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兰卡普中的色彩变迁

2015-07-22余秦锋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710054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织锦五色土家

王 慧 余秦锋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710054)

西兰卡普中的色彩变迁

王 慧 余秦锋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710054)

西兰卡普(即土家织锦)一直以来都酉水流域影响最深、普及最广、作品最丰富、工艺最完善的民间工艺。它所包含的传统纹样、色彩的选择以及整体的形式构成,都展现了土家人的人文精神以及审美习惯。本文主要从忌白尚黑和原色的对比与复色的互补两个方面阐述西兰卡普的在色彩上的变迁,另外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民族价值讲解了西兰卡普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色彩;土家织锦;图案

土家织锦,以色彩厚重艳丽而闻名,以设色自由浪漫而见长,一直以来都是土家人的骄傲。由于土家人生活在武陵山区,在土家织锦颜色的选择上也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图纹和配色上常常借鉴山中的花草树木,飞鸟走禽以及大自然的风光的形态和色谱,灵活多变。在武陵山区生活的人们一直信仰着原始宗教(土家族的原始宗教是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自然宗教信仰,是以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特征。),所呈现的作品大都受制于宗教习俗和生活功能,也就具有了相当的倾向性。

一、忌白尚黑

(一)忌白

目前所能见到的传统土家织锦图案中,不难发现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存在:所用来作底的颜色多以红、蓝、黑等深色为底,完全没有用浅色或者白色为底的纹样,也没有在图纹中出现成块的白色。即使是白梅花,应该以白色为主色但在织锦中却以浅蓝、浅黄色代替,或是以深色为主白色退其次。土家语中白色称“阿丝”,在酉水流域土家人的生活习惯中有不吉利的意思。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白色也鲜少出现,只有在丧葬祭祀上才会有佩戴白色头巾。在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中,白色也是只作为凶礼。今天,在葬礼上,死者的亲属朋友通常还臂挽黑纱,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

与酉水流域附近的其他民族相比较,对于白色的运用就没有这么大的忌讳了。贵州东南部的苗族可以随意使用白色,在酉水流域与土家族杂居的苗族虽然在习俗上和土家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老人佩戴白色头巾则是代表在族人中有至高的地位。只有辈分极高的老人才有资格佩戴。而在清江流域和澧水流域,因为未知原因而失传没有土家织锦的土家族对于白色的态度则和酉水流域的土家族截然相反。在他们看来白色代表了“高尚”“能干”“纯洁”之意。

(二)尚黑

与之“忌白”相对应则是土家族的另外一种倾向“尚黑”。“烂噶”是土家语中黑色的意思,在土家人的眼里黑色代表了正直、代表了权威。在我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中,黑色也居于最高的位置。黑色聚五色于一体,是五色的还原与复位。可以界定黑色在五色观念中永恒的本质。长期积淀于人们色彩视觉情感中的理念模式通过抽象的经验形式和摹仿性“心理视象”的移入而导致民族色彩审美图像“尚黑”色彩通感的发生。土家人也把黑色作为最喜欢最尊重的颜色,黑色几乎涉及到了土家人所有生活用品、服饰等各个方面。传统的土家服饰从头到脚全是黑青色的装束,服饰衣服、头巾、鞋子等等。对于老人来说,在最后入土的棺材也需要刷成黑色,是归西去阴间的渡船。然而未刷成黑色的棺材称之为“白木”,是不能下葬去见祖先。在土家人眼里青、黑为一体,青、黑不分家。在土家族巫师“梯玛”的法器也大多数为黑红两色,以黑为主。

土家织锦主要用做生活用品,织完的织锦还是能算作是半成品。西兰卡普被面还必须用三块窄幅土家锦平行缝合,并在它的四周镶以30~40厘米的黑色作边。最具特色的“台台花”盖裙,在一米见方的黑色家机布上,仅只有三面三条约15厘米宽的暖红色土家织锦条镶饰而成,黑与其他色彩的面积比例几乎是10:1。在土家织锦中黑色的选择基本都是以底色或者边饰的形式出现,在花纹或者主体图案上很少或者说基本没有应用。就算在主题图案或者花纹中出现也只是做单个的点缀,以做到有主有次,呼应完整。

土家人“尚黑忌白”的原因除次之外,主要是因为原始宗教文化的制约和传统土家织锦工艺的染料基本上都是纯天然的矿植物染成,固色性都比较差。

酉水流域的土家族主要是古代板楯蛮、賨人后裔为主,融合了“巴人、乌蛮、土著等多部落的民族融合体”土家先人视白虎为凶神,在历史上也以射白虎著称。从而形成了“赶白虎”的习俗,“忌白”也是赶白虎的一个延续。乌蛮一直着黑军服,也以黑衣著称,“乌”也有黑的意思,所以其后裔有尚黑的习俗也能理解了。

黑色相对与其他的颜色,对于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人来说更容易得到,而且黑色在使用的时间上也比较耐用,耐脏。从而促使了土家人更倾向于使用黑青和深重的颜色。不难看出土家织锦是“实用大于审美”的一种民间工艺。

二、原色的对比与复色的互补

(一)原色的对比

土家人对于土家织锦中的色彩有着自己习惯的说法,在《龙山县志》中有过“绩五色线为主,文采斑斓可观”的说法。民间艺人对于五色的说法,专指红、黄、绿、蓝、黑五色。但是在已有的土家织锦中有的并不只是这五种颜色,其中还有橙色、紫色等中间颜色、复色,也有少量的白色。其实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这些中间色彩,在土家民间艺人眼中,大都属于五色中的同系色彩。紫色、玫红色属于红色色系,橙色属于黄色色系。所以大部分的色彩都属于“五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赤、黑、黄、青、白五色与金、木、水、火、土以及东、南、西、北、中的“五行”相联系的,其中融合了哲学、自然、宗教等多种观念,使其有了独特的民族色彩。

原色的对比在土家织锦中是最为常见的色彩搭配方式,在整体的画面中通过红、黄、蓝、绿、黑的对比来增加画面的饱和以及立体效果。“马毕花”“椅子花”等都运用了大的色块对比进行相互映衬。

在此次创新战略中,美国首次提出政府层面的服务创新策略,并采取人才、创新思维和技术的结合来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政府部门的具体创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创建“创新工具包”,改进政府核心服务流程,提高政府解决问题的效率;二是建立政府创新实验室,激发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三是创建数字服务团队,提升政府部门对美国民众和企业的在线服务质量;四是建立证据机制来推动社会创新。

(二)复色的互补

土家织锦在织花的过程中一直很注重复色的互补,是对颜色的一个搭配,让颜色看起来很和谐。复色互补作为对原色对比的一种补充,不仅进一步加大了织锦画面的表现力,还填补了空白,突出了主色调。

土家织锦还善于色彩的秩序化的退晕、色彩的渐变、色彩的推移,使得整幅幅画面不仅有一定的节奏感、色彩更加和谐。土家织锦在技艺的传承上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只传授技艺图案,不传授织花的颜色。花纹的颜色全靠民间艺人自己去搭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给足了艺人创作的空间,打破了一般民间工艺一尘不变的局面。土家织锦对于色彩的搭配全由艺人个人对于色彩图案的领悟,已经对于生活的感悟。这种形式也体现了土家人忠于生活,一切源于生活的生活理念和土家人的审美习惯、艺术取向。

土家织锦在色彩和图纹的创作过程中,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对于日常生活中事物,机械的模仿和复制。而是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从而分析世界,展现自然。不重现实,不重推论,强调一切跟着心走。根据心理的经验和直接的感悟来转化自然中的事物,进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艺术符号,创造出精彩的土家织锦。

三、西兰卡普的现代价值取向

(一)文化价值

土家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只有自己语言的民族,所以在文化的传播上,除了语言以外,主要的方式就是以土家织锦图案的方式进行流传。在图案中诉说着民族审美和民族意识,展现了土家人物质文化的属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土家织锦被称为织在锦上的土家历史。土家织锦是一部无字的土家史记,以高度浓缩的民族文化静静的叙述着土家人的故事,讲述这土家人的故事。

土家织锦因为在材质上的限制形成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形式美感,这给我们现代的工艺艺术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启示。在制约中发展,在制约中完善,在制约中成就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是人与物的有机结合。

(二)社会价值

土家织锦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工艺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保护好土家织锦对于发展多元化、多民族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价值

土家织锦是贯穿土家族整个历史存在的的视觉形象,影响着整个土家社区。它与土家风俗、土家语形成了土家族的标志。土家织锦不同于纯美术作品,他是依附于实用生活、行为而出现的,反映了土家人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土家儿女的心中,土家织锦一直以来都是陪伴一生的重要载体,从小出生盖着“台台花”,成长生活中学习织织锦,出嫁迎娶选织锦,夫妻生活盖织锦,老了以后送织锦,一生终了葬织锦,祭祀供奉用织锦。所以,在土家人的生命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一种物品的存在,它是土家人生命的一部分。

另外,土家织锦的兴盛与衰败直接影响了土家人的民俗民风,在湘鄂渝贵生活着的土家人,由于种种原因土家织锦仅在湘西酉水流域而存在。因此,土家织锦在当今社会不再只是土家人生活中的用品,而是增加土家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的一个象征,是土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纽带。

结语

色彩能够表达感情,也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审美。自古以来,土家织锦都是以色彩艳丽而著名,有着鲜明的个性。自产自销是土家织锦千百年来的一个生存方式,所有的丝线的颜色都是自己从山中的采摘植物染成。所呈现的色彩也不太考虑事物的固有色,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主观意愿进行搭配。相比黎锦、壮锦、傣锦,土家织锦色彩更丰富、层次更多,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和视觉符号。

土家织锦在整个民族工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土家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田明.土家织锦[M].学苑出版社,2008(98).

[2]王悦勤.“五色”信仰世界里的典型祭物[J].流行色,1993(04).

[3]王悦勤.中国史前“尚黑”观念源流试论[J].文化专论,1996(03).

[4]罗安源,田心桃,田荆贵,廖乔婧.土家人和土家语[M].民族出版社,2001.

[5]李婷婷.湘西土家族织锦的艺术特征[M].大舞台,2014(11).

余秦锋,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

王慧,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织锦五色土家
瑶族织锦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五色田畈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五色人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