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如何促进“为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2015-07-20陈晓秦��
陈晓秦��
[摘 要]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四化叠加”,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论文探讨了厦门市图书馆以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为老服务”公共舞台,创新“为老服务”举措,并提出老龄化趋势下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为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龄化;敬老文明号;为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1-0045-03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在逐渐加快,形势日益严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自2011年以来,经中央批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全国老龄委”)决定在全国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为老服务”为主题的社会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一批“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在全国32个省(区、市)、24个行业中开展,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创建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全国老龄委命名表彰了1 212个“全国敬老文明号”先进集体,厦门市图书馆是厦门市获此殊荣的五家单位之一。厦门市图书馆以“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为契机,为老年人提供阅读和文化休闲服务,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他们对信息、情感慰藉、价值尊严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为他们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搭建公共舞台,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1 厦门市图书馆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的背景
1.1 厦门市老龄人口概况
2011年底,厦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5.13万人和17.18万人,分别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2.98%和8.9%,都已超过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厦门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并且老龄人口数据在不断增长中,老龄化程度迅速加深。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指出,厦门市将从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突出公共服务,着力建设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老龄事业发展格局等方面促进老龄工作,更好地服务全市综合配套改革工作[1]。
1.2 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承担的使命
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具开放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是没有围墙的学校。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而保持传统阅读习惯的老年群体正在迅速扩大。如何面对读者年龄结构的转变,如何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1.3 厦门市图书馆“敬老文明号”创建概况
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厦门市图书馆常年注重结合老龄化社会特点,把老年读者作为重点读者之一。2012年9月起,厦门市在各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行业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厦门市图书馆以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为契机,突出“为老”主题,把深化“为老”理念贯穿于创建活动始终,把“为老”要求落实到创建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为老服务”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13年7月,厦门市图书馆被评为市级“敬老文明号”,同年9月被评为省级“敬老文明号”,同年10月荣获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2 厦门市图书馆以“敬老文明号”创建为载体搭建“为老服务”公共舞台
2.1 强化阵地服务,搭建“老有所学”公共平台
厦门市图书馆作为广大市民的第三文化空间,2012年以来,为丰富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主动担当敬老爱老的社会责任,策划组织一系列活动,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继续受教育权,厦门市图书馆年均邀请专家学者为老年人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历史文化类讲座42场次,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吸引5 000多人次的老年读者参与;选取适合老年人观看的电影题材,年均举办50场免费电影展播活动,观影人数达7 000多人次;年均举办各种书画摄影、历史史料等专题展览和作品鉴赏会10场次,吸引了超过1万人次以上的老年人到馆参观、研讨和交流,满足老年读者琴棋书画、读史写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年均开设5期“夕阳网事——中老年电脑培训班”,面向60岁以上的读者举办电脑知识免费培训班,让老年读者快速掌握简单的电脑应用知识,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更多老年读者。老年读者来到图书馆,或为兴趣爱好,更多的是为了增加知识、增长见识而来,厦门市图书馆为他们搭建了“老有所学”的公共平台。
2.2 组建服务宣讲团,建立“老有所乐”牢固纽带
为实现“为老服务”均等化,厦门市图书馆还组建了“图书馆服务宣讲团”志愿者队伍,成为连接图书馆与老年读者的牢固纽带。宣讲团走进福利院、爱心护理院和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话家常,消除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并把图书馆最新的服务和基本知识带给他们,引导他们利用图书馆。同时,还为他们免押金办理集体借阅证,在敬老院设置图书角,按照老人们对图书种类的要求定时送书上门,方便老人们随时借阅图书馆的书刊资料。针对厦门市孤寡老人较多的特点,厦门市图书馆在各社区调查摸底,对确实有读书需要的老人为其免押金办理读者借阅证,只要老人一个电话,图书将免费送到家门口。在厦门市图书馆举办的大型公益讲座也受到老年读者的热捧,宣讲团成员志愿帮助不熟悉网络报名的老年读者进行网上报名,并在1 000多人的讲座现场为年龄较高或行动不便的老人留下前排的“敬老专座”,保障老年人进场和退场的安全。
2.3 搭建交流平台,提供“老有所为”知识舞台
老年人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理解与尊重,厦门市图书馆历来重视发挥社会各界老专家的才干,积极吸纳他们参与图书馆建设。邀请厦门地方史专家洪卜仁和华人华侨研究专家、福建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黄猷,在厦门市图书馆设立“洪卜仁工作室”“华人研究工作室”,免费为读者提供专题咨询、探讨学术问题,并定期举办“厦门文史沙龙”“华人华侨专题讲坛”。宣传鼓励老专家、学者捐赠图书,引导他们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如60多岁的周函女士,将其母亲——国学大师陈寅恪助手黄萱女士生前珍藏的1 515册文献捐赠给厦门市图书馆。注重发挥老年人余热,组织老专家开展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如百家讲坛主讲人林忠阳、厦门大学教授卢善庆等60岁以上的老专家、老学者均是厦门市图书馆“鹭江讲坛”“公共道德讲堂”主讲人。在这里,他们向人们展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传播知识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老龄化趋势下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为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3.1 保障经费投入
免费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厦门市图书馆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对老年读者实现基本服务免费,老年人在馆可以享受自助借还图书、电话预约借书、文献扫描、短信服务、冷热直饮水供应以及周末电影、读书沙龙、专家阅览室利用等27项免费服务项目。“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开始后,为了将这一夕阳工程做得更好,厦门市图书馆制定《厦门市图书馆“敬老文明号”考核标准》和《厦门市图书馆“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专门设立“敬老文明号”专项固定经费,用于加强对“为老服务”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为方便老年人从图书馆海量的藏书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刊,专门设立了“夕阳红敬老图书专架”,长期向老年读者推荐老年养生宝典、老年健康食谱、老年健康心理、长寿之道等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刊,便于老年人集中借阅;每年为老年读者订阅不低于200种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报刊,放置于报刊阅览区,便于老年读者取阅;老年读者凭借读者证登录即可免费使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体现高度的开放性;在总服务台设置“敬老服务窗口”,优先为老年人服务,为老人提供放大镜、老花镜、轮椅、多功能数码助视设备、敬老爱心专座等专用设备。
3.2 创新宣传手段
虽然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提供了多项专门服务,但若忽视对服务的宣传,老年读者无法利用服务,同样达不到预期效果。厦门市图书馆注重创新宣传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让老年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活动信息并参与活动。除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宣传图书馆活动,还借鉴企业的各种营销手段发布图书馆的活动信息,宣传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内容。如通过上街发放传单,在政府和民间网站、QQ群、微博、楼宇电视、街头主干道、人行道电子显示屏、BRT公交候车厅信息发布屏以及中小学学校网站上发布信息,在超市、社区以及高校公告栏张贴宣传海报、公交车车身广告等方式,让图书馆的服务宣传遍布大街小巷,以期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
3.3 拓宽服务领域
由于目前国家尚未从法律层面明确社区图书馆的办馆主体,因此,目前厦门市的社区图书馆存在设施条件差、馆藏质量差、服务能力差等问题,大多数社区图书馆基本不开放。一些老年读者由于居住地远离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长期无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因此,如何把图书馆办到老年读者身边,拓宽服务领域,吸引老年读者前来利用图书馆,成为图书馆“为老服务”的首要任务。在基层图书馆投入主体不明的情况下,厦门市图书馆通过沟通协商,引导街道、社区等基层政府组织共同创办图书馆,目前已有分馆19个,分布岛内外,大部分是在远离市中心的集美、海沧、杏林以及翔安。厦门市图书馆有意将“为老服务”向各个分馆倾斜,加强对分馆管理员的业务辅导和培训,为分馆老年读者订购一定数量的报纸、杂志,在有限的空间设立敬老爱心专架和专座,利用重阳节、中秋节等节假日为老年读者举办特色活动,不定期举办健康保健等专题讲座,把“为老服务”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4 结 语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事业,这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应积极为老年读者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应成为老年读者温馨神往的精神家园。厦门市图书馆践行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传统美德,以“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摸索“为老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窗口的“为老服务”水平。2013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支持社会服务窗口行业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2],对“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意义和成效进行了充分肯定。但老龄化不是阶段性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严峻考验。在“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中,公共图书馆“为老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其需要与政府、社会力量并举,才能建立“为老服务”长期有效的机制,实现“为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彦彦.我市老年人口达25.13万 超过老龄化社会标准[EB/OL].[2012-08-20]. http://news.xmnn.cn/xmxw/201204/t20120407_2251160.htm.
[2] 鲁 丽.创在平时建在日常——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读“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J].中国社会工作,2013(32):37—40.