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的科技期刊出版

2015-07-21杨智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监管机制

杨智华

摘要:当前,国内外全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出版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不少期刊在新媒体理念的指导下开启了新的运行方案并加以实践,成功案例不胜枚举。科技期刊应如何应对出版转型,这决定了期刊自身长远发展的成败。本文从出版发展的角度入手,分析传统出版向全媒体出版转型的趋势和必然性,阐述新媒体出版的特点,同时针对我国出版市场的发展,从办刊理念、阅读与付费习惯、标准以及监管4个方面进行讨论,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在出版转型中的调整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技期刊出版;出版方式转变;监管机制;编辑工作调整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出版是人类文明中一盏经久不衰的明灯,借助语言的形式,以文字、图形等格式不断地将思想、观念、信仰、历史、科技等人类文化成果记录并传承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又在书写着出版自身古老神奇而又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如今,在一场新的出版革命到来之际,出版业即将面临新的形式和新的局面。

1 全媒体出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1 出版发展史

出版的发展史可分为4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阶段的出版,源自3500年前出现的商代甲骨文,在动物骨骼上记录下象形符号,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在简牍、缣帛上记载文字信息,这些手工方式的出版耗时费力,也不易被复制和广泛传播。第二阶段是活字印刷阶段,北宋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几个世纪后在德国约翰·谷腾堡采用铅(合金)活字进行印刷,他们的发明开启了规模化出版的雏形;第三阶段是机械出版阶段,1810年Friedrich Gottlob Koenig改良了印刷机械设备,将铅字印刷效率大幅提高,图书、报刊等规模化地出版,人类文明在全世界得以交流;而今,出版业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出版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科技期刊也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1.2 什么是全媒体

“全媒体”的概念最早(约在2008年)由中文在线的版权总监袁晖先生提出,目前在学界、出版界尚有争议,有待进一步形成统一的、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全媒体是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像、动画和网页等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内容传播。

就常见的出版物而言,不仅可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介进行传播,还可融合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等进行传播。读者可通过报刊、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完成信息的接收、选择、阅读,而这种出版使得读者的阅读时间、阅读空间得以不断扩大,限制性明显降低[1]。

1.3 时代发展的需要

1.3.1 阅读方式转变

微机技术的普及、阅读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广大受众正经历着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的变化。传统的纸质图书、报纸、期刊已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简便快捷的阅读需求[2]。世界一些著名的出版物已停止了传统纸媒出版,转向以网络、APP等新形式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出版。

1.3.2 全媒体出版优势明显

全媒体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媒介之间的壁垒,消融了地域之间,读者、作者和编者三者之间,出版商、技术商和运营商三者之间的边界:

1)全媒体出版从载体上可全方位地融合了不同媒体间的互补,使阅读和使用更为便捷。

2)全媒体出版可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感官能力的的多样化体验,满足人们选择性地阅读需求[3]。

3)全媒体出版提供了多种互动渠道,如投票、论坛、微信、会员活动等,使出版者与受众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互动。

4) 全媒体出版通过碎片化的内容推送,使出版衍生产品不断扩张。

1.3.3 低碳时代发展的响应

全媒体出版符合当今所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和畅行节约的发展要求,减少了纸张使用量,维护了地球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免去了印刷化工材料的使用污染,避免了印刷品及其辅助材料在运输途中被大量消耗的能量和资源,发展全媒体出版是大势所趋。

2 科技期刊如何实施全媒体出版

2.1 出版方式

全媒体出版推动了多元阅读,即阅读的立体化、个性化。当今时代,电脑、手机、手持终端、电视四大载体已经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出版者需要结合载体的特点来开发新的模块和新的文本。如为了适应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阅读需求,科技期刊可探索相应的阅读文本,应是碎片化、简短化的,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APP杂志就是很好的例子,不仅嵌入视频、音频、动画等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还增强了互动性,如链接、分享、收藏、评论等功能,有效地拓展了阅读范围,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2.2 全媒体出版面临的问题

全媒体出版在出版界的成功先例屡见不鲜,然而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科技期刊,由于专业属性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全媒体出版还要经历着一些方式的转变:

2.2.1 保守的办刊理念问题

传统办刊人面对“全媒体”时,经常会说到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外界变化对科技期刊不会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静观其变即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国内很多学术期刊已经到了生存抉择的艰难时期,坐等上级单位拨款勉强维持生存的时代即将结束;有特色有读者的单一传统纸媒,也要预测到未来出版市场的需求和读者心理的变化。

2.2.2 读者引导和培育问题

传统出版历经多年,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很多年纪较大的老读者要适应在新媒体下阅读习惯上的转变。出版单位要不断引导和培养读者对科技期刊的接受能力和适应度,比如那些不精通电子设备操作、不熟悉网银支付等中老年读者,尽量以简洁的方式向读者针对性选择推送或有机会策划一些活动指导读者对新媒体的阅读。

2.2.3 标准问题

全媒体出版在中国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期刊出版的各个平台之间也缺乏一个统一的运营机制来同时保证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在这方面也需要政府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来制定全媒体出版的相关标准。

2.2.4 监管问题

全媒体出版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地大跃进似发展。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领域的改革、调整,一些经验教训着实值得借鉴和总结。全媒体时代出版的监管也必须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出版管理的体制机制也要与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特点相适应。这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监管,另一方面来自于读者监督,在公开、公正、透明的环境下操作,有效保证全媒体出版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能符合现代出版市场的运作需求。

2.3 正确对待全媒体出版

在全媒体出版时代,传统出版不可能被全盘否定,应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寻求自身的个性价值。世界出版巨头亚马逊公司认为:“纸质书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是不可能的[4]”。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全媒体资源的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学术优势为读者提供全面且人性化的服务。

科技期刊要正确判断其在出版市场中的价值,坚信传统出版可走向精品期刊出版,并发挥策划力,充分挖掘新媒体技术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能力。有国外媒体表示,专业出版的数字化需求是远远大于传统出版的需求量的,专业出版需要的是海量、离散、及时的信息,而且需要网络检索,而这些特征正是全媒体出版的优势。因此,科技期刊应认识到这一特点,做足、做好专业优势[4]。

3 编辑工作在新形势下的调整方案

编辑作为出版机构的核心人才,应该如何应对传统出版向全媒体出版的转型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在全媒体出版中,编辑的职责依旧是生产精神文明,但出版的载体发展变化了,编辑工作的重心和工作方法都要相应进行调整。

在出版策划方面,由于全媒体出版的海量离散特征,同质化的出版物竞争加剧,甚至是生死较量,科技期刊必须要做出自身的品牌特色。科技期刊编辑要把传统的采编方式转移到选题策划的深度开发上来,报道同一件事时,要抓得住读者的心理,要另辟蹊径,要有学术话语权威。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要有足够敏锐的洞察力和市场触感,以选题策划为基点,为期刊整体形象进行全面提升,塑造品牌形象。

在技术方面,科技期刊编辑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深造掌握全媒体出版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如内容整合、拆分、标注、链接、多载体的输出、发布等。

在营销方面,科技期刊编辑要主动参与期刊全媒体方式的经营策划,打造以专业特长为雄厚基础的出版平台,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经营架构方式,做好期刊的衍生产品和服务,巩固其在学术领域内的地位,同时使经济效益不断增值。

4 结语

全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出版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科技期刊应如何应对出版转型,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成败。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支撑的出版市场中,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术优势,使之与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尽可能形成互补,形成精品期刊。科技期刊编辑应从办刊理念、阅读与付费习惯、标准以及监管4个方面进行深度思索,研究在出版转型中的工作调整方式。

参考文献

[1] 林玲,欧健,陈红. 全媒体内涵及趋势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12,(3):2-3.

[2] 江琪琪,游苏宁.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为例探讨我国科技期刊实行全媒体出版的可行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802-806.

[3] 李雪,邱文静. 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演化与重塑[J].编辑学报,2014,32(1):82-86.

[4] 薛华,李珍晖.中国时尚类期刊的全媒体融合——以时尚集团为例[J].现代出版,2014,(6):33-35.

猜你喜欢

监管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大数据时代涪陵政府采购监管机制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探讨
消防产品监管新机制创建研究
关于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创新的几点建议
国外工资制定机制对我国公务员工资调整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机制评析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协同减排下农林碳汇交易融资担保监管机制研究
大型公立医院项目招标过程监管与成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