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表达
2015-07-22张红梅锦州市群众艺术馆121000
张红梅 (锦州市群众艺术馆 121000)
浅谈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表达
张红梅 (锦州市群众艺术馆 121000)
本文从朗诵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诗歌语言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从而在朗诵过程中良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语言,达到完美的朗诵效果。
诗歌;朗诵;情感表达;语言;融合
翻开诗歌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看到,写诗者,论诗者,无不言情。可以说,诗歌,它和人类的种种情感紧密相连,是心灵的歌,感情的火,思想的光;是深挚的思想和丰富强烈的感情在创造性的想象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种精炼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而朗诵则又为其增添了有声语言的魅力,使它的情感色彩更加浓厚。本文将从朗诵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诗歌语言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从而在朗诵过程中良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语言,达到完美的朗诵效果。
一、朗诵表演中的情感
诗歌是一种富于魅力的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自由想象空间。朗诵者在朗诵时要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运用朗诵技巧,准确、清晰、有感情、有变化地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将作品的思想内涵阐释出来,把情感抒发出来。一首诗歌的演绎,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诵。
1.充分理解作品 抓住基调的整体性
基调本指音乐作品中的主要调子,朗诵中引进基调的概念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作品总的态度、感情。一篇作品能不能朗诵得好,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深层含义,细心体会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住基调。不同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同时,作为朗诵者还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有助于理解作品内容并形成相应的朗诵风格。如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两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汉江临眺》和《使至塞上》,前一首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千古名句;后一首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但是,作者写诗的背景确是迥然不同的。前一首,作者受命南巡,考察并提拔官员,位高权重,一言九鼎,风光无限。所以诗人高唱“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后一首,随着张九龄被贬,唐玄宗假出塞宣慰河西驻军之名,意在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所以,王维单车行至河边,以悲戚之情写道:“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首诗的背景不同,作者的心情必然不同,朗诵时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色彩也必然随之不同。另外,对于作品的诠释,“功夫在诗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诗外”的功夫就是朗诵者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学识。因此,朗诵者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开拓自己的生活接触面,力求生活的广度和感受的深度;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丰富对作品深刻内涵的领悟,不可单纯地从技巧来谈朗诵表演,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诠释的作品才能越准确,表达出的情感才能越完美、越真实生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声情并茂。
2.理清结构层次 注意基调的变化性
把握诗歌的基调后,要进一步对其内容与结构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理清其情感变化的层次。朗诵者在朗诵作品时,基调应贯穿始终,但并不是说全篇作品用一个腔调来读,不同的内容、心情都应有不同的语气表达,是异中有同,在生动丰富的语音表现中,有着内在的和谐色彩。另外诗歌具有“跳跃性”与“含蓄性”的特点,所以它的潜在语比较多,朗诵时要注意分析把握这种潜在语,对潜在语不同的诠释,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3.充分发挥想象 形成画面展示意境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想象对于诗歌来说,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挥想象力是诠释诗歌作品时的必要环节。朗诵者应根据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画面,并迅速进入角色,把自身融入到作品当中,以展现出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的生动形象。朗诵者的生活阅历与情感越丰富,形成画面、展示意境的速度就越快,诠释出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因此,朗诵者日常要多注重生活中的细节,锻炼和培养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敏捷的反映能力和艺术的提炼能力。
二、诗歌朗诵中的语言表现
诗歌朗诵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是为了艺术情感表达的需要,朗诵的语言呈现,既要有感情色彩的千姿百态,又要有声音色彩的万紫千红。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语音、优美动听的声音是朗诵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条件之一,要准确而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还必须掌握好节奏、重音、语调等朗诵技巧。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它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是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循环往复。它是情感变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赋予音韵美的语言节奏是由舒展的音节、变化多端的语气构成的。把握节奏就要对诗行中的音节进行恰当地划分,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以充满变化的语调表现丰富、具体的感情色彩。相对于散文、小说等文体来说,诗歌的情感变化、节奏、语调的变化相对要大,所以朗诵中情感性的重音、停顿比较多,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也比较大,朗诵者应注意对它们的控制。这种控制取决于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引发状况。
三、朗诵表演中的情感与诗歌语言的融合
众所周知,所有的朗诵技巧都是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服务的。完美的字正腔圆、圆润动听的声音所传达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而声音的技巧加上诗歌的语言,结合丰富、细腻、准确的情感表达,充分地体现了声音与语言结合的艺术价值,使语言表达更清晰明确,感情抒发更细致动人。诗歌的情感是朗诵者通过优美的声音来传递,诗歌的语言又进一步地让朗诵者传达出所体悟到的真正诗意,感动自己,感动听众,最后双双进入诗境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在朗诵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习朗诵者的情感与诗歌语言的融合。
首先要深刻“解诗”“解诗”就是了解诗歌的风格、创作理念与构思,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分析诗行、诗句甚至每个音节的内在意义,做到全面了解作品。而且要把诗歌的思想情感,逐步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诗歌中的文字就是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是要“入诗”。所谓“入诗”是朗诵者要调整心态,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为基础,迅速进入角色。因为有了“入诗”,才有了诗人和朗诵者的浑然一体,才有意境的开拓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将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完美地表达出来。
张红梅(1966.1—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现为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