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中 “材料与肌理”的实践语境

2015-07-22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16023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肌理形式艺术家

吕 超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116023)

绘画中 “材料与肌理”的实践语境

吕 超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116023)

本文对材料肌理——现代艺术的共同语进行了阐述。重新界定了材料和肌理作为艺术表达媒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揭示了材料肌理的起源,从视觉心理的角度解释了材料肌理为何能用作艺术表达并被接受,同时浅析了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这一语言,并对艺术作品中的材料肌理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客观分析。材料已经不是一般形式上的视觉语言,它已经成为一种能够用来描述心灵的艺术语言。无论对于艺术家还是观者,它所提供的广泛空间足以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

材料;肌理;媒介;造型艺术

一、材料与肌理的概念

“肌理”一词是由法语“matiere”译过来的,广义上讲是物质材料之意,由于物体的材质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的不同,产生粗糙、光滑、软硬等不同感觉。在造型艺术上,肌理是一定的物质结构表现出来的形式感,经过艺术家的把握和运用成为表现艺术效果的特殊语言。由于肌理源于自然,而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永远有其探索不尽的神秘性,肌理的变化也妙不可言,因此,肌理时常为艺术家带来创造的灵感。那么材料和肌理是以怎样的关系相结合的呢?这里所说的肌理就不是单纯指材料本身的表面特征了,它还包括异质材料的系统处理与艺术作品中所形成的所有肌理变化的整体把握。正如康定斯基在其《论艺术的精神》中说:“视觉不仅可以与味觉相一致,而且也可以与其它感觉相一致。”如果说单纯的材料质感可以给人以感官上的共鸣,那么艺术作品中的这种综合的肌理变化给予我们的则是心灵的震撼。材料作为艺术表现的肌理载体是一种可以随心转换,嫁接,演绎的文化符号形式,材料的物质属性一旦变成艺术家的创造意志,其原始属性就变成了主观的材料——肌理语言。

二、自然中的材料艺术

大自然包含了一切含义又隐匿了一切含义,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自身都与大自然一起运动着,当我们试图表达生命和能量时,都会把目光投向自然,在自然的存在形式中寻找艺术表达的灵感。

1.组织与构造

自然中所有的物质都存在着一定的组织与构造形式,而且没有两种物质的构造是一模一样的。例如显微镜下的番茄或洋葱的表皮细胞、人和动物的肌肉结构、皮肤细胞和骨质、木头的纹理、自然界无机体中的水晶和金属分子……都是肌理的最初形式,是它们构成了我们眼前形态各异的材料。

2.自然的形

与科学分类不同,艺术家用自己的眼光注视着整个大自然,将自然按形的种类分成七个门类:空气或大气的形式、液体或水的形态、固体或陆地的形式、植物的形式、有生命的生物形态,剩下的两种形式与其它所有的都有联系,是自然生态的主要部分。这些自然的存在形式常常是材料肌理艺术的雏形。

3.力与破坏

存在的任何形都可能遭遇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破坏后形成的肌理既受材料本身结构的影响,也受内部扩张和外部压缩力的支配,玻璃破损时在一点上凝缩的冲击引起放射状裂纹的肌理,木头断裂沿纹理的波状裂痕解释了木头的生长;岩块和矿石沿纹理碎裂时,可看到一种劈裂的线条平滑地沿循着结晶体的纹理,当黑曜岩,宝石碎裂时展现出波状图案,称为贝状肌理,这些遭外力破坏所产生的物质肌理现象举不胜数。力与破坏使材料的形状与肌理发生改变,也给予艺术家多维的创作启发。尽管形式如此不拘一格,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表现。艺术家们以自己的直觉来寻找、选择、组合各种元素,就像音乐家组合他的音符,直至从混乱中产生表达的和谐,事物的表现性是艺术家传达意义时所依赖的主要媒介,他们总是密切地注意着这些表现性质,并通过这些性质来理解和解释自己的经验,确立所要创造的作品的形式。对于材料肌理,它的真实性、感染力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这一点是任何架上绘画无法达到的。通过表达,艺术家将材料和肌理变得可认知,而观者又通过感知对材料肌理的组成有了新的认识。

三、艺术作品中的材料肌理表现

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样式,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材料和肌理,你将看到,今天的艺术家不仅将实物、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材料,他们甚至将自己作为材料的组成、肌理的一部分。艺术家给以如下解释:在自己的作品中,我是作品的一个材料或一个在僵硬地移动的物件,所有这些不同的媒体均可陈述某种东西,它们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这里艺术家告诉我们,不仅实物是材料,技术是材料,他自己就是作品的材料,不禁让我们对材料的概念又有了新的认识。

材料肌理,仿佛成为艺术家最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那些或细腻或粗糙,或轻柔或沉重的肌理相映成辉地融于作品之中,成为艺术家的语言。有这样一位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没有一件我们熟悉的作画工具,到处摆放着大罐油漆桶,一堆堆木棍、小刀、沙子、破碎的玻璃碴子.你一定采出这就是轰动世界画坛的抽象表现主义和行动画家—杰克逊·波洛克,波洛克用"滴溜画法”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尖锐地挑战了当时所有的创作观念,作品中纵横扭曲的线条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内在的张力。画家告诉我们:“我想表现我的感觉,而不是解释它们."这种对形式的张力、色彩、线条、体块、肌理、材料质感进行的探索,最终彻底瓦解了形象必须存在于画面的观念,绘画本身称为“物品”,它不再依赖于形象体现其价值,而颜料、材料、构成、肌理等视觉效果就足够体现它的价值,画家还通过在作画过程中的的“舞蹈”将身体运动的节奏留于画面,这种迷醉般状态的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他把作品变成一种环境,一种合奏,材料和肌理虽没有蠕动可它形成的节奏却充满了运动感,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一种艺术媒介通过存在来规定动作,另一种通过动作来规定存在,他们和起来就是在变与不变的二重方面解释了生存。”

“在创作领域里,材料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新旧、好坏之分,一件作品用什么材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利用材料”,画家如是说。除油彩之外,有时我在画面上也加进一些木材质,使它与所画的形象融为一体,真假难辨,以增加力度与层次,让画面上的“物质感”更恰如其分地言说所要表达的精神。不想太刻意更不想把材料推到一线成为目的。材料肌理作为不确定的视觉语言,使得一切都可以被理解,它既不同于写实绘画的直白,又不象纯抽象绘画那样枯燥而难以解读,它丰富而有趣味性,这就是它特有的价值。

[1]周长江主编.《油画家工作室报告——解读材料》.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2](美)约翰·伯格著.《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美)阿恩海姆,霍兰等.《艺术的心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版.

吕超,男,1985年出生,汉族,吉林省抚松县人,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工作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肌理形式艺术家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小议过去进行时
感受肌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