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之我见
2015-07-21李彬
李彬
摘要: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行业需要的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要以此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本文就以在城市规划专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加强实践操作,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探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领域不断的扩充。在此社会背景下,高校要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基本概况
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新起的专业,目前我国新形势的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城市规划专业是为了培养城市规划的专业人员,其培养的内容不仅只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专业知识,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使之成为优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从城市规划专业创立到现在,国家为其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城市规划专业也制定了相关的实习计划、课程标准等,使城市规划专业能按部就班。一些设有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还作出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开设了很多实践课程,从实际操作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重视程度。
二、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专业应该是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应体现出“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理念,但是在我国一些高校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或传统教育的影响,只注重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从专业课程的安排中就可以看出高校对城市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侧重性。而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安排都是三分实践,七分理论,完全与黄金比例相反。因此,高校太过于注重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导致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现象。
(二)課程的设计问题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中,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是由教师来安排的,具体的过程是:制定任务书——思考并提出所要设计的要求——进行步骤设计——实施任务。由于教师所设计的课程是将几个教师探讨出来的结果安排设计的,而学生众多,在这些学生中,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同,能力也各有差异,因此学生的个性不能在教师所设计的实践课程中表现出来,所有学生都是按照一个模板来塑造,从而疏忽了人才的个性培养,使学生在以后就业中缺乏鲜明的个性而降低了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在我国一些高校中,虽然给予了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操作训练中却没有做到位。其一是高校的实践课程的教师较少,使得学生无法经常进行实践操作。其二是实验的设备不足,设备不足就只能由教师先讲解,再让学生轮流进行操作,这样非常浪费时间。其三是实习的基地偏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要对知识进行巩固,需要进行实地操作。而由于建设实践基地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以及要顾虑安全等问题,一些学校便将此环节省略不计,使得学生只是在漫无目的的学习理论知识,甚至于觉得学习知识根本没用,一些学校会带学生出去实习。但是大部分学校并不是让学生去城市规划行业去实习,而是将学生带入各个厂区,让学生做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学再多专业知识而没有进行与专业对口的实地培训是很难进入此行业的,因此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三、对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探索
(一)加强实践操作
理论知识能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况,但是想要让学生真正学到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那就必须要进行实验操作,因此高校要多增加实验室,实验室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实验室可以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人才,高校必须要给予实验室一定的重视。在城市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筑中必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服务、建筑模型制作服务、手工制图服务等实践服务,将这些教学实践的服务准备好后,就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教学目标下学习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对课程安排的教师严格要求
城市规划专业的黄金课程安排是三分理论,七分实践,因此高校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由于课程都是教师安排的,所以高校应该对安排课程的教师严格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要求教师具有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让学生更好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让教师的授课更加有威慑力,更能让学生信服。因此高校必须对课程安排的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培训等,对于经验不够的教师要求其要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交流。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后,才能更好的安排课程,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专业中,实践才是让学生学习的最快、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实践教学除了能强化专业知识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城市规划行业所需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正是培养此类人才。高校需要完善其实践教学的相关体系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首先需要增加专业的实践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次是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备的建设,最后是让学生在在校期间进行专业对口的社会认知实践,让学生提高进入工作状态,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更好的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结束语:
在新形势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会导致学生丧失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安排相关课程,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课程的安排,高校还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校做好了这些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峰等.基于实践环节平台的规划师业务实践教学体系新探索——以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3,06:127-130.
[2]杨君等.新要求下的农业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3,12:92-96.
[3]邵力民.多学科互补 发展实践教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学院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05:31-37.
[4]张美亮.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整合与提升——以宁波大学理、工结合的城乡规划专业重构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