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产、学、研合作视域下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档案服务之定位

2015-07-21曹兴凤马晶霍飞杜莎莎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合作

曹兴凤+++马晶++霍飞++杜莎莎

[摘要] 基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公享、风险共担”原则,目前政界、产业界、学术界、科研界之间协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文章叙述了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档案资源之形成优势,阐述了科技档案服务工作要依托其独特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围绕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结合地方全力推进产业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转变以往陈旧服务观念,勇于创新服务体系。确定了在政、产、学、研合作背景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之角色定位。提出了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形式;创新服务质量的服务体系。

[关键词] 政产学研 合作 科技档案服务定位 创新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

1 引言

政、产、学、研合作是政界、产业界、学术界、科研界之间基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公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构建的一种协同创新活动,是技术创新的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早在2006年1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动力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创新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充分表明,政、产、学、研合作被确立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之必由之路。

以国家政策的引导为契机,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精诚合作,积极展开基于项目、人才培养、专家咨询、共建平台的研发模式的运转,强有力地推动科技、经济、教育、技术等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合作的有效组合,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整合、配置、共享。同时使其科技成果得以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企业的自助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档案是高校创新支柱之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围绕其特色发挥了资源优势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量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巨增,并产出了大批成果,使得地方农业高校成为“人才”、“知识”、“成果”的聚宝盆。如何发挥其优势,使其最大限度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政、产、学、研合作中起到纽带、桥梁作用,是我们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档案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2. 科技档案服务工作的定位

2.1 角色定位

坚持学术性理念,为政、产、学研合作提供“人才库”、“知识库”

角色:即指社会角色,是与社会地位相符合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行为之和。

角色定位:即管理的最高境界,指在一定系统环境下,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相对的不可替代性定位,它是建立在角色的能力、权利、责任基础之上的。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档案的建设与服务,如何进行自身角色定位,直接关系到地方科技创新与集成的成败。而政、产、学、研合作是政府政策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将知识物化传播、产业界接受转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档案将扮演者一个收集、整理、传播、服务的特殊身份,起到在这些关系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纽带、链接角色。

就山西农业大学而言,1907年随着实业兴国浪潮的席卷,孔祥熙先生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回国办教育,创立了“铭贤学堂”、“铭贤农工专科学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山西农学院”,直至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至今,已百年有余。这一百年来,培养了数以几十万计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全国尤其是山西的政界、学术界、企业界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到目前为之,仍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高校。

如今,农大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教职工1570余人,高级以上技术职称480余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7人,副首席专家5人,岗位专家45人,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6人,农科110专家11人,企业科技特派员7人,农业科技特派员137人,研究开发人员533人,大专以上科技人员1384人,形成了具有地方农业高校特色的“人才库”、“知识库”。

长期以来我们科技档案室正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在政、产、学、研合作中,起到链接各方的纽带作用。例如:我们的食用菌专家常明昌教授,他从一入职农大便致力于食用菌课程的讲授与研究开发。当我们获悉安泽县欲为农民脱贫致富找产业寻出路时,积极联系双方,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经过常教授多年不辞辛苦,言传身教的知识传授、技术指导,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同时影响辐射了我省30多个县市。自90年代起,在山西省30多个县市进行了科技扶贫、技术服务,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培训农民2万人次。在安泽、泽州、沿途太谷等县,创建香菇、白色金针菇、白灵菇、灵芝、猴头菇生产基地,创建了5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并先后帮28家企业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基地。同时常教授也创建了“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稳定了他的研发队伍。以一门课带动了一个产业。尤其是2014年在山西省政府、省科技厅的重视及政策引导下,以常教授为专家的科技团队,结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山西省生物所等研究机构联盟,山西澳坤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凯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灵县北野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等产业技术单位,建立了以政府注入资金、专家研究机构为基础的合作联动攻关科技服务体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产、学、研合作联动攻关机制下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真正整合了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的多种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地方农业高校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档案部门充分扮演好了我们的社会角色,随时打开自己的“库”让其各尽所能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endprint

2.2 成果技术定位

坚持“目的实用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特点,为政、产、学、研合作筛选整理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成果、技术资源。

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介于北纬34度34.8~40度43.4和东经110度14.6~114度33.4之间,南北跨度大,温度有差异,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农业发展不平衡,种植以及经济作物不尽相同。由于数年来我省太依赖煤炭资源的开发,破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农业厅、财政厅联合出台《山西省建设“一村一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山西省“一县一业”基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投入15亿元扶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农业产业形成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晋中盆地和晋南盆地五大特色农业板块的布局。作为省内唯一一所地方农业高校,我们义不容辞配合政府的这一举措,坚持“目的实用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认真筛选、整理适合其发展的成果、技术。

例如:根据吕梁山地理特点和本地枣、核桃为主要经济作物。组织了“枣裂果防霉及裂果制酒精技术”、“枣黑顶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预防枣裂果营养调节剂的推广应用”“丘陵地果实丰产核桃示范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等适用性技术以及一些小杂粮、种植、养殖技术,使得吕梁地区这个原贫困山区“扩大了核桃,稳定了红枣,优化了杂粮,提升了畜牧”,形成了10大类80多种特色农产品,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1000多户,带动农产品专业户60多万户,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对雁北地区我们组织了“畜牧养殖技术”、“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优种养殖基地高效生产技术”、“生态畜牧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及装备”、“舍饲草食畜疾病防控技术”、“羊粪生物链高效处理与产品转化”、“牧羊产品及羊全混饲料开发”、“冷冻羊肉产业化技术”、“肉用羔羊高效育肥预混料推广与应用”,推动了雁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针对晋中盆地、晋南盆地的果蔬业的发展,组织了“增施钾肥提高苹果对抗腐烂病能力的研究”、“丘陵山地苹果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梨新品种‘旱之裂选育研究”、“富钙富硒富锗梨果开发”、“酥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集成新技术示范”、“保护地蔬菜品种选育综合技术”、“温室蔬菜粉虱类害虫的持续控制技术”、“果品蔬菜农药污染综合控制技术”、 “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集成新技术示范”。推动了当地果蔬业的发展。

总之,积极配合政府发展策略。根据全省不同地域、气候以及经济发展特色,从大量的科技成果档案中,筛选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产业的成果技术。通过各种渠道为地方、企业、农民提供技术支撑。

2.3 社会服务定位

树立“大服务”理念,构建与政、产、学、研相匹配的服务体系。

纵观历史,社会总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科技档案服务社会化发展较快,可我国的档案服务社会化进程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有:1.档案服务主体单一,主要以档案馆作为面向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的机制,档案馆内其他机构、市场和社会力量并没有积极参与到档案服务社会化中来。2.档案服务范围较窄。服务机制、形式陈旧,主要限于各需求单位个人的查阅,档案机构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应能发挥的作用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尽管借助信息技术、档案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服务范围也有所拓展,但档案服务还没有真正实现服务全社会的终极目标。

数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发展程度越来越快,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档案资源也越来越具有重要价值,其时效性也越来越突出。把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变成现实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成为科技档案工作和档案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09年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就曾指出:“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发挥社会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途径。”档案服务社会化已成为社会发展得必然。因此,我们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树立“大服务”观念,以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为依托,创新服务机制,服务形式、服务质量,将“社会大服务”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3.创新高校科技档案服务体系

3.1创新服务机制

科技档案服务机制的创新是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建立新型的服务机制,实现档案工作机制的转型,要由以往收藏、借用一般型服务向挖掘、编研、分层次转变;由窗口被动型向走出去主动型跟踪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从检索工具式向编研成果式服务转变,真正体现科技档案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前瞻性、广泛性、开放性。

3.2创新服务形式

科技档案服务形式关系到档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要转变观念,要有积极的档案信息转化意识和强烈的信息推销意识,要强化档案的效益意识。这样我们就要打破以往所有不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档案服务形式,重新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服务模式。

(1)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开放化。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科技档案进入市场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建立科技档案成果目录网络化。各级档案部门协同组建覆盖面大的科技档案信息网,上下结合,左右联网,建立全国性科技档案信息大循环格局,形成科技档案的全社会化服务。

(2)主动关注密切配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跟进服务。科技档案部门要时刻关注地方政府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要主动积极跟进服务,依托已有专家、成果、技术资源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3.3创新服务质量

“质量”是衡量任何服务的最终标准。农业科技档案服务的最终体现也是看其最后达成的效果。因此,科技档案服务紧紧围绕 “建设地方农业院校先进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和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深化中央财政科技管理政策,省“构建‘131创新驱动战略体系”的战略决策,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各项工作,使科技档案服务工作质量大大提升。2015年,依托我们“专家库”、“项目库”优势,在省政府政策指导下,参与食用菌、设施蔬菜和微藻燃油3个省煤基重点攻关项目的投标竞争,组织专家选择项目,联合省内外18所大学和科研院所,10多家龙头企业。通过多次的论证三个项目全部中标。充分突显了政、产、学、研合作的优势。也体现了科技档案服务大社会的质量的提升。

4 结语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档案的服务工作,一定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依托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紧紧围绕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结合地方全力推进产业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积极构建各类载体和平台,围绕地方经济高效运转跟踪服务。与地方各部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在政、产、学、研合作中定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时调整视角找准档案工作与服务对象的结合点,做好超前服务,真正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财富,杨静.中外档案服务社会化的比较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13,1:76-81.

[2] 饶圆.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6:51-52.

[3] 姜相杰.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态势[J].学理论,2008,16:71-73.

[4] 俞伦祥.公共档案馆通过媒体公开档案信息的模式研究[J].四川档案,2011,3:30-32.

[5] 曹玉. 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的实践范式研究[J]. 档案与建设. 2012(07) 15-17

[6] 杨晓晴,李财富. 2005~2010年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综述[J]. 档案学通讯. 2011(02) 8-11

[7] 陈明洁. 互联网时代下档案服务的创新分析[J]. 科技与企业. 2012(03) 198

[8] 姜延延. 档案服务方式多元化实现途径浅析[J]. 中国地名. 2011(02) 44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
初中英语教学技巧探析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策略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