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与设计需要融合
——米兰家具设计周中国设计师作品评析

2015-07-22四川美术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米兰家具设计师

张 菊 (四川美术学院 404100)

艺术与设计需要融合
——米兰家具设计周中国设计师作品评析

张 菊 (四川美术学院 404100)

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度科技发达的时代,面临着基本由西方主导的设计时,中国的家具设计该如何回应?在2014的米兰设计周上,中国的家具设计也开始了自己的筑巢之路。本文通过其中展出的两件作品所呈现的艺术特征,试图说明产品的创新设计,离不开设计师对生活方式的细心关照。而实用和审美观念的统一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基本命题。

设计;展览;功能;审美;观念

“设计”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处处可闻,处处可见。这足以证明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足以撼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说文解字》中对设计的解释是:“設施陳也。从言从殳。殳,使人也。識列切”;“計 會也。筭也。从言从十。古詣切”。大抵是指设下计谋的意思。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很别致的,因为历史上许多设计都曾设下过计谋,从而使人们开始或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当然一个设计必然是有其归属之人的,而最开始的那个归属人便是“设计师”。对于设计,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同定义与理解,索托萨斯曾经说过“设计便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身处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所用的所想的一切物品,都是经过了设计师处心积虑的设计过的,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我们该如何生活,该怎样去表露自我。

在2014的米兰设计周上,中国年轻的设计师在主题为“yu”展览中呈现了自己的作品。

在这些设计中,有一件作品名为:“巢/Nest“。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在这个时代的心灵写照和情感表达。但设计师与艺术家不同点在于,其设计需要从理想生活方式的角度出发,对人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做不同的理解与表达,两者殊途同归的诠释着这个时代艺术与设计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诉求。

倘若“巢/Nest“,是一件艺术品的话,我想怎么表达都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认为它出现于家具展中,便意味着它首先是一件应该具有功能性的设计,其次才是一件美观的艺术品。对于“巢/Nest“这件作品而言,更多被认为是一件装置艺术作品,椅子上数以万计的竹签星罗密布的粘连着,且不说它到底美不美观,首先它无法使人舒适的坐在其上面,也不易于清洁与整理。一个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假若连功能性都丧失了的话,它便不能称之为“设计”。

在这件作品中,最主要展现的便是设计史中长期矛盾的一个问题:功能和形式的问题。西方曾经就这个问题中进行了多年的探讨: 在17世纪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彻底的标志着人类开始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宣告了传统手工工业生产方式的终结,迎接了工业时代的到来。就在这个历史变革的时期,英国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与莫里斯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角中,他们呐喊着行动着,鼓动着自己的那颗鲜活的心。也就是在他们重新定义了现代设计后,加之二十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对于这片土地进行的耕耘,这些最终促成了德国包豪斯这颗现代设计萌芽的产生。而现代设计给了人们新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建立着一种新趋势下的生活方式。直至后现代设计的出现或是新现代主义的发展乃至于今日的多元化设计。

在这么长久且持续不断的探索中,人们似乎更加认同设计应当具备着“形式服从功能”这个概念。而在这件作品中,作者似乎仍然是以一种纯艺术品的感觉去看待设计,而与每年米兰设计周家具展览作为时尚的工业化产品和商品交易的宗旨所悖。设计应当为大众生活的质量服务,这一点毋庸置疑,作品中,我们却感受不到这种理念的存在。它更多的是强调手工艺的不可复制性与独一无二性,虽然可称为一件艺术品,但不是设计艺术品,其观念尚停留在手工艺时代,很难适应现代的消费时代和工业化时代的需要。

老子的《道德经》中曾经提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其中有一句是“少则得,多则惑”最是贴切于现代人们的心理状况。这与现代建筑大师米斯的“少即是多”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家具作品——”巢/Nest“ 中密密麻麻地竹签所拼接形成的椅子,似乎是以一种以借喻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愫,但设计未免太过于繁琐和拘泥于形式上的效果,忽略了作为椅子的真正意义与功能。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应当是功能的明确和形式的简洁,而不是一件孤芳自赏的艺术品。

在2014年的米兰家具设计展中,有一群国内年轻设计师们的作品,他们致力于尊重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这便是“品物流形” 。

在2013年4月,“品物流形”已经凭借“From余杭”系列作品获得过米兰设计周的唯一大奖团队,2014团队再次携“融Hand made In Hangzhou”出现于意大利米兰设计周。

融,在古汉语中意为上升的炊气,今意融化与融合。设计师们想继承的是传统的思想、方法、精神、手艺;而非现成的图案、图像和样式。设计师经过学习消化之后,重新根据当代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设计,并思考未来的传统。这整个过程便叫做“融”。

对于”融“里面的设计作品,值得探讨的是“AIR” CHAIR这把椅子。“AIR”CHAIR是对中国传统竹编的特殊阐述,这个概念椅揭示了竹子的重量和强度的极限。其结果呈现了一个轻质的耐用的椅子。从整体造型看,十分简洁明了,而在制作工艺方面是传统的。我想这是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如何结合的一种探索。椅子的上半部分是十分中国化的,采用了竹子这样一种材料。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雅士便是十分偏爱竹子这种材料,谓之曰”四君子之一“的美称。下半部分采用了金属的质感,并且与竹编配合的十分巧妙,产生出了另外一种别具风情的感觉。并且在材料的的选择和运用到达了极致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试一下,做坐一下,感受一番。

“AIR”CHAIR在装饰上除了竹编自然带来的巧夺天工的纹理上,几乎没有过多的装饰,这种理念与西方“少即多”的设计思想是相通的。

“融”的作品,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整个的感觉都是十分中国传统化的,而在其过程中融合了现代工业的技术,就像糖混合在水中一般,随着时间的沉淀,糖或许会慢慢消失,但是水却会越来越甘甜,最终成为糖水。这便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吧,或许我们的生活会逐渐的消失掉一些文化传统,但是殊不知它们的气息早就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血液之中,长久的留存下来。

对于“AIR”CHAIR而言,其中不但有可以批量化生产的物件,也创造了为大众服务的条件,而且其中还蕴含了许多的文化精髓与传统手工艺,这可能会是以后中国原创设计的一个发展的方向。

由此可知,设计师的设计莫过于李泽厚先生曾经说过,章学诚先生说《易》时,提出过“人心营构之象”。我想若不是对生活有着莫大的热情和喜爱,”品物流形“又怎会创造出这么极致意蕴的设计呢?只是希望这种生活方式能够永久的存活和延续,使其对于现实生活的一切都尽善尽美的去描述,使它们丰满的、尽可能的全都表现展露出来。这便是意念之所在,从简单的符号化的设计演化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及其真谛的追寻。

2014年米兰设计展,中国的家具设计面向世界开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家具设计而言,我们在观念上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但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体会生活,时间会慢慢给出我们答案与可能,不急于求成,更不能随波逐流。

“YU”与“融”在米兰设计周中,只是中国家具设计的两个主题,但是却又似乎代表着现代中国设计一个重要的方向,这就是设计既要体现本土美学思想,又要有所创新。问题的关键是创意的作品,最终要成为产品和商品,满足市场和时尚的需要才是正道,为此,我们要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坚守设计为大众服务的宗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有更多的设计师成为一枝重要的设计力量屹立于世界。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2]老子.《道德经》

[3]http://jiaju.sina.com.cn/news/20140403/354692.shtml.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物, 2002.

猜你喜欢

米兰家具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创意设计师
身在青岛,遇见米兰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
家具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