马上建立一个猥琐男人的形象。再试想一下影片《泰囧》中如果王宝强操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来表演,是否还能达到导演预期的喜剧效果呢。影片《全金属外壳》中,开场十几分钟,教官高语调和快节奏的训话声立刻树立了一个严苛冷酷的形象,与观众产生距离感。同样在很多好莱坞影片中,通常反面人物的声音的低频特别重,声音发闷,让观众听上去很不舒服的一种音色,这种声音让他们带着与生俱来的邪恶感。观众通过不同的语言设计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知。

二、音响

有一些声音在特定的情况以特殊的效果出现,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它也许不是说明时间或地点,也不是反应某种氛围,却能够影响观影者的心理情绪。这些声音之所以可以对观众的心理产生影响,是因为影片内容在观众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刺激,这种刺激被称为“联觉效应”。“联觉效应”是通感,是人的感知经验的一种。苏联现代心理学家金琴科说:“联觉出现在不同的感觉中,其中最常见的是听视联觉,即在声音刺激物作用下主体产生视觉形象。”也就是说,当人们听到某种事物的听觉形象时,马上联系到它的视觉形象,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变化。

在音响设计时,录音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经验,挖掘和设计出那些能表现作品主题的魅力音响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音响设计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影情绪。比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里的一场万箭齐发的戏,录音师陶经设计的效果是箭射出去以后要像一群魔鬼扑出去一样,在这一段万箭齐发的声音里他加上了海豚的叫声,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方法,能在听感上强调一种情绪,那种狠劲也出来了,让观众有一种疼痛的感觉。这种对声音质感的细致设计,果然得到了很好的声音表现效果。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声音剪辑和最佳音效混录奖的获奖影片《拆弹部队》中不管是描写爆炸细节时突出的地面上被震动飞舞起来的沙石的特写,或是当拆弹员戴上面具后传出的闷闷的呼吸声的特写,还是强调爆炸威力时从前景延伸至环绕声的各种爆破声和风声都已经完全从对声音的描写深入到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不可否认,这种细腻的笔调相较其他影片的视听盛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间道》中,用“嗖嗖”的音响效果声音刻画高速拍摄的子弹速度;《碟中谍》里男主人公落下的一滴汗珠,极为生动的音响牵动着所以观众的心。这些特殊工具的声音造型,都增强了声音的潜在刺激度。他们突出了声音弥补了画面的不足,这要求创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声音既真实可信又能达到情绪感染力的需要。

三、音乐

音乐中音调的明暗、节奏的快慢、和声的轻重、配器的音色等都能直接地作用于观众的内心,主导着观众的情绪。音乐是电影中整体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的手段。虽然音乐并不能具体形象地表达电影中人物的外在特征,但是正由于音乐在语义功能上的抽象性,决定了音乐能够让观众脱离画面,在内心塑造出属于他们自我感悟到的更深层次的人物形象。

获2008年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影片《彼得与狼》中作曲家运用不同的乐器音色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三只圆号浓重的和声效果伴随着大灰狼的出现,刻画出阴森可怕、凶残贪婪的形象,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大管低沉的音区象征着爷爷的声音。这些分别代表不同形象的乐器交错出现,演绎了一段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的故事。

四、声音元素作为声音符号

声音有时候也可以充当一种符号,就像我们听到影片中有鸡鸣就知道天亮了,听到了被突出的表针滴答声自然就会有一种紧迫感一样,这些声音符号已经被观众所认可,所以很多电影中声音设计师会在此下功夫,创造一种声音符号给予其特殊的意义,用此激发观众的观影情绪。如每当一个重要角色出现在画面时,某一特定的声音就会适时地伴随出现。反复多次后就会使观众形成一种观影时的声音条件反射并产生固定的情绪。当这个声音再次出现,观众就会对这个角色产生一种情绪或叙事上的期待,从而达到导演的剧作预期效果。

比如在影片《咒怨》当中,对声音的设计就非常典型。《咒怨》中有一场女鬼追人的戏,女鬼包在身上的塑料袋在行进中摩擦发出声音成为女鬼标志性的声音。这个标志性的声音在影片中不断出现,演员在大街小巷中跟这个声音赛跑。这个塑料袋声音就成为了一个声音符号,它预示着恐怖,演员与声音搭档表演,每当这个声音出现影片就笼罩上一层恐怖的气氛效果。

对此,在实践中我也曾进行过尝试,在剧本创作时设计了一个多次出现的铃铛声充当这个声音符号,一开始它是伴随着主人公出现,每次主人公手机上的铃铛挂件晃动发出声音都会伴随着恐怖情节和恍惚的情绪,短片高潮部分当危险真正降临时主人公没有出现,铃铛声响起并音量逐渐增大预示着危险的到来,从而产生一种恐怖心理,随着铃铛声的逼近观众的紧张情绪也在不断积攒,在高潮部分才能最终得以释放。

本文是根据完成影片来分析声音元素设计的,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声音创作者应该积极、主动让将声音元素参与到影片的创作过程中,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录音师音响情绪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顶级奢华的音乐享受 适合富豪的6套HI-END音响(两声道音响篇)
浅析声音制作中音响师和录音师的专业工作特点
录音师星星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诚实音响
音频录制理念对广播节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