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系统应用于骨科教学及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探究
2015-07-21孙文才辛兆旭姜鑫李玉成白玉江
孙文才 辛兆旭 姜鑫 李玉成 白玉江
摘 要:目的 通过对31名采用骨科学与PACS系统联合教学的实习生与32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教学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将PACS系统应用于骨科学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我校10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 63 例随机分为PACS系统应用组(31 例)和对照组(32 例),在同等条件下对外科学骨科见习教学分别采用PACS系统应用于骨科学和传统教学法,而后对两组学生骨科见习出科考试 SP 考试、骨科异常体征考核、病案分析与书写,以及期末卷面考试中骨科学试题正答分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反馈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学生的骨科见习出科考试SP考试、病案书写与分析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骨科异常体征考核、期末腹部检查试题正答分方面,应用PACS系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在“提高学习兴趣及投入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 项评分上,应用PACS系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ACS系统组教学法应用于骨科教学及见习教学中能够发挥其优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改革; PACS系统; 骨科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
骨科学,又称为矫形外科学,与生物力学、放射学和解剖学等学科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由于骨科学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属性,并且理论内容繁杂,学时少,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在外科教学中经常是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时都会遇到的难点问题。此外,和其他内容相比,骨科更注重形象性,因此,在骨科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影像学资料,对于讲解骨科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相关病例会起到重要作用。现在常用的PACS系统,又称为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系统是一种可以对医学中的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图像管理及教学[1-2]。现代影像学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医学影像学科教学及实践体系的改革,PACS的介入不仅有利于收集完善的电子教学图片,巩固所学知识,还将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PACS的介入不仅有利于教师收集完善的电子教学图片,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带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我院于2010年开始引入PACS,此系统在我院骨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骨科从2012年4月开始,实验性的对部分实习生采用骨科学与影像学联合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实习生对于骨科疾病的临床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以五年制进入骨外科临床实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整群抽样,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组。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我校 2010 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63例,按性别分层随机分为应用PACS系统组(31例,按照小班实践课需求分编为1~3组)和传统教学组(32例,分编为4~6组)。
1.3 研究方法
1.3.1 教材及课程设置
两组学生均采用全国高等医学院规划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八版,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及《外科学临床实习指南(案例版)》(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白玉江主编),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总教学时数均为36学时。课堂授课教师、教学进度、教学设备一致、考试形式均一致。
应用PACS系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 CBL 或传统教学方法教授骨科学章节。首先,两组学生同时接受骨科学相关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讲授 8 学时),再由各小组(每组10 ~ 11 人)教师示教骨科病人查体手法、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石膏固定等骨科操作教学(4学时)。
其后两组采用不同教学模式:
应用PACS系统组:授课中同时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3],在讲完影像学资料的分类和适应证后,讲授骨科学的概念理论,之后利用影像电子资料向学生解释骨科疾病的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出不懂的问题,授课老师应当从不同角度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骨科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可以参加手术实践,因此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与所学习过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骨科类疾病的学习,加深记忆的同时,也增强了临床的实践经验,提升学习的效率。
对照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习课件资料分析骨折的异常体征案例,教师负责讲授骨折异常体征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4学时)在床旁教学实习环节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讲授和督导下完成实践内容。分组情况与应用PACS系统组应保持一致,此外,还需要对患者采集病史以及体检,最后需要教师总结点评(4学时)。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需要提交病历报告,由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批阅。
1.3.2 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包括 5个条目,采用 Lisert 5 级评价方式打分(5:非常同意;4:同意;3:中性;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同时以访谈形式了解 6 名带习教师备课投入情况。
外科学出科考试成绩采用 100 分制:客观试题 70 题(70 分),为 A1/A2/B 型单选题,主观试题 3 题(简答题,30 分)。
1.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D 表示,采用两组比较的独立样本 t 检验(t检验之前对两组资料进行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两组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并经 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 检验两组方差具有齐性)。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α=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在男女性别构成比、基础课成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X±SD)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例) 解剖学 生理学 病理学 免疫学 病理生理学
PACS系统组
对照组 31
32 18/13
20/12 76.32±1.23
76.26±2.01 80.24±4.62
81.02±5.02 76.54±6.95
74.23±7.06 78.91±5.38
77.85±6.03 77.87±4.35
79.05±3.96
t 值/χ2值
P值 0.014
0.895 0.626
0.541 0.146
0.786 0.593
0.613 0.701
0.482 0.621
0.529
2.2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两个实验组的学生,在骨科学查体技巧成绩、SP 考试内容以及书写病案成绩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应用PACS系统组的成绩比对照组相对较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应用PACS系统组在骨折检查试题正答分、骨科异常体征考察比对照组更高(P<0.05)(表 2)。
表2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X±SD)
组别 例数 基础理论(24分) 影像学分析(18分) 基本操作(22分) 病例诊断(16分) 治疗分析(20分)
PACS组
对照组 31
32 20.06±1.24
19.27±1.54 16.64±0.21
13.20±0.18 19.04±0.63
18.41±1.05 14.11±1.32
11.27±1.06 17.87±0.35
14.05±0.96
t 值/χ2值
P值 0.116
0.792 2.128﹡
0.041 0.748
0.426 2.091﹡
0.037 2.483﹡
0.029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教学问卷调查
共回收问卷 63 份,回收率 100%。在教学反馈的综合评价上,应用PACS系统组较传统教学方法评分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在“提高学习兴趣及投入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1项上,应用PACS系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出科考核:纸质卷面考试试题正确答分比较,应用PACS系统组较传统教学方法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两组学生教学问卷调查项目评分比较(X±SD)
组别 例数 提高学习兴趣额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综合评价
PACS系统组
对照组 31
32 4.07±0.68﹡
3.70±0.74 4.05±0.62﹡
3.73±0.72 3.54±0.95
3.23±0.06 3.91±0.38﹡
3.35±0.43 4.27±0.75
3.05±0.96
t 值/χ2值
P值 2.126
0.041 2.142
0.046 1.135
0.413 2.126
0.048 1.762
0.069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教师投入时间
我们采用访谈形式了解 6 位带习教师的教学投入时间,除外应用PACS系统组图像整理编撰及3 位教师课前培训时间,应用PACS系统组教师骨科见习教学个人备课投入时间多于对照组(PACS系统组6.45±±0.5 h ,对照组4.23±0.18 h,t=3.19,P=0.002)。
3 讨论
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学习过程中将概念性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必要手段,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的门槛。对于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重要训练方法。因此,提高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
骨科学是外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外科医学中的教学难点。由于骨科学中的病例类型非常繁杂,诊治手法较为复杂,在诊断治疗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相关的学科,因此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骨科学习中,影像资料对骨科类病例的学习和诊治非常重要。利用影像资料,人们可以对骨科学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医生也可以根据每种病症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技术的提高,骨科医生能更加仔细认真地对疾病进行诊治。由此看来,影像资料对于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将指导医生的治疗方式,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现代医学影像学资料涵盖很多内容,例如:X射线片、彩色B超、MRI、CT片、ECT等,各种影像学资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成像,从而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诊治。①X线片,属于医用胶片中的一种,可以通过拍摄X线片发现骨骼形态和密度的变化,医生可以此判断骨折的形状及程度。②CT,利用X线束、超声波等,围绕人体某部位做断面扫描,可以分辨骨组织结构和软组织结构,鉴别疾病的性质,将CT应用于显示骨组织时,能准确的将骨组织和软组织呈现出来。三维CT扫描,可以增强图像的立体感,有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其他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关节近处发生病变时,通过三维CT扫描,可以更精准地显示出骨骼病变的程度,比其他影响材料更为准确。MRI影响材料,能清晰地分辨出软组织结构,能将神经组织结构准确地呈现出来,提供更大容量的信息,能直接显示出血管和其它特殊部位,例如可通过脊髓血管的造影,来观察其病变程度,以及血液的供应情况,以此了解肿瘤和血管的关系 [7]。
(2)在一定意义上说,在现代医学中,骨科学得到极大的进步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影像技术的发展,二者互相推动了彼此的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影像学技术的更迭速度太快,使正在实习阶段的见习生们难以准确把握影像材料的使用。刚刚进入岗位的实习医生,经常由于没有看懂影像学的相关材料,造成对疾病的误判和误诊,还有甚者,导致手术出现失误。
(3)授课中应用PACS系统,可以采用师生双方互动灵活教学模式[3]。当教师对影像资料分类讲解之后,再返回理论教材讲授骨科原理,之后再利用影像资料解释相关骨科病例。学生在骨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解,就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授课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对疑问进行解答,学生可以对此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实习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可以参与相关病例的手术,同时还能将手术实践和课堂所见的影像资料想比对,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类疾病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此类内容的识记,并能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骨科学的讲授和PACS系统综合起来运用到教学当中,以此不仅可以对实习质量有所提升,而且可以提高骨科医生的影像专业水平。该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提高骨科实习医生教学质量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剑华.影像学资料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6:61+89.
[2] 段刚,陈卫国,黄信华,等.PACS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3,26(1) :19-20.
[3] 张劲松,葛雅丽,宦怡.放射影像互动读片新模式[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11(13):109.
[4] 彭义香,郑军,付燕,等.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3,2(2):24-25.
[5] 宗少晖.多学科相联系提高骨科教学水平[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9):71.
[6] 王子明,王爱民.医学影像与创伤骨科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59-760.
[7] 朱晓东,王志农,李明.医学影像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灵活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